第 107 章 于凌小声问于朵,...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于凌小声问于朵,“你还没消气么?”

    “我搬出去后头一次回来。还那么勤快,以后就又成应该的了。”

    于凌点头,“那倒也是。”

    于承今天是真心请客,鸡鱼肉都有。虽然只用一个鸡大腿弄了盘葱姜鸡,但也是有鸡的啊。

    其他的脖颈等部位,用来煮汤了。

    里头再丢一些蔬菜、木耳之类的就是一盆汤了。

    邱新梅今天是和路大妈分了菜市场的一只鸡,一家一半。

    邱新梅得了脖颈,路大妈就分了鸡头。

    路大爷喜欢吃鸡冠子。

    然后一个红烧鱼,一个青椒肉丝.再配上俩素菜,吃着还是挺丰盛的了。

    等送走了于朵,邱新梅和于承收拾厨房。

    于凌今天也不肯动弹,他们一贯拿她没办法的。而且那个倒卖鸡蛋的生意还没有交接呢。

    邱新梅回到房间小声道:“朵朵的脾气也挺大的啊。”

    头一回发现!

    于承道:“那要是谁把你书的机会这个你感受不深啦。谁把你工作戳脱了,你脾气大不大?就说于凌如果当初回来,直接把工作抢回去,你怎么办?”

    “我跟她拼命,这是你们家给我的聘礼。她要找麻烦也该找你,而不是找我。”

    一个正式工作,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啊。

    自己干一辈子,每月旱涝保收。几十年后还可以传给孩子,确保孩子一生温饱。

    她可不想像于凌那样当二道贩子。

    有钱又怎么了,多危险啊!

    听说于凌还准备去呢。正在找人,打算凑更多‘镖师’。

    大院里几个男的对这事说得挺厉害的。

    于承找于凌谈了,她很坚持。

    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这不就结了。而且今后,应该是咱们求着于朵多些吧。”

    于承今天去厨房帮着做菜,其实内心已经在开始接受妹妹比他强的事实了。

    而且是两个妹妹都要比他强!

    之前也心塞过,但后来想通了:她们强总不是坏事。

    就算他不能作为一家之主发号施令,但于家总的能量是增强了。

    他以前想的封建家庭的那套,落伍了!

    说到以后肯定是他们求着于朵多些,邱新梅也无话可说了。

    不知不觉的,这个小姑子好像是走到他们垫着脚也不好够的位置了。

    “你说她运气可真好啊。随便帮一个高老师,人家也是有来头的。”

    于承摇头,“小妹帮过的人肯定不只高老师、关大爷而已。只不过这两个是里头对她帮助最大的。之前关大妈在外头散布小妹的流言,也有老人站出来有理有据的反驳。”

    他那套人与人之间交往全是根据有用性的观点,好像真的没太多用。

    有所图谋的去对人好,人家不会那么感念的。

    反倒像小妹这样,不求回报,看起来是吃了点亏,没准倒是还有更大的回报。

    就是

    没有她可能也不太在意,

    当初就不是奔着这个去的。

    于承一直觉得这个家里自己最聪明。现在看来,

    他一点也不聪明。

    他家这个从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妹子,

    才是真的聪明人。

    邱新梅嘟囔,

    “反正她就是攀上高枝了。今天于凌说高老师带着男人、儿子照顾她摊子上的生意,一买就买了一百多。”

    于承想想何副厂长在高老师面前谦逊的态度。

    比起高老师会有的社会地位,钱倒是小事了。

    只论有钱,那些练摊练久了的人也有。

    但高老师家应该是真正的富贵人家。

    这会儿辛部长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有个年轻小伙子时常往废品站跑。

    有时候骑摩托,有时候开小轿车。

    那总不能是奔着废品或者里头其他人去的吧。

    甚至高家周日要在子弟校食堂请客的事辛部长都知道了。

    子弟校的曹校长当年受过那位常司长重托,据说他们俩是老同学。

    这些年对高老师一向关照。

    自己当初也是由此才发现了她男人不一般的。

    毕竟,学校也是属于自己这个后勤部长管辖的范围。

    只不过他知道的太晚了。他之前是副职,没管学校那块。

    今天大儿子和那位林姑娘往一段比较小众的长城去了。

    那地儿人迹罕至,好多台阶都长草了。不过正好可以让他们避开人群。

    林姑娘是昨天到北京的。

    虽然没有上家里来拜访,但基本已经稳了啊。

    辛部长回到家看到惫懒的小儿子还在认认真真的改稿子,不禁蹙眉。

    傻小子,你在这儿忙活。人家于朵压根都不知道啊。

    他走进去,把那个往废品站跑的年轻男子的讯息说了,“你知道是谁么?”

    辛明宇点头,“知道啊,她常宁师兄的发小、早一步回京的顾朝暮。而且我听说他去废品站还真是奔关大爷去的。他对修复古董比较感兴趣,去了基本就待在关大爷办公室。哦,于朵在帮他卖收音机,卖一个得一块钱。”

    辛部长道:“早一步回来的啊?”

    那肯定也不是一般人家。

    辛明宇没觉得于朵和顾朝暮之间有什么。看得出来,于朵是真的还没有开窍。

    但她说起顾朝暮的时候,的确是很服膺的口气。

    说他跟着他爷爷下放多年,还能坚持学业。这一次高考的目标也定得很高。

    她没具体说是哪所大学,但肯定比他想考的北京医科大学高。

    不然她不会那样的口气。

    还说顾朝暮组装的收音机效果十分的好。帮他卖收音机,她简直是捡了个大便宜。

    这也是让辛明宇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的动力。

    他也希望有一天于朵能用这样景仰的口气说起他。

    他妈说得没错,人都是慕强的。

    “哦,既然你都知道就还好。行了,你复习吧。”

    这

    于朵背后还能搭上不少线呢。

    第二天一早,

    高老师和师丈去民政局办了复婚的手续。

    他俩真的是只当走个过场。

    说是他们的关系不是那一纸婚书能定义的。

    下午,

    组织上来人了。

    红旗轿车一路开到了高老师的门前。

    周老师在自家屋里瞅了瞅,

    对他老婆道:“高老师门口来了一辆红旗啊。我说那个老常身上有一股子官威嘛。”

    不过,

    对他们夫妻还挺客气的。说这些年,高敏有赖他们照顾了。

    还请了他们周日去学校食堂专门招待领导的小灶吃饭。

    其实他们也没做什么,就邻里、同事间搭把手的程度。

    但在那十年,这也显得弥足珍贵了。

    他老婆也凑过来看了看,看到一个穿中山服的中年人提着公文包下车,走了过去敲门。

    这年头坐红旗轿车的,那都是当官的。而且是他们接触不到的大官。

    就不看车,光看这个下车的人的气派,这官估计也不小。

    来人被常宁迎了进去,在沙发上坐下。

    在和师丈握手后道:“常志远同志,你受苦了!你的家人也受了委屈啊。”

    “跟革命先烈比起来,不算什么。”

    一番寒暄过后,对方按规矩拿出一张折子。

    这是组织上统一去银行办的,上头登着这些需要补发工资的同志的名字,还有补发的工资。

    一次性存入的。

    然后就师丈今后的工作征求了一下他的意见。

    这个应该也是走过场,怎么安排、任用,其实上头已经有打算了。

    师丈自然是说先回最熟悉的工作岗位上去,继续为人民服务。

    这回来的人,好多都已经到了离退休年龄了。

    像他这样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肯定是要安排到擅长的领域和岗位上去。

    等人走了,师丈高兴的把存折拍在高老师手心,“拿去花!”

    高老师打开看了看数字,“哎呦,这么多啊!”

    然后又是一个房本,当初华侨公寓那套房的。

    至于从前的宿舍,也是可以搬回去住,方便上下班。

    不过那个是福利分房,还没有房本。

    目前也就华侨公寓和团结湖小区的商品房,有房本。

    常宁蹭了过来,拿起华侨城公寓那套房看了看。

    “这套给我住吧,自己住方便复习。”

    他不是很想和父母一起住。让他们恩爱去吧,他不当电灯泡。

    而且,没人管束多好啊!

    常志远知道他的心思,“不行,你这个人没人管着还不得上天啊。华侨城这套房租出去,补贴家用。你老老实实给我住家里,反正考上了你就住校了。”

    常宁不吭声了。

    不是他自己掏钱买的,没有话语权啊。

    高老师倒是犹豫了,“那套房租出去我没意见。不过,我要是搬到外交部大院去住,就不方便于朵上门了。

    ?(小+?说)?[(.)]?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常志远道:“有什么不方便的,你不是说她从家里搬出来了么?要不干脆让她直接搬我们家里一起住。反正有房间!(s)?()”

    不像这里,一共就两个房间。

    大院宿舍,不但能有一个专门的房间安顿于朵。

    还能有一间保姆房,照顾一家子的起居。

    他们是打算周日宴请之后就搬回外交部大院住。

    “她不会去的。她说她生于大杂院、长于大杂院。和大院,多少有些格格不入。要考试了,不想搬来搬去的适应环境。尤其,需要适应的不只是咱们家的环境,还有周围由人组成的环境。()?()”

    这个话题她和于朵谈过的。她肯定也是希望于朵搬去外交部大院的宿舍一起住。

    于朵就是这么答复她的。

    大杂院和大院,确实是代表了两个阶层。

    如今的于朵跟着他们住回去,容易引来各方侧目。

    常志远道:“那你是怎么打算的?()?()”

    这于朵倒确实是个心头有成算的。难怪小敏说她有几分像自己。

    按说穷人家的孩子,很少有这个年纪就明白世界真相的。

    这要是没人教,那都多智近妖了啊。

    “我让她3号起还跟从前一样过来俩小时学英语,然后我给她答疑。”

    常志远道:“嗯,那你不嫌麻烦的话,随你啊。对了,老章打电话问我支不支持你继续翻译事业。”

    回头他的配车重新发下来,有司机送,也还好。

    他需要在外头跑来跑去的时候应该不多了。

    真有,那再让高敏自己坐公交车过来。

    其实66年之前有出租车的。不过那十年被作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批判,就销声匿迹了。

    这个问题高老师自然也想过了,“等中考之后再说吧。”

    常宁道:“我也觉得这里日子清净,很适合复习。要不我住这边吧,反正妈你每天都要过来。”

    常志远道:“你小子爱待外头就待吧。不过一日三餐自理你不嫌麻烦?”

    “那不有食堂么。我也是教师家属,可以去吃啊。”

    最后便决定下来,常宁自己住这边的次卧。

    高老师每天下午过来俩小时。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