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于朵足足骑了30...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于朵足足骑了30分钟,这才抵达了陈恳的修车摊子。

    陈恳八点准出摊。这才刚出来,把东西给摆上呢。

    他这个摊子摆在两条胡同的交界处,客流量还可以。除了修车,兼卖自行车零部件。

    他也是大老远就注意到于朵的车了。

    看样子还是奔他这里来的,但这种进口车他没修过啊!

    应该原理都一样吧。

    再一看骑车的居然是熟人。他惊讶的道:“于朵,你来找我么?”

    于朵微微有点喘,只点了点头。

    她下车把车停好,然后喝了一些用军用水壶带的白开水。

    这才道:“是啊,陈恳大哥。我要买一把锁加在这上头。”

    陈恳的锁啊这些大件,肯定没有大喇喇的摆出来。

    那不是明晃晃的抢供销社、百货公司的生意么。

    人家都是有靠山的。

    供销社总部是副部级单位,百货公司也是国营的。

    他可得罪不起。

    他都是私下卖给熟人,这样不至于有人去举报他。

    卖给于朵当然没问题。不过,“这车你的啊?”

    于家的家庭条件实在不像是能买得到这样的车的。

    这怕是必须用外汇购买的。

    如今能有外汇的华国家庭,凤毛麟角啊!

    他本来就对自行车比较感兴趣,自然好好研究过。这市面上卖着的,价格、性能他都有所了解。

    他进不去友谊商店,那里要进门是要看级别的。但别的地方的他都看过了,可以用排除法啊。

    “是啊,高老师和师丈送给我的。我就是担心会掉了,所以才想再加一把锁。你给我挑一把牢靠点的。”

    于朵连价都没问,只要锁好就行。

    应该不至于坑她。

    陈恳点点头,“那你等一下,我回家去拿。或者你到我家坐坐?”

    “改天吧。”

    “那你在这儿坐一下。”

    陈恳回家的路上捋了一下,所以到家直接就开柜子找出一把链子锁来。

    这锁挺好,进价就不低,再算上路费.

    他决定收于朵3块钱,就赚个过手费。

    不过,多一把锁说白了其实也就是增加撬锁的难度和时长。

    真要有心偷,还是能偷走的。

    他回来也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于朵。实在是她这车稀罕,太招人眼了。

    “我就骑着去图书馆。那附近有私人看管自行车的,一次三分钱。”

    多了就没人肯出了,毕竟坐一趟公交车才一毛钱。

    要不是公交站离得远、中间还得倒一次车补方便,她也坐公交了。

    于朵给了钱,拿着试了试。

    顺口又和陈恳提起在图书馆遇到江津的事。

    说起来江津已经淡出他们这批知青联系圈许久了,就一直在埋头复习。

    陈恳觉得自己之后怕是也是这个发展。

    “希望她能有个好结果,她都是考第三次

    了。不过之前两次都还得干活()?(),

    资料也不齐全。对了(s)?(),

    你姐和徐然是不是又要南下了?”

    一个大队能考上一个大学生就不错了。

    所以江津考了两回都没考上()?(),

    这种才是正常的。

    但看她的样子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回了北京又有了好的学习条件?()?⑦来?小.の说?.の看最新章节.の完整章节?()?(),

    应该早晚能考上吧。

    于凌、徐然他们一趟一趟的跑,身家也会翻倍的增长。

    至于钟言,那不跟他比。比不过,而且也不屑吃软饭。

    但和其他人比起来,也是他落后了啊。

    不过他爸妈和姐姐都紧张他得很,也说不求暴富,日子能过就行。

    而且家里也拖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小学教书的代课老师。

    如果合适,他也打算定下来了。

    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

    于朵点头,“已经买了10号的火车票。其实你这样也蛮好,尤其你还能卖这些零部件。”

    只要走得起量,这个小生意也挺好的。

    而且就她看来,自行车这个交通工具应该会越来越普及吧。

    那陈恳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陈恳点头,有些惆怅地道:“是,我又不肯冒那样的风险。如今这样安安稳稳的也蛮好。”

    也许要不了一年半载,他和徐然、于凌他们就要拉开收入鸿沟了。

    但是,他这个人原本也没有那么大的志向。

    能回北京,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挺好的。

    于朵道:“陈恳大哥,那我走了。晚了怕图书馆没空位置了。”

    “好,路上小心点。这车,你也小心点。”

    于朵再骑过去图书馆,又是20分钟。

    但图书馆的车棚已经停满了。而且这边不收钱的,也没安排人看守。

    只是提供了一个地方而已,下雨淋不着雨。出太阳也不会直射。

    她便打算停到江津前两天给介绍的、私人的地方去。

    私人看管自行车的是在一条胡同尽头。好在离得比较近,比走去公交站台近多了。

    不然也就没有必要骑自行车了不是。

    那房子算是胡同的边户。在旁边一排空地弄了个遮阳棚,下头可以停放一二十辆自行车。

    这个角落基本就他自家走动。

    这利用起来,自行车来来去去,估计一天也能挣个两块钱往上。

    人民的智慧还真是无穷无尽的。

    投机倒把办公室半年不出动,这什么挣钱的法子都想出来了。

    不过,那人要涨于朵的价,“你这个车得五分钱一次,你车贵。我还得重点盯着。”

    于朵道:“掉了你包赔啊?”不然凭啥区别对待啊?

    “我这里从来没掉过车!我家的人至少有一个在这儿守着不挪眼睛。这可是我家的衣食来源。看,那围墙都特意加高了。有人盯着,想翻进来偷车也没可能。放心吧,我们家是想做长久的。不然你掉这么贵一辆车,肯定不能善罢甘休不是。”

    这是

    说他家也不可能和人勾结,

    里应外合。

    一天两三块钱的收入,

    确实值得专门弄一个人手在这儿了。

    于朵玩笑道:“人家要是声东击西呢?回头你去追所谓的偷车贼了,

    真正的偷车贼却来了。”

    她把两把锁依次锁上。

    “放心,

    这儿准保不离人。你说的这种情况倒也不是不可能啊。”

    如今自行车贵,还真可能有团伙这么犯案的。

    尤其城里找不到工作的人还挺多。

    那看来家里务必随时有人才是,不然掉了一辆车也麻烦。

    于朵把五分钱付了,“是听说你这里的口碑还不错,已经开许久了。我中午来取。”

    “行!基本都是中午或者下午来取的。我们家的客人书人居多。”

    他就是利用挨着图书馆这个地理位置挣这个钱的。

    一个月下来,相当于一个国企干了十年以上的工人收入了。

    就守着,又不用做别的。

    划算!

    所以肯定会兢兢业业守好的。

    于朵背着包往图书馆走。

    这都快九点一刻了,恐怕里头已经坐满了。

    还好,师兄帮她占了一个位子。她到得也不算晚。

    而且顾朝暮也来了,就坐在他们对面。

    估计是昨天听师兄说了这里复习效率高,就一起来了。

    早知道她把昨天卖得的850块给他拿过来。

    这样也方便他再去进零部件以及支付工人工资。

    说起来人家搞这个,比他们的废品站赚多了。

    他们废品站目前月净利润才300呢。

    要不是暗地里还有古董生意,利润真还比不过组织几个人组装收音机卖。

    但人家这个是技术活儿,比收废品复杂多了。

    不过废品站的生意应该是可以一直做的。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嘛。

    只要有功业生产、有日常生活,就会一直有垃圾产生。

    然后所谓的垃圾里头都是有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的。

    资源这个东西,不管是什么,被华国庞大的人口一平均,应该都没有富裕的。

    那能回收利用,肯定得回收利用啊。

    但收音机这块生意好,主要还是因为现在买什么都要票据,限量供应吧。

    这不要票,质量还好的,自然就受欢迎了。

    如果哪天这种购买限制可以放开了,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市场了。

    而且,需要收音机的人应该也是要饱和的。

    一台好一些的收音机可以听好多年了。

    他们废品站还收到过解放前的收音机呢。

    已经来迟了一刻钟,于朵放下书包也不再多想,赶紧投入复习。

    中途她察觉有人在看自己,回视过去看到是江津。于是冲她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了。

    常宁小声道:“认识?”

    “我姐一起回城的知青。”

    中途于朵出去上厕所,江津跟着出

    去了。

    ()?()

    “于朵,你旁边那个人是谁啊?”

    ()?()

    她看到那人帮于朵占了位子。长得精精神神、浓眉大眼的。

    ㈣清澜皓月提醒您《下乡的姐姐回来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㈣?来㈣@?㈣@?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㈣

    (s)?()

    但看着跟于朵年龄差距比较大,应该和自己差不多了。

    ()?()

    昨天江津其实就来外文阅览室找于朵来着,不过于朵昨天没来。

    “哦,我老师的儿子。他也是今年要参加高考的。”

    江津道:“哦,你们中午是要在这附近找地方吃饭吗?”

    “应该是吧。”吃了午饭骑着车去高家,稍事休息正好上英文课。

    高老师和师丈之前都不在家做饭,如今都搬走了,肯定更不会管他们。

    那吃了再回去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高老师和师丈真的和传统的父母不大一样啊。

    传统父母,家有高考生那真是上心极了。

    怕不得围着师兄转。

    但他们俩之前就满北京城的去玩,不管的。

    像顾朝暮这样一个人的,那是因为他父母都到外地工作去了,顾不上他。

    他家老爷子则在为军队建设发挥余热,忙得很。

    估计老爷子也没觉得高考是多大的事。他们那代人经历的真正的大事多了去了。

    肯定觉得这种事靠自己努力就好,而且他对大孙子应该也很有信心。

    所以顾朝暮紧张的复习之余还能忙里偷闲搞副业。

    师兄都没他这么清闲。

    主要师兄还需要大量的看外语资料。这些资料从前在农场肯定是看不到的,过去十年他连一本英文字典都没有。

    基本是靠师丈口耳相传,还是偷偷摸摸的。被发现了肯定罪加一等。

    但学物理要好得多,没那么怕人发现。

    毕竟搞两弹一星的那些专家,大都是学物理出身。

    江津道:“那我可不可以和你们一起?你知道的,一个人吃既贵又吃不好。”

    回去吃饭太耽误时间了。

    于朵也不好做主,“我和他们说一下。”

    “好!”

    于朵回去后,找了个机会和常宁说了。

    常宁点头,“既然是熟人,没问题啊。小顾?”

    顾朝暮也点点头,“可以。”

    当然就不是继续去吃那个御厨后人的私房菜馆了。即便是于朵和常宁,也没法子在那样的地方长期消费。

    顾朝暮倒是无所谓,丰简都行。

    常宁小声骂道:“狗大户!”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