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不过,“这老邱好...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不过,“这老邱好像比你嫂子要聪明些呢。”

    虽然做生意激进了些,没考虑周全后果。以为还跟在国企似的呢,只要做得好就行了。

    但出事后的应对很正确。

    于朵莞尔,“那估计是被她母亲拉低了平均值吧。”

    她原本对邱老爹还挺有好感。觉得他为人很正派、公道。

    后来想想有些事也是他自己不愿意深究吧。

    譬如她家,明明二姐还在乡下吃苦受累呢。怎么就会把一个工作当聘礼给了嫂子?

    弄得来一双儿女,一个是双职工家庭,一个是两个知青苦哈哈的度日。

    还有去年,邱家不是不能想其他办法弄到几百块解决问题。

    但得知女儿、女婿手头有钱,他就开口借。

    当然,她去年没高中,第一责任人肯定是她自己亲大哥。

    那别人跟她没血缘关系,怨不着人家啊!

    人家凭啥为她着想?

    大哥答应借钱的时候就该想清楚后果。

    他要是说因为要供小妹高中,不借或者少借,人家也不能硬逼着他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哥不重视她的学业。

    而且不让她去,也不是跟她商量。甚至问都没问一句,就直接通知她。

    于朵对邱老爹的敬重因此打了些折扣。

    不然,即便二姐的人手已经南下了,这废品站还有三个分拣员、两个送货员和贺山呢。

    也不是不能帮他站下台。

    但如今嘛,反正他是有儿子、有女婿的人。于朵都说的是让他把他那一个半儿子叫去。

    关大爷道:“那他家那个儿子呢?”

    于朵道:“那基本是纯纯的随了母亲了,又坏又蠢。就那一个儿子,难免会溺爱一些。”

    就那样的人,还有一个正式工的位置等着他。

    这世道有时候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

    但埋怨是没有用的,只能自己努力争取。

    于朵今天其实心情挺不错的。上午赚了六块,下午还能再赚十块。

    关大爷说得没错,顾大哥就是自己懒得出面,他的时间很宝贵的。

    然后刚从东北回来,临时也没什么其他合适的人选。

    所以才把销售的活儿都托给她了。

    对他来说也比较的省事。

    她就借这股东风,一个周日赚20吧!

    她该祈祷顾大哥这个生意能长长久久的做才是。

    于朵下午又载着十台收音机去了。存折和户口簿也带在了身上。

    她的户口还在于家的户口簿上,要挪出来得有接收的地方。

    废品站那边暂时只写了关大爷的名字,于朵不好往这里挪户口。

    他说这样,万一有事她好摘出来,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抓了一个,总得留下一个在外头想办法。

    所以现在就是要等着考上高中住校,然后户口和粮油关系等转到学习的集体户口上。

    而于凌出门在外,是在派出所开了证明文件证明她的身份,以备不时之需。

    没法让她把户口簿带走。

    家里这么几个人,随时可能用到呢。

    但周日,户口簿通常就在于朵手里。

    收音机贵,她卖到一定数量就得赶紧去存银行。

    不然掉了就亏大发了。

    卖一天挣20,可卖收音机的钱一台就有50。万一掉了,赔起来会让她想哭的。

    如今她在那一片摆摊的里还挺有名气的。

    闻讯而来的人,一是认准了她摆摊的位置,总是挨着于凌的摊子。

    二就是有一张漂亮得能晃花人眼的脸。

    按二姐的说法,16了,长开了。比她当年还招人得多。

    这其中的潜在危险,于凌肯定是知道的。

    于凌喊了徐然和四个‘镖师’去扎场子,除了保护货也有保护人的意思。

    当然,于承也知道。不然当初于朵放晚自习他不会去接。

    如今也是因为那两姐妹能互相照顾,他才比较省心。

    下午的时候,辛明宇也骑着车过来了。

    最近都是他们五个人一起吃午饭,然后下午他和江津一起回去图书馆继续复习。

    嗯,周日除外。

    周日还坚守在图书馆复习的也只有辛明宇和江津。

    这俩人都是把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儿都拿出来了。

    何副厂长和辛部长有时候都好气又好笑,小儿子要是早点长醒,何至于此?

    一早就努力书,这会儿估计人已经坐在明亮的大学教室里了。

    辛部长道:“也好,醒过神就好。不至于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看来认识个上进的小姑娘挺好的。”

    他们家这才哪到哪啊,这才第一代。正是需要后续接力的时候。

    这小子如果真的自己惯自己,反正家里已经有老大了,他们也不是不能养着他享福。

    但醒过神来了就好!

    “认识于朵就是个楔子。主要还是2月份他哥上战场前,给他来的那封信把他刺激大发了。”

    那会儿除了最高层,谁都不知道战事这么快就会结束。

    而且,那一仗牺牲还是不小的。

    小政也是运气好,这才捡回一条命,如今眼睛也能恢复到跟正常人一样。

    何副厂长摸摸下巴道:“那他跟于朵现在到底算啥关系啊?”

    辛部长道:“朋友啊,而且因为都在复习,正往好朋友发展。人家小姑娘是完全把这件事悬搁起来的。这小姑娘是个能为自己计深远的人!人家现在压根不考虑个人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他也挺喜欢甚至是很欣赏于朵。

    从前谋划的是宣传科临时工的岗位。如今谋划的应该是完大学,阶层跃升了。

    比他当初在这个年纪的时候看得还清楚。

    普通出身的人,要弄清楚社会运转的规律,大多已经是30岁左右了。

    不过,这丫头的胆子是真的大!

    几个月前态势还不如现在明确,她就敢开废品站了。

    这给她个平台,将来怕是比他们两口子爬得还高。

    一定意义上来说,她和他们夫妻是一类人。

    何副厂长道:“也是没人能为她计,她只能自己计了。父母去得早,哥嫂之前也只想用她。她再不为自己考虑,难道顺着哥嫂的想法就在家为他们服务,然后十六七岁就被哥嫂安排去和他们能认识的好人家相看?到时候嫁出去了,再扶持侄儿、侄女?”

    于朵哥嫂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肯定首先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就是她父母还在,估计也是和他哥嫂的做派相当。不过,高中的机会应该不会剥夺她的。

    她不是个懵懵懂懂的普通孩子,肯定要为自己着想啊。

    而且听说,那个和她一起开废品站的关大爷是她师傅。

    关大爷无儿无女,孑然一身。他想要于朵给他送终,肯定会为她多方谋划啊。

    那位也就是受限于出身,所以过去三十年才只能那么混日子。

    但他能平安无事,泯然众人,就是混得很好了。

    这周日下午,辛明宇也有些看不进去书了。

    于是收拾了书包,来看于朵卖收音机。他也换换脑子。

    他把小马扎抬下来挨着于朵坐下,还和旁边摊子上的田玲打了个招呼。

    田玲也回应了他。

    辛明宇得知关青宝又跟着于凌南下了,他老婆也在帮于凌看摊子,便和奶奶说好了,之前的事暂缓。

    至少得是关青宝在家的时候。

    田玲瞅瞅他俩坐着的一抹一眼的折叠凳笑了笑。

    她也听说过这俩相看的事。

    这瞧着长相也挺登对的。

    就是看起来不像是在处对象的样子。

    这会儿摊子上剩下的衣服不多了,都是有点滞销的。

    田玲和齐欢也算是稍微放松下。轮替着来上班,挣一天1.5元的基本工资。

    过几天货就又回来了嘛,到时候又要忙碌了。

    不过,忙点好。忙点卖得多,奖金才能高。

    辛明宇把书包放在于朵的车厢里,轻声问道:“江津是不是不清楚常宁的家世啊?”

    于朵看看他,惊讶地道:“她跟你打听么?”

    明明跟她还更熟络些吧。

    辛明宇和江津确实不熟,就是因为于朵的关系中午一起AA吃饭而已。

    所以虽然下午和周日都在一个阅览室看书,但两人其实交集不多。

    江津24了,辛明宇18。

    一个当了六年知青,一个过去一帆风顺。

    本来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江津和他们一起吃饭是为了省钱,辛明宇则是因为于朵。

    辛明宇道:“她不是跟我打听,她要打听肯定找你啊。我就是听她在午后回图书馆的路上都提起常宁两回了。”

    于朵道:“你是说她对我师兄有点意思啊?”

    但师兄如今基本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圣贤书的状态。

    而且,老师说高考结束就要给他安排相亲流水席了。

    不过,这会儿辛小二这么一说,于朵也觉得平时江津姐好像是主动和师兄说话要多些啊。

    她懂了,辛小二这是察觉到江津的心思,让她提醒一下吧。

    “你观察还蛮仔细的嘛。而且,你人还蛮好的嘞。”

    她也和二姐说了再图书馆复习遇上江津姐的事。

    二姐告诉她,江津姐家里是两姐妹,她姐姐有小儿麻痹症腿微跛。

    所以当初才是她去下乡。

    她们家里是觉得江津姐下乡受苦了,所以才要供着她备考。

    当时于朵和于凌对视了一样,这样没儿子就俩女儿的人家,父母就要公平得多啊。

    家里资源基本是两姐妹平分。

    不过江津姐家资源也不太多,她也只能靠着高考改变命运。

    婚姻嘛,一直讲究个门当户对。

    江津姐可能不是老师心目中理想的儿媳人选。

    于朵听她念叨的、到时候会参加流水席的人,都是这个大院、那个大院的。

    这会儿看于朵终于反应过来,江津对常宁有那个意思。或者说,还停留在有好感的阶段。

    辛明宇道:“是你太迟钝了。”

    或者说于朵的心思是真没往这上头放。她现在一半想着学业,一半想着赚钱。

    至于江津会动念头也不奇怪。

    常宁虽然对旁的女人比较冷漠,但对于朵那是相当照顾的。

    爱屋及乌,对五个人里另一个女孩子,自然也照顾几分。

    于朵之前没对江津说过常家的背景,她以为常宁就是个普通中学退休老师的孩子。

    那跟她们家就没什么差距了。

    辛明宇托腮在旁边坐着,看于朵听BBC、卖收音机、收钱。

    心头有些好奇她对自己未来的婚姻有着什么样的期许。

    不过,既然她说了要等到站到高处再考虑个人问题。

    他如果考不上大学,还得是好大学,估计都入不了她的眼。

    他道:“我觉得我周日也休息算了,现在搞得脑子有些钝钝的。”

    于朵道:“就是要劳逸结合啊,至少也要像我这样换换脑子。”

    作者有话要说

    不过,“这老邱好像比你嫂子要聪明些呢。”

    虽然做生意激进了些,没考虑周全后果。以为还跟在国企似的呢,只要做得好就行了。

    但出事后的应对很正确。

    于朵莞尔,“那估计是被她母亲拉低了平均值吧。”

    她原本对邱老爹还挺有好感。觉得他为人很正派、公道。

    后来想想有些事也是他自己不愿意深究吧。

    譬如她家,明明二姐还在乡下吃苦受累呢。怎么就会把一个工作当聘礼给了嫂子?

    弄得来一双儿女,一个是双职工家庭,一个是两个知青苦哈哈的度日。

    还有去年,邱家不是不能想其他办法弄到几百块解决问题。

    但得知女儿、女婿手头有钱,他就开口借。

    当然,她去年没高中,第一责任人肯定是她自己亲大哥。

    那别人跟她没血缘关系,怨不着人家啊!

    人家凭啥为她着想?

    大哥答应借钱的时候就该想清楚后果。

    他要是说因为要供小妹高中,不借或者少借,人家也不能硬逼着他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哥不重视她的学业。

    而且不让她去,也不是跟她商量。甚至问都没问一句,就直接通知她。

    于朵对邱老爹的敬重因此打了些折扣。

    不然,即便二姐的人手已经南下了,这废品站还有三个分拣员、两个送货员和贺山呢。

    也不是不能帮他站下台。

    但如今嘛,反正他是有儿子、有女婿的人。于朵都说的是让他把他那一个半儿子叫去。

    关大爷道:“那他家那个儿子呢?”

    于朵道:“那基本是纯纯的随了母亲了,又坏又蠢。就那一个儿子,难免会溺爱一些。”

    就那样的人,还有一个正式工的位置等着他。

    这世道有时候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

    但埋怨是没有用的,只能自己努力争取。

    于朵今天其实心情挺不错的。上午赚了六块,下午还能再赚十块。

    关大爷说得没错,顾大哥就是自己懒得出面,他的时间很宝贵的。

    然后刚从东北回来,临时也没什么其他合适的人选。

    所以才把销售的活儿都托给她了。

    对他来说也比较的省事。

    她就借这股东风,一个周日赚20吧!

    她该祈祷顾大哥这个生意能长长久久的做才是。

    于朵下午又载着十台收音机去了。存折和户口簿也带在了身上。

    她的户口还在于家的户口簿上,要挪出来得有接收的地方。

    废品站那边暂时只写了关大爷的名字,于朵不好往这里挪户口。

    他说这样,万一有事她好摘出来,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抓了一个,总得留下一个在外头想办法。

    所以现在就是要等着考上高中住校,然后户口和粮油关系等转到学习的集体户口上。

    而于凌出门在外,是在派出所开了证明文件证明她的身份,以备不时之需。

    没法让她把户口簿带走。

    家里这么几个人,随时可能用到呢。

    但周日,户口簿通常就在于朵手里。

    收音机贵,她卖到一定数量就得赶紧去存银行。

    不然掉了就亏大发了。

    卖一天挣20,可卖收音机的钱一台就有50。万一掉了,赔起来会让她想哭的。

    如今她在那一片摆摊的里还挺有名气的。

    闻讯而来的人,一是认准了她摆摊的位置,总是挨着于凌的摊子。

    二就是有一张漂亮得能晃花人眼的脸。

    按二姐的说法,16了,长开了。比她当年还招人得多。

    这其中的潜在危险,于凌肯定是知道的。

    于凌喊了徐然和四个‘镖师’去扎场子,除了保护货也有保护人的意思。

    当然,于承也知道。不然当初于朵放晚自习他不会去接。

    如今也是因为那两姐妹能互相照顾,他才比较省心。

    下午的时候,辛明宇也骑着车过来了。

    最近都是他们五个人一起吃午饭,然后下午他和江津一起回去图书馆继续复习。

    嗯,周日除外。

    周日还坚守在图书馆复习的也只有辛明宇和江津。

    这俩人都是把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儿都拿出来了。

    何副厂长和辛部长有时候都好气又好笑,小儿子要是早点长醒,何至于此?

    一早就努力书,这会儿估计人已经坐在明亮的大学教室里了。

    辛部长道:“也好,醒过神就好。不至于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看来认识个上进的小姑娘挺好的。”

    他们家这才哪到哪啊,这才第一代。正是需要后续接力的时候。

    这小子如果真的自己惯自己,反正家里已经有老大了,他们也不是不能养着他享福。

    但醒过神来了就好!

    “认识于朵就是个楔子。主要还是2月份他哥上战场前,给他来的那封信把他刺激大发了。”

    那会儿除了最高层,谁都不知道战事这么快就会结束。

    而且,那一仗牺牲还是不小的。

    小政也是运气好,这才捡回一条命,如今眼睛也能恢复到跟正常人一样。

    何副厂长摸摸下巴道:“那他跟于朵现在到底算啥关系啊?”

    辛部长道:“朋友啊,而且因为都在复习,正往好朋友发展。人家小姑娘是完全把这件事悬搁起来的。这小姑娘是个能为自己计深远的人!人家现在压根不考虑个人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他也挺喜欢甚至是很欣赏于朵。

    从前谋划的是宣传科临时工的岗位。如今谋划的应该是完大学,阶层跃升了。

    比他当初在这个年纪的时候看得还清楚。

    普通出身的人,要弄清楚社会运转的规律,大多已经是30岁左右了。

    不过,这丫头的胆子是真的大!

    几个月前态势还不如现在明确,她就敢开废品站了。

    这给她个平台,将来怕是比他们两口子爬得还高。

    一定意义上来说,她和他们夫妻是一类人。

    何副厂长道:“也是没人能为她计,她只能自己计了。父母去得早,哥嫂之前也只想用她。她再不为自己考虑,难道顺着哥嫂的想法就在家为他们服务,然后十六七岁就被哥嫂安排去和他们能认识的好人家相看?到时候嫁出去了,再扶持侄儿、侄女?”

    于朵哥嫂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肯定首先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就是她父母还在,估计也是和他哥嫂的做派相当。不过,高中的机会应该不会剥夺她的。

    她不是个懵懵懂懂的普通孩子,肯定要为自己着想啊。

    而且听说,那个和她一起开废品站的关大爷是她师傅。

    关大爷无儿无女,孑然一身。他想要于朵给他送终,肯定会为她多方谋划啊。

    那位也就是受限于出身,所以过去三十年才只能那么混日子。

    但他能平安无事,泯然众人,就是混得很好了。

    这周日下午,辛明宇也有些看不进去书了。

    于是收拾了书包,来看于朵卖收音机。他也换换脑子。

    他把小马扎抬下来挨着于朵坐下,还和旁边摊子上的田玲打了个招呼。

    田玲也回应了他。

    辛明宇得知关青宝又跟着于凌南下了,他老婆也在帮于凌看摊子,便和奶奶说好了,之前的事暂缓。

    至少得是关青宝在家的时候。

    田玲瞅瞅他俩坐着的一抹一眼的折叠凳笑了笑。

    她也听说过这俩相看的事。

    这瞧着长相也挺登对的。

    就是看起来不像是在处对象的样子。

    这会儿摊子上剩下的衣服不多了,都是有点滞销的。

    田玲和齐欢也算是稍微放松下。轮替着来上班,挣一天1.5元的基本工资。

    过几天货就又回来了嘛,到时候又要忙碌了。

    不过,忙点好。忙点卖得多,奖金才能高。

    辛明宇把书包放在于朵的车厢里,轻声问道:“江津是不是不清楚常宁的家世啊?”

    于朵看看他,惊讶地道:“她跟你打听么?”

    明明跟她还更熟络些吧。

    辛明宇和江津确实不熟,就是因为于朵的关系中午一起AA吃饭而已。

    所以虽然下午和周日都在一个阅览室看书,但两人其实交集不多。

    江津24了,辛明宇18。

    一个当了六年知青,一个过去一帆风顺。

    本来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江津和他们一起吃饭是为了省钱,辛明宇则是因为于朵。

    辛明宇道:“她不是跟我打听,她要打听肯定找你啊。我就是听她在午后回图书馆的路上都提起常宁两回了。”

    于朵道:“你是说她对我师兄有点意思啊?”

    但师兄如今基本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圣贤书的状态。

    而且,老师说高考结束就要给他安排相亲流水席了。

    不过,这会儿辛小二这么一说,于朵也觉得平时江津姐好像是主动和师兄说话要多些啊。

    她懂了,辛小二这是察觉到江津的心思,让她提醒一下吧。

    “你观察还蛮仔细的嘛。而且,你人还蛮好的嘞。”

    她也和二姐说了再图书馆复习遇上江津姐的事。

    二姐告诉她,江津姐家里是两姐妹,她姐姐有小儿麻痹症腿微跛。

    所以当初才是她去下乡。

    她们家里是觉得江津姐下乡受苦了,所以才要供着她备考。

    当时于朵和于凌对视了一样,这样没儿子就俩女儿的人家,父母就要公平得多啊。

    家里资源基本是两姐妹平分。

    不过江津姐家资源也不太多,她也只能靠着高考改变命运。

    婚姻嘛,一直讲究个门当户对。

    江津姐可能不是老师心目中理想的儿媳人选。

    于朵听她念叨的、到时候会参加流水席的人,都是这个大院、那个大院的。

    这会儿看于朵终于反应过来,江津对常宁有那个意思。或者说,还停留在有好感的阶段。

    辛明宇道:“是你太迟钝了。”

    或者说于朵的心思是真没往这上头放。她现在一半想着学业,一半想着赚钱。

    至于江津会动念头也不奇怪。

    常宁虽然对旁的女人比较冷漠,但对于朵那是相当照顾的。

    爱屋及乌,对五个人里另一个女孩子,自然也照顾几分。

    于朵之前没对江津说过常家的背景,她以为常宁就是个普通中学退休老师的孩子。

    那跟她们家就没什么差距了。

    辛明宇托腮在旁边坐着,看于朵听BBC、卖收音机、收钱。

    心头有些好奇她对自己未来的婚姻有着什么样的期许。

    不过,既然她说了要等到站到高处再考虑个人问题。

    他如果考不上大学,还得是好大学,估计都入不了她的眼。

    他道:“我觉得我周日也休息算了,现在搞得脑子有些钝钝的。”

    于朵道:“就是要劳逸结合啊,至少也要像我这样换换脑子。”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