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你们不愿意施行改稻为桑,但是总不能不交田税吧?”
    何滔鼓起勇气,对着村民们朗声道。
    “不是前段时间刚收过吗?怎么又要收田税了?”
    “对啊,咱们辛辛苦苦一年来,大半收成都交了税了。”
    “我之前去了一趟县里,路过布告栏那边,听人家讲,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王二壮紧接着站了出来,向村民们解释道。
    村民们见何滔他们此行,并不是前来推行改稻为桑,而是来征收田税的,对于他们的敌意也略微消减了一些,不再像先前那样敌视了。
    但村民们态度仍然称不上太好,毕竟,谁又喜欢一个千方百计想要拿走你的收成的家伙呢?
    “快,把名单给我拿过来!我记得这王家村还是有一些村民愿意改稻为桑的,好像还按了手印。”
    何滔见眼前的村民不再那么激动了,连忙唤来属下,将名单拿出。
    何滔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同时也将村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里。
    “现在,我要念的是,本次免征以及少征田税的名单!乡亲们仔细听好了。”
    何滔的这番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人群中炸开,人群很快变得熙熙攘攘,并开始就此事讨论起来。
    “什么?还能够免征田税!”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骗人的吧!”
    何滔见状,不由得提高了音量,朗声道。
    “安静!要是漏念了谁的名字,可就别怪本官了。”
    听闻何滔此话,人群逐渐安静下来,他们都很好奇,官府所说的免征田税的名单是不是真的。
    “第一个名字,王二壮!”
    从官差口中听到自己熟悉的名字,这让王家村的村民颇为意外,齐刷刷地将目光转向人群之中,拿着锄头的王二壮。
    “二壮,这究竟是咋回事?你怎么会在免征田税的名单上面?”
    “你是不是有事情瞒着俺们?”
    “说,快说,你是不是给官差什么好处了?”
    突然被这么多的视线给包围,王二壮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后,只得将一切从实招来。
    “那天俺路过公告栏,恰好听见有人在读官府所张贴的公告,上面说,只要签了字,就能够免交田税,还能够免除一年的徭役!”
    “于是俺就跟他们去官府那边,按了手印。”
    待王二壮说完这番话后,剩余的村民,皆神色复杂。
    “那有这种好事,你为什么不给大家说?而是自己一个人独占了!”
    很快,便有第一个人站了出来,质问道。
    “对啊,王二壮,有这种好事,你为什么不通知大家?”
    “我呸,你这家伙真是足够自私的!”
    “想当初,你家断了炊,我还借粮给你家呢,现在看来,真是喂了狗了!”
    很快,村民们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王二壮的脸色,也逐渐黑了下来,梗着脖子道:“官府的名额就那么多,要是通知了你们,万一把俺家孩子给挤下来了怎么办?他马上就到上学的年龄了!”
    “俺可不想,他像俺一样,在土里刨一辈子的食!俺想让他读书,让他考秀才。”
    “况且,这件事情又不是俺一个人知情,当初在现场的,可还有王家村的人呢。”
    王二壮接下来的话,相当于又往人群之中抛出了两个重磅炸弹:“一是在官府那边按了手印后,孩子就能够上学!二是当初在现场的,不止王二壮一个人,还有其他王家村的人。”
    “只不过大家都十分默契地隐瞒了这件事罢了!”
    很快,何滔接下来念的名字,则印证了村民们的猜想。
    “王三、王狗蛋、王五……”
    何滔一连念了十几个名字后,方才停了下来。
    而王家村绝大部分的村民,纷纷对那些被何滔念到名字的村民,投去鄙夷的目光。
    待名单念得差不多了,何滔又紧跟着补充道:“对了,忘了跟乡亲们说了,他们少交的那一部分田税,将均摊到你们身上。”
    “什么?这不可能,凭什么!”
    “凭什么他们能够少交,而我们却要承担他们的那一部分?”
    何滔此话,瞬间便令村民们炸了锅,村民们也逐渐变得愤懑起来。
    “当初他们在按下手印的时候,官府就已经通知过他们了,你们若是不信的话,可以问问他们。”
    何滔看热闹不嫌事大,又往其中猛添了一把柴火。
    “什么?压根就没有这件事!官府那边从来没有对俺们说过。”
    王二壮听闻何滔所言,顿时慌了神,下意识地想要辩解,只是在村民们看来,他的辩解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因此,没有一位村民相信他的话。
    见村民们已经被分化瓦解,何滔对着下属使了个眼色,后者也很快会意,十分默契地将那十几位被念到名字的村民保护起来。
    “怎么,你们想造反吗?”
    何滔斜晲着剩下的村民,提高了音量。
    “实话告诉你们,自从他们按下手印开始,他们不仅能够获得上述的好处,同时也将受到官府的保护!”
    “他们可不比你们这群刁民,他们觉悟比你们高,而且也是愿意支持朝廷政策的!朝廷自然,也会给他们相应的好处。”
    那些被官差保护起来的村民,哪里收到过此等待遇,有官差护卫当即就有了底气,用一种趾高气扬的表情,看向同村的村民。
    而这番举动,成功让剩余的绝大部分村民,同仇敌忾起来。
    同时部分村民在心中暗下决心,等官差走后,一定要好好收拾这群家伙,将他们赶出村子!
    而何滔仿佛是看出了这群村民所想,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要是这些村民受到任何伤害,你们所有人都得去监狱里蹲大牢!”
    “到时候,你们的孩子也将受到影响,官府所开办的义学,将永远不对他们开放!”
    何滔这句话毫无疑问,击中了在场所有村民的软肋,毕竟辛辛苦苦,每天汗流浃背,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过得比自己好吗?
    在场村民的气势一下子就弱了下来,他们再也不敢对这些人有任何想法,因为他们并不是为自己而活。
    而现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暗处有一双眼睛,将一切都尽收眼底,这赫然便是先前的那名锦衣卫!
    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姓身上的担子从未减轻过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直施行的便是两税法,每年夏、秋两季征税。
    洪武年间规定,官田每亩征收粮食五升三合二勺,民田的话,则减去两升,每亩只征收三升的粮食,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这条规定被长期执行着。
    后来,随着朝廷吏治愈发败坏,这条规定也逐渐被淡忘,百姓身上的赋税也越来越重,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除去要交的赋税,剩余的只能够勉强填饱肚子。
    风调雨顺的年头倒还能够勉强度日,一旦遇到灾年,地里种不出来粮食,这些百姓就得忍饥挨饿!
    而这个时候,那些地主豪绅则压低田价,大量买入田地,为了活命,百姓不得已将自家的田卖给那些地主,从自耕农沦为佃户,一辈子再无翻身的希望。
    夜晚,王家村。
    白天发生的一切让王家村的村民颇为愤懑,为此,村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将村中有能力的人都召集起来,共同商讨策略。
    房间内,一位中年人猛地叹了一口气,无奈道。
    “接下来可怎么办啊?那些家伙少交的田税要平摊到咱们身上,这天底下哪有这种事啊!”
    “是啊,要我说,那些家伙还真是无耻!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了大家,换算下来,咱们每亩田地要交六升的粮食!”
    “偏偏那些人还得到了官府的庇护,咱们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啊!”
    房间内,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商讨出一个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