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是不是科举考试的题目出完了?”
    嘉靖看着严世蕃脸上的表情,挑了挑眉,询问道。
    “陛下圣明,微臣想要说的正是此事!”
    “拿过来吧。”
    嘉靖话音刚落,一旁的吕芳便来到严世蕃的面前,将他手中记录有科举考试题目的信封接过。
    “陛下!”
    吕芳将手中的信封拿到嘉靖的面前后,便继续侍立在旁。
    嘉靖将信封拆开,只见上面写着:“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嘉靖只是看了两眼便移开了目光,这让他回忆起了前世写古文翻译时的痛苦。
    “嗯,做的不错,到时候你身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定不要给朕出什么岔子,明白吗?”
    嘉靖随即将目光转向严世蕃,轻声道。
    “微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好啊,朕倒是希望,你们所有人都不要辜负朕对你们的信任啊!”
    嘉靖似乎心有所感,眼神从五人身上一一扫过。
    “臣等必定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察觉到皇帝的目光,五个人纷纷跪伏于地,泣声道。
    “起来,起来,都起来吧!诸位皆是我大明朝的肱骨之臣,朕还是相信你们的。”
    徐阶和严嵩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齐声道:“陛下圣明!”
    “张居正,朕先前让你负责建造我大明的第二支水师,目前的情况怎么样了啊?”
    嘉靖将目光转向跪伏在地上的张居正,沉声询问道。
    “启禀陛下,自从户部那边拨了银子过后,建造战船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行着,目前进展十分顺利!”
    见皇帝再次向自己询问此事,可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于是张居正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恭敬回答道。
    “嗯,不错,建造朝廷第二支水师一事,容不得半点差池!这方面你还得给朕多盯着点,有什么事尽管向朕汇报便是。”
    嘉靖说完,端起一旁的茶杯,轻啜一口。
    “陛下尽管放心,微臣一定替陛下办好这件事!”
    张居正说完,再拜。
    “对了,明天便是祭祀典礼了,你们提前准备一下吧,先熟悉一下流程。”
    嘉靖的目光扫视群臣,嘱咐道。
    ……
    深夜,司礼监。
    “干爹,这么晚了,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冯保犹如先前一样,恭敬地侍候在吕芳身边,手上还捧着一碗热茶。
    “你的那件事儿有着落了。”
    吕芳说完,从冯保的手中接过茶杯,轻啜一口。
    “干爹指的是……”冯保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轻声询问道。
    “别跟干爹揣着明白装糊涂,自然是石公公的那件事。”
    吕芳瞥了冯保一眼,淡淡道。
    “一早我就去求了陛下,让他同意石公公提前两个月出宫,你干爹我为了这件事可是操劳得很啊!”
    吕芳话音刚落,一旁的冯保便将茶杯从吕芳的手中接过,并将其放到一旁的桌上。
    紧接着为吕芳轻轻捏着肩膀,谄媚道:“干爹为我做的这些事,我冯保可都记在心里呢!”
    “您就是我的亲爹,以后我就不必叫您干爹了,直接叫您亲爹怎么样?”
    “爹!”
    “诶。”
    吕芳应了一声,随后双眼微眯,像是在享受着什么。
    第一百四十三章 祭祀
    时间就这么缓缓流逝,在第二天日出前七刻的时候,钦天监,太常寺堂官将时辰奏折放至斋宫时辰亭,然后吕芳将奏折取出,递交给皇帝。
    “陛下,这是时辰奏折。”吕芳将手中的奏折恭敬递交给嘉靖。
    而嘉靖也神色肃穆地从吕芳的手中将奏折接过,并将其缓缓打开,待看完上面所记载的时间后,嘉靖将奏折郑重合上,将其放置在书案旁专门存放奏折的地方。
    “陛下这边请。”吕芳说完,便在嘉靖的右前方引路。
    此时的嘉靖身着祭服,跟随着吕芳的指引,走出了养心殿。
    而在养心殿的阶梯下,停放着龙辇,待会儿嘉靖就要乘坐龙辇,去往祭祀现场!而在龙辇的右前方,前引大臣则恭敬地侍立在原地,他的职责便是将皇帝引导至祭祀所在地。
    嘉靖缓缓从台阶上下来,前引大臣并没有向皇帝行礼,而是神色肃穆地站在原地,整个人犹如一棵站立的松树一般。
    待嘉靖坐上龙辇后,前引大臣才朗声道:“起!”
    随后龙辇被抬起,前引大臣负责在右前方引路,龙辇行进的速度极慢,跟在路上正常行走的速度差不了多少。
    由于祭祀的流程要求,嘉靖只能目不旁视地直视前方。
    赶路的时间一长,再加上路途上的颠簸,这让嘉靖有一种想要睡觉的冲动。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正当嘉靖百无聊赖,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龙辇缓缓停了下来。
    “陛下,到了!”前引大臣转过身来,恭敬道。
    随后前引大臣俯下身体,让嘉靖的脚从自己背上踩过。
    ‘咚咚咚’一阵沉闷的钟声从斋宫钟楼处响起。
    只见不远处的广场上,站立着满朝文武,他们神情肃穆,一动不动。
    队伍的最前面,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严世蕃几人站成一排,直到钟声响起的那一刻,他们才算是“活了过来”。
    随后在场的所有官员齐刷刷地跪伏于地,齐声道:“臣等,恭迎陛下祭祀,愿我大明永昌!”
    嘉靖从两侧跪伏着的大臣身边缓缓走过,紧接着来到了方泽坛边。
    方泽坛为二层方坛,方向朝北,坛下有一水池环绕,深八尺余,宽六尺,坛上层面积为六平方丈,下层约十平方丈,坛面铺有黄色琉璃砖,坛的下层,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石座。
    待嘉靖在方泽坛下站定以后,便有两名执事上前,其中一名手捧金盆,盆中有着些许清水,而另外一名手中,则拿着用来擦水的绸巾。
    “请陛下净手!”
    嘉靖将手在金盆中放置片刻后,就将手抬起,随后另外的执事上前,恭敬地递上绸巾,让嘉靖将手上的水擦干净。
    在做完这些后,便有一名礼部的大臣上前,开始诵读祭文:“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外尽其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在祭文念完以后,嘉靖从一旁的侍从手中接过三支香,然后一步一步,迈上方泽坛的阶梯。
    “呼,还好一切顺利。”
    眼见祭祀典礼按照流程,正常进行着,李春芳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这可是他担任礼部尚书以来,办的第一件事!若是这件事情出了纰漏,日后在同僚的面前可就抬不起头了。
    嘉靖终于踏上了方泽坛,方泽坛上有一长桌,桌上铺有红布,摆放着用以祭祀上天的三牲六畜。
    按照简化后的祭祀流程,嘉靖只需要将手中的三炷香插到香炉内,再站立在原地,低下头,默念一段祭文,这次的肱骨典礼就算是结束了。
    而嘉靖在将手上的三炷香插到香炉内后,并没有按照流程中所规定的那样,站立在原地,低下头默念一段祭文,而是将手指指向苍天,朗声道:“朕乃奉天承运皇帝朱厚熜,现向上苍祈求三件事,如若答应,便可响雷一声为号!”
    “陛下这是在干什么?这可是对上天的大不敬啊!”
    一旁的礼部尚书李春芳见皇帝并没有按照先前的祭祀流程来,面露焦急之色。
    “陛下这是在干什么?眼下如此晴朗的天气怎么会打雷呢?是不是礼部那边没有将祭祀的具体流程交由陛下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