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见父亲如此,严世蕃也紧跟着躬身告辞。
    “哦,对了,你这个做老师的也得注意一下,你的学生高翰文最近有可能会被弹劾,注意保他一下。”
    在严世蕃即将离开的时候,严嵩将浑浊的双眼从书上移开,提醒道。
    听闻父亲的叮嘱,严世蕃离开的脚步猛地顿了一下,回应道:“孩儿知道了。”
    ……
    京城,裕王府。
    书房内,传来一阵争吵之声,原本守候在门外的奴仆早就被打发走了。
    “你们还在犹豫些什么?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我倒是觉得不应该着急,应该等到合适的机会再出手。”
    只见高拱和张居正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
    “哼,愚昧不堪,如今再不动手,难道要等到来年天气暖和的时候才动手吗?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高拱有些气愤,语调也不禁提高了几分。
    “眼下浙江那边全是严党的人,若是贸然行事,恐被抓住把柄,到时候事情败露,我倒看你怎么解释。”张居正抚了抚胡须,分毫不让。
    自从白天在内阁时,徐阶得知浙江那边的土地已经清丈完毕后,张居正就知道先前因为自己劝说以及告密而搁置的毁堤淹田计划即将再次重启。
    为了达到自己党同伐异的目的,而代价却是牺牲掉九个县的居民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土地,目前的张居正自问做不出来如此龌龊之事,因此他也一改往日的态度,与高拱争执了起来,双方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现场的气氛也逐渐紧张起来。
    “好了,都不要吵了!”最终一直冷眼旁观的徐阶开口制止了二人。
    “你们二人所言,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目前形势实在是不容乐观,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眼下严党因为成功提议削减宗室开支而备受陛下恩宠,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书生以及官员的青睐,若是再继续这么拖下去,咱们双方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因此我赞同高拱的话。”
    徐阶的目光从张居正和高拱二人身上扫过,缓缓开口道。
    “徐阁老此言有理。”一直旁听的裕王朱载坖也发言道。
    “可是!”在听闻徐阶的话后,张居正仍然有些心有不甘,想要反驳。
    “不必再说了,就依照高拱方才的话施行吧。”
    “让咱们的人都动起来,就先拿那个严世蕃的徒弟开刀吧!也让天下人都看看他严世蕃的徒弟是什么德行。”
    “是。”
    眼见徐阶旗帜鲜明地站到自己身边,并支持自己的建议,高拱不禁露出一丝笑容,慌忙应道,而一旁的张居正面色略微有些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好了,一时的争论而已,大家不要为这件事情伤了和气。”徐阶见张居正有些消沉,出声安慰道。
    “请阁老放心。”张居正淡淡回应道,又恢复到了先前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
    ……
    第二天一大早,当监察御史赵贞吉步入督察院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只见原本空空如也的桌上堆满了弹劾的奏折,小吏们忙得不可开交,见他进来,才停下手中的活计,慌忙行礼道:“大人!”
    “这……这是什么情况,哪来的这么多弹劾奏折?”赵贞吉没有理会小吏的行礼,而是伸出食指指向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言语之中带上了些许颤声。
    “禀大人,这些都是今早刚送来的,据说还有很多在路上呢!”
    “都起来吧。”赵贞吉在问完话后,便让部下起身,随后坐到桌前,将一封弹劾的奏折打开,仔细浏览里面的内容。
    赵贞吉将手上的奏折看完后,将其放到一旁,紧接着又随意拿起一封弹劾的折子,看了起来。
    赵贞吉看了一封又一封,眉头也愈发紧皱,眼前的这些奏折,弹劾的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小阁老严世蕃的学生,高翰文。
    “这下事情大条了!”
    赵贞吉心里如此想着,先前那严世蕃在朝议上当着陛下的面弹劾自己,让自己损失了半年俸禄不说,还拉低了自己在陛下心目中的形象!眼下清流徐阶那帮人弹劾他的学生,也算是为自己报仇了。
    想到此处,赵贞吉心中闪过一丝复仇的快意。
    “行了,你们都别整理了!把这些弹劾的折子都报给内阁吧,就说事滋体大,督察院不敢轻易拿主意。”
    “可是,大人,这不合规矩啊!咱们是督察院有义务……”
    “我说的话你们没听见吗?给我送过去!”赵贞吉猛地一拍桌子,惊得那些属下纷纷跪伏于地。
    “是,大人!我等这就将这些折子送去。”
    眼见上司发了火,那些下属也不敢再找任何借口,只得将那些弹劾的奏折收集起来,往内阁所在的地方送去。
    一路上,这些督察院的下属都是战战兢兢的,别的不说,那可是内阁啊!除了陛下、司礼监以及五位阁老,无人能够进入,再说了,今日之事本就不合情理。
    若是贸然进入,恐会被治以重罪,一方面是上司要求,一方面是朝廷律法,一时间众人抱着那些弹劾的奏折,在通往内阁的道路上,徘徊许久。
    第五十九章 事态升级
    “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正当众小吏彷徨不已,在内阁的必经之路上来回徘徊时,严世蕃从轿子上下来,皱了皱眉头,开口道。
    见来人是小阁老严世蕃,众小吏尽皆跪伏于地,战战兢兢地开口道:“禀阁老,我等是督察院的官吏。”
    严世蕃不耐烦地打断道:“你们督察院的官吏来内阁干什么?难不成我内阁藏着什么作奸犯科之辈?”
    “不敢!禀阁老,我等奉监察御史赵贞吉,赵大人的命令,将这些弹劾的折子递到内阁,此事牵扯太大,我们督察院不敢贸然行事,因此才……”跪在地上的小吏眼见严世蕃神情愈发不善,不免更加紧张,说话也变得支支吾吾的,后面说的话也听不太清。
    正当严世蕃与督察院的官吏交谈之际,其余阁老的轿子也陆续来到了此处。
    “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徐阶从轿上下来,看着跪伏于地的众多督察院官吏,开口询问道。
    “他们是来给咱们内阁递折子的。”严世蕃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众吏,向徐阶解释道。
    “督察院的折子递到内阁来干什么,这不是胡闹吗?”徐阶面带不满地回应道。
    “禀阁老,这是监察御史赵贞吉赵大人托我等送来的,说是事滋体大,不能把握,因此将其交由内阁处置!”
    严世蕃也不说话,静静地站在一旁,至于督察院的那些折子是弹劾谁的,一目了然,只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清流那边的动作这么快,眨眼间弹劾的折子已经堆满了督察院。
    “行了,既然是督察院那边递过来的折子,那咱们内阁收下吧,事后给陛下写个说明就是了。”严嵩那浑浊的眼睛扫视过众人,淡淡道。
    “多谢严阁老,多谢严阁老!”听闻严嵩此话,督察院的官吏们都如蒙大赦,很快将手上的“烫手山芋”交了出去。
    “走吧,去看看这些奏折写了些什么。”严嵩说罢,在与徐阶目光交汇片刻后,径直向内阁走去,剩下的人见状,纷纷跟上。
    进入内阁,炉内的炭火烧得正旺,给众人带来一丝暖意,紧接着严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戴上老花镜,将一封弹劾奏折打开,大致浏览了一遍上面的内容后,将其递给了自己的儿子:“你看看吧。”
    尽管早已猜测到奏折中的内容,但当严世蕃看到自己的学生出现在上面时,内心还是不免升起一丝怒火。
    奏折上的内容是弹劾高翰文在镇压暴乱时,放纵手下的士兵滥杀无辜的老百姓,以及刑讯逼供,收受贿赂等等罪名,连带着连杭州知府马宁远也被参了一本,对其所涉之事,略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