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火呢,本官问你火呢!”
    “方才不是说粮仓着火了吗?”
    这名差役见此情形,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只得就这么呆愣着,随后,只听一道声音在潘宪的身后响起。
    “巡抚大人,您要找火的话,恐怕是来错地方了。”
    “您别忘了,这里可是粮仓,是见不得火的!”
    话音落下,都指挥使方谦带着大批士卒,将杨应麟等人团团围住。
    潘宪见此情形,面露绝望之色,嘴里不停呢喃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本官总算是明白了!”
    旋即,潘宪回过神来,将目光从都指挥使方谦的身上收回,沉声威胁道。
    “方谦,你以为你的屁股就很干净吗?”
    “近些年来,你可是收了本官不少银子,要是本官有什么三长两短,你难道就能够从中脱离干系吗?”
    “不如咱们就当这件事情没发生过,如何?”
    方谦听闻此话,摇了摇头,缓缓道。
    “近些年来,你送给本官的每一笔银子,在本官那里都有着详尽的记录,并且那些银子,本官都将其妥善地保管了起来!”
    “早在钦差大人派人上门拜访之际,本官便将事情的原委尽数告知。”
    “另外,那些银子,以及对应的账册等等,也被本官悉数上交给了钦差大人。”
    听闻此话,潘宪整个人心如死灰,也没有了再行反抗的意愿。
    方谦见此情形,点了点头,又继续道。
    “只需要将你缉拿归案,本官便能够将功抵过,甚至更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来人啊,把他给本官拿下!”
    话音落下,只见方谦猛地一挥手,其麾下的士卒立刻上前,将潘宪控制了起来。
    第三百七十一章 落下帷幕
    当晚,在海瑞的亲自审理下,潘宪仿佛认命了一般,最终交代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事情的缘由与海瑞先前所预料的大差不差,一直以来,以潘宪这位河南巡抚为代表的诸多官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储存在粮仓之中的粮食动起了歪心思。
    而为了避嫌,他们还找了专门的白手套,开办了汇通、广汇、聚安,三家米行,从粮仓内偷运出来的粮食,都被送到了这三家米行进行贩卖。
    贩卖粮食所得的利润,绝大部分都揣进了潘宪这位河南巡抚的腰包,此外,为了稳妥起见,潘宪还从中拿出一部分来贿赂那些京城的高官。
    也正因为有京城那些高官的庇护,才导致这么多年,无数封弹劾奏疏,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半点回信。
    更有甚者,前脚刚递出弹劾奏疏,后脚潘宪的人就找上了门。
    当他们得知海瑞被朝廷委派为钦差大臣,赶赴河南查案这一消息时,顿时慌了神。
    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粮仓内的实际情况了,眼下的粮仓就是个空壳子,明眼人只需要稍微一查,就能够查出其中的猫腻。
    届时,只需要向朝廷如实禀报,他们全部都得玩完,因此,在潘宪这位河南巡抚的授意下,其下属的诸多官员,为了堵住这些年来粮食上的窟窿,疯狂地从百姓手中征收粮食,而这,也就有了先前海瑞在石桥村所看到的那一幕。
    不过尽管潘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一旦涉及到京城内的那些高官,无论海瑞如何劝说,潘宪均闭口不言。
    无奈,海瑞只得暂且作罢,并且按照潘宪交代的情况,在都指挥使方谦的帮助下,调集卫所的士卒,开始了大肆的株连。
    不仅如此,海瑞还贴出告示,鼓励老百姓揭发那些官员的不法行为,曾经受到过官员欺压的百姓见有钦差大人撑腰,纷纷赶赴府衙,将自己的冤情尽数述说。
    一时间,整个河南,海清河晏,那些侥幸幸存下来的官员,也整日惶惶不可终日。
    海瑞所下榻的驿站内,此刻,都指挥使方谦以及按察使刘远正毕恭毕敬地向海瑞汇报着当前的情况。
    只见按察使刘远将手中的清单递交到海瑞的面前,缓缓道。
    “钦差大人,根据您所提供的名单,所有在名单之上的人已经尽数伏法!”
    “另外,还从这些官员的家中,一共搜出白银共计五百六十二万两,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古董、字画以及田契等等,您看……”
    剩下的话,刘远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静静等候着海瑞这名钦差大臣的指示。
    海瑞闻言,点了点头,将清单接过,开始仔细浏览起了上面的内容。
    良久,只见海瑞回过神来,如此吩咐道。
    “这样吧,那五百六十二万两赃银,本官打算将其充入国库!”
    海瑞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当即话锋一转,紧接着询问道。
    “对了,田契的数目有多少?”
    刘远闻言,在思索了片刻后,给出了答案。
    “禀钦差大人,田契的数目换算下来共计五千余亩土地!”
    海瑞听闻此话,沉吟片刻后,旋即给出了安排。
    “这样,把这五千余亩土地蕃,分给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吧!”
    “有问题吗?”
    海瑞话音落下,将目光从刘远的身上收回,紧接着询问道。
    听闻此话,刘远在思筹片刻后,给出了回应。
    “钦差大人,下官一定将此事办妥!”
    海瑞见此情形,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一旁的都指挥使方谦,勉励道。
    “此番案件能够真相大白,少不了你这位都指挥使的协助,本官会将你们二人的贡献,如实上报给朝廷的!”
    听闻此话,方谦的脸上满是激动之色,当即向海瑞拱了拱手,沉声道。
    “下官多谢钦差大人!”
    “哪里哪里,这都是你应得的。”
    ……
    紫禁城,养心殿外。
    此刻,严嵩正毕恭毕敬地等候在养心殿外的台阶下,他今天过来,便是要当面向嘉靖汇报宝船已经改造完毕一事。
    正当严嵩驻足思索之际,一阵尖细的嗓音响起:“宣,内阁首辅严嵩觐见!”
    严嵩回过神来,旋即在一名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迈上了养心殿的阶梯。
    严嵩刚一进入养心殿,便毕恭毕敬地跪伏于地,向嘉靖恭敬道。
    “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将目光从严嵩的身上收回,摆了摆手,吩咐道。
    “起来吧!”
    “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允许后,严嵩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一双浑浊的眼睛就这么盯着地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紧接着,嘉靖的声音在严嵩的耳旁响起。
    “严嵩,朕问你,还有没有人在你的家门口胡闹啊?”
    严嵩自然知道嘉靖所指的是什么事情,自从严嵩在那份赞成官绅一体化纳粮的声明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以后。
    便时常有一些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学子,纵使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在严嵩的家门口聚众喧哗。
    严世蕃哪里受得了这种气,当即就准备给这群嚣张跋扈的学子一点教训,正当其打算重拳出击的时候,却被严嵩拦住了。
    就这样,严嵩的家门口,俨然已经成为了京城最为火爆的打卡地点。
    不过在嘉靖陆续处理了一大批,敢于公开反对官绅一体化纳粮的士绅以及学子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去严嵩的家门口闹事了。
    严嵩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后,当即略微躬身,然后回应道。
    “承蒙陛下关照,目前已经没人在微臣的家门口闹事了!”
    嘉靖在听完严嵩的回答后,也是放下心来,紧接着感慨道。
    “近些日子,可算是苦了你和徐阶两个人了!”
    严嵩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旋即摆出一副为君分忧的贤臣姿态,沉声道。
    “能够为陛下分忧,就已经是天大的荣幸了,微臣什么苦都可以受!”
    嘉靖对严嵩的回答很是满意,点了点头,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