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据戚继光所言,那些遗留在现场的弗朗机炮看成色至少有八九成新,一定是军中有人将其倒卖给倭寇!至于具体是谁,胡宗宪内心已经有了大致猜测。
    倘若将这件事情上报朝廷,必然惹得圣上震怒,届时牵扯到的人将不可计数。毕竟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一两,上了称连千斤都打不住!假设将这件事情瞒下来,只将泉州城战役报上去,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权衡许久,胡宗宪仍然没有下定决心,烦躁之际,偶然瞥见被他遗忘许久的信,这是老师严嵩先前派人寄来的,只是先前忙于战事便一直没来得及看。
    胡宗宪走近,将信件拆开,上面写着汝贞亲启四个大字。
    胡宗宪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下,开始阅读起上面的内容。
    信中老师仍然如此关心自己的身体,并就军备钱粮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胡宗宪内心不由得淌过一丝暖意。
    待胡宗宪看到最后一句,猛地变了脸色,上面的内容是:“倭寇不可不剿,不可全剿!”
    沉默良久,胡宗宪站起身来,手上攥着信纸,整个人显得十分无助,无声自语道:“老师,你做错了!”
    “你曾经是如此评价我的,说我胡宗宪在大事上,上不误国,下不误民!如今却……”
    胡宗宪摇摇晃晃地走到烛火前,将信投入其中,亲眼看着其化为灰烬,而在信纸化为灰烬的瞬间,胡宗宪只觉得有一样东西从自己身上永远地逝去了。
    ‘咚咚咚!’就在这时,从屋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进来,什么事?”胡宗宪面露不渝,但还是让来者进来。
    “禀大人,这是陛下给您亲自给您写的信!托杂家送来。”
    听说是嘉靖写给自己的信,胡宗宪的胡须动了动,紧接着跪下身来,从使者的手中将信接过。
    “既然信已送到,杂家这就告辞了。”
    “公公慢走。”胡宗宪躬身行礼。
    待送信的公公离开,胡宗宪将书房的门关上,像先前一样将信件拆开。
    信的内容并不多,只有寥寥的几句,胡宗宪很快就将其阅读完毕。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卿之所为,朕定不相负!”
    胡宗宪整个人仿佛入了魔一般,嘴里不停地呢喃着那几句诗,不由得掩面而泣:“陛下真乃臣之知音也!”
    “臣胡宗宪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宗宪说罢,对着京师的方向叩了三个响头。
    待情绪彻底平复下来后,胡宗宪神色坚定地回到书桌旁,铺开纸笔,没有任何修饰,将泉州城所发生的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写了上去,作为封疆大吏,胡宗宪自然有资格让奏折不用经过内阁与司礼监,直接面呈于圣上。
    ……
    泉州城,县衙内院。
    此刻,杨宗泰手里捧着一本书,百般无赖地躺倒在床上。
    距离泉州保卫战已经过去了两天,战场上的尸体也已经收殓完毕。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杨宗泰仍然心有余悸,若是当初援军没到又该如何?岂不是泉州城的百姓以及自己的妻儿皆会遭到倭寇荼毒,想到这里,杨宗泰不敢再想下去了。
    “真是的,大夫让你多休息一会儿,你怎么又看上书了!”
    卧房的门被推开,杨宗泰的妻子端着一碗汤药进来,脸上带着嗔怪之色。
    “咳咳,我这不是无聊吗?”
    “来,张嘴,啊。”
    碗中的汤药极苦,杨宗泰只是喝了两勺便不愿再喝了。
    “听话,把药喝了,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像个孩子似的!大夫说了,良药苦口利于病。”杨宗泰妻子眉头皱了皱,将汤药放在桌上,假装生气。
    “药待会儿再喝,现在嘛,嘿嘿。”杨宗泰笑着将妻子搂入怀中,并将她的手紧紧握住。
    “啊,这大白天的!”杨宗泰的妻子惊呼一声,脸色也因为羞愤而变得绯红。
    感受着妻子手上传来的温度,杨宗泰默默道:“不瞒你说,当时我真的很怕,我怕泉州城破,我怕我自己死去,我更怕你们……”
    话还未说完,便被妻子用手堵住了:“别说这些了,都过去了。”
    “先前阵亡的将士们都怎么样了?安葬了吗?李主簿呢?”
    “朝廷都统一安葬了,并在原有基础上给了双倍的抚恤金,他们的家人也不用愁了。”
    “这样也好。”杨宗泰点了点头,轻声道。
    “对了,我听那个什么戚……什么将军说,你这次立了大功!浙直总督胡大人要亲自为你请功呢,你不是一直想离开这吗?”
    杨宗泰笑了笑,没有搭话,只是抚摸着妻子的秀发。
    就在夫妻二人温存之际,从外面传来侍卫的汇报声:“禀知县大人,县衙外有众多百姓汇聚于此!”
    “什么?稍等片刻,我去看看。”杨宗泰在妻子的帮助下穿上官服,勉强从床上起身。
    “注意安全。”妻子不放心地叮嘱道。
    “好的。”杨宗泰回了一个笑脸。
    待杨宗泰走出县衙,只见县衙外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跪伏着许多百姓,见他出来,纷纷叩首道:“吾等跪谢知县大人救命之恩!”
    “诸位快快请起,我是朝廷派遣到泉州的官员,既为官一任,则造福一方!”
    ……
    京城,养心殿。
    嘉靖端坐于蒲团之上,目光紧闭,呼吸匀畅,若有修仙者在场,便能一眼看出天地之间的精气正被嘉靖吸收。
    自上次通过呼吸法让体内的法力得到增长后,嘉靖便时常打坐,静心凝神,现已达到了不依靠诵读《道德经》也能入定的境界。
    “呼~”
    嘉靖长吐一口浊气,睁开眼睛,随着吐纳的不断进行,身体中的杂质已被排除干净,感官也敏锐了不少,就连先前曾遭受的暗伤也被尽皆修复,嘉靖顿觉浑身舒畅。
    “禀陛下,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有本奏。”
    “呈上来!”
    “是。”
    第二十一章 各方动静
    嘉靖将奏折上的内容看完后,并没有如先前胡宗宪所预料的那样震怒,而是神色平静,眼神冰冷。
    只见嘉靖将奏折随意丢到一旁,轻声唤道:“吕芳!”
    “奴婢在。”
    “看看这封奏折吧,这是胡宗宪直接面呈于朕的折子。”嘉靖叹了一口气,说罢,食指指向桌上的奏折。
    听到嘉靖的指令后,吕芳不敢耽搁,快步上前将奏折打开,上面的内容却让他大惊失色。
    “陛下!”吕芳看完当即跪倒于地,神色悲坳。
    “这件事你让锦衣卫去查,不管牵扯到谁,都一并办了吧。”嘉靖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疲惫。
    “是,奴婢领命。”吕芳说完,便躬身离去,脚下的步伐也不复往日的沉稳,差点绊倒在地上。
    当晚,便有几名太监离奇暴毙而亡。
    ……
    浙江,浙直总督府。
    胡宗宪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高翰文,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皱。
    “禀总督大人,在下高翰文!受小阁老举荐,来浙直总督府任职。”
    因为还未正式就职的缘故,高翰文没有穿官服,仍是一袭书生打扮。
    “哦?你是严世蕃的学生吧。”胡宗宪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回总督大人,小阁老严世蕃正是学生的老师。”高翰文恭敬地答道。
    “他们派你过来是为了丈量土地,为来年的改稻为桑做准备的?”
    “禀总督大人,确实如此。”
    问清楚缘由,胡宗宪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从椅子上起身将高翰文扶起,上下打量一番后,出声勉励道:“翰文啊,希望你以后能够实心用事,多为浙江的百姓着想!”
    “属下谨遵总督大人教诲!”
    “旅途劳顿,你先下去休息吧,待会儿我给你介绍同僚。”
    “多谢总督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