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是,也不是!此次陛下派本官前来,一是为了调查此案,二是为了将这封信转交给你。”
    “这是陛下在本官临行之前,托人送到船上的,而且就在本官的枕头下面压着!”
    赵贞吉说完,从怀中将信掏出,并递交给胡宗宪。
    胡宗宪将信从赵贞吉手中接过,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将信拆开,而上面的内容却让他大吃一惊。
    “陛下让我收集江浙地区盐商的信息,陛下要对这群盐商动手了!”
    而赵贞吉自然也察觉到了胡宗宪脸上的震惊之色,只不过他没有多问,毕竟这可是皇帝亲笔写给封疆大吏的信,并且还是经由自己这位钦差大臣转交的!
    由此,便可以知晓,其中的内容究竟有多么重要了。
    胡宗宪将信小心翼翼地收好,随即将目光转向赵贞吉,开口道。
    “有劳赵大人了!”
    “哪里哪里,大家都是为陛下做事而已。”
    赵贞吉见状,连声推辞道。
    “既然信已经送到,那咱们也应该正式进入正题了!对于朝廷所减免给百姓的赋税并没有落到实处一事,你身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到底知不知情?”
    只见赵贞吉将目光转向胡宗宪,沉声询问道。
    “知情,自始至终,本官都对此事知情。”
    胡宗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并没有为自己做过多辩解的打算。
    “唉,胡总督的难处,本官也知晓!自正德年间起,朝廷能够收上来的赋税就越来越少,如果不往百姓身上加赋,又该往谁的身上加呢?”
    “总不可能,从地主豪绅以及士绅官员身上加吧!”
    “为了维持朝廷的日常运转,不得已从百姓身上收取更多的赋税!而且,有这种情况的并不仅仅只有浙江,而是全国的官员都在这么干。”
    “但是,这群官员却将多收来的这一部分赋税,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而这,也是陛下如此恼怒的原因!”
    赵贞吉在听完胡宗宪的话后,也是颇为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表示理解。
    随后,只见赵贞吉将一旁的茶杯端起,轻啜一口,继续道。
    “陛下此次派我前来,并不是为了调查真相,而是让我给那群官员一些警告。”
    “让那群官员明白,惹怒陛下的后果!”
    “所以,胡总督,你手上若是有想要收拾的官员名单,尽管交给本官便是!”
    “不瞒您说,在这之前,严阁老以及徐阁老他们,就已经遣人递交给我了一份冗长的名单,上面的那些人,应该足够平息陛下的怒火了。”
    见胡宗宪脸上还有些许犹豫之色,赵贞吉随即选择将一切和盘托出。
    在赵贞吉选择将一切和盘托出后,胡宗宪脸上的犹豫之色也很快消失不见,只见其翻出一份名单,将其递交到赵贞吉手中。
    “名单上的人,赵大人你看着处理吧!”
    赵贞吉将名单接过,在仔细确认了一遍上面所记载的名字后,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将名单上的人尽数处理后,不仅不会使浙江陷入动荡,还能够顺带着向皇帝交差!
    无他,名单上的人大多数都是些无关紧要,却又与朝廷赋税息息相关的官员。
    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贞吉感到震惊
    “话说,这件事情是由谁捅上去的?”
    赵贞吉将胡宗宪递交给他的名单收好后,转而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哦,赵大人对此真的很好奇吗?”
    胡宗宪并没有急着回答赵贞吉,而是挑了挑眉,反问道。
    “自然,正是因为此人,京城内一大半的高官都受尽了苦头,甚至连阁老他们都不例外!”
    “因此,本官对于这个人十分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他敢冒官场之大不韪,将自己后半生的前途赌在这上面!”
    赵贞吉没有否认,而是径直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既然赵大人对于此人的身份如此感兴趣,不妨自己猜猜看。”
    胡宗宪说完,给自己倒上了一杯热茶。
    “本官猜测,此人背后应该有人支持,不然的话,绝对不敢如此肆意妄为”
    “如果本官猜的没错的话,这个人,应该是小阁老严世蕃的学生,高翰文吧!”
    “本官还在京城的时候,便听说这个高翰文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再加上他是小阁老严世蕃的学生,自然有这个底气。”
    “兴许是他深感百姓之苦,最终一怒之下,将这件事情捅了上去。”
    赵贞吉将胡宗宪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随即胸有成竹地给出了答案。
    “不,赵大人猜错了人选!将这件事情捅上去的,只是一名县令而已。”
    “而且,据本官所知,这个人的背后没有任何势力支持他!”
    胡宗宪在听完赵贞吉的话后,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
    “什么?怎么可能!如果背后没有人支持的话,那他怎么敢……”
    赵贞吉在听完胡宗宪给出的答案后,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赵大人,咱们为官多年,或许都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心系百姓、一往无前的人存在的!”
    胡宗宪似乎对此颇为感慨,随即沉声道。
    “敢问胡总督,这个人究竟是谁?”
    此刻,或许是由于太过激动,赵贞吉说话的声音都带着些许颤声。
    “这个人便是淳安知县,海瑞!”
    胡宗宪瞥了一眼赵贞吉,而后给出了答案。
    “淳安知县,海瑞!”
    赵贞吉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神色恍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福建,此刻,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公务,谭纶已经没有心思再去处理。
    自从谭纶上次将信寄出后,犹如石沉大海一般,久久见不到回信。
    “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内阁那边没有收到信件吗?还是说出了别的什么问题?”
    此刻,谭纶整个人心乱如麻,神色焦急,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
    他十分清楚,如果自己先前许下的承诺没有兑现的话,对于这些卫所中的士卒的士气来说,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先前的一切努力全都付之东流,而且还会让这群士卒再也不相信朝廷,这样一来,别说剿匪了,能不能够指挥的动这群士卒,都是一个问题。
    就在这时,从门外传来侍卫的禀报声。
    “巡抚大人,属下有要事禀报!”
    “嗯,进来吧。”
    谭纶此刻正处于心烦意乱的时候,见脑中的思绪被打断,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
    “报告巡抚大人,朝廷已将被拖欠的饷银共计八十三万六千三百三十二两银子,尽数拨下。”
    “此外,朝廷还额外下拨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说是用作剿匪之用!还有数之不尽的军械、粮草等等,还在路上。”
    “对了,巡抚大人,这里还有一封信,来人交代,要务必交到您的手中!”
    侍卫说完,随即将信件转交到谭纶手中,并很快退出了房间,顺带着还将门也一并关上。
    “好,真是太好了!这样一来,将盘踞在福建境内的盗匪尽数剿灭,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谭纶在从侍卫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紧接着在内心盘算道。
    待兴奋过后,谭纶开始将目光转向手上的那一封信。
    “果然,这封信是由徐阁老寄来的。”
    谭纶在看到信上的落款后,点了点头,一副不出所料的样子。
    紧接着,谭纶给自己倒上一杯热茶,在椅子上坐下,并将信件拆开,只见上面写着,谭纶亲启四个大字。
    “目前朝廷已将当地卫所士卒被拖欠的饷银尽数发放,此外,相应的军械、粮草等等,也都在路上,不日就将送到!”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将盘踞在福建境内的盗匪尽数剿灭,而陛下对此也是十分支持,并给予了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