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张溶闻言,猛地回过神来,只见其低下头,恭敬应声道。
    嘉靖听闻张溶此话,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紧跟着出言吩咐道。
    “嗯,既然英国公觉得没问题,那这份名单,就由你代替朕,向大家公布吧!”
    “遵命,陛下,微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张溶闻言,当即垂首下拜,沉声应道。
    眼见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只见嘉靖摆了摆手,看向张溶所在的方向,如此吩咐道。
    “暂时就先这样吧,接下来朕还有事情需要处理,你可以离开了!”
    “是,陛下,微臣这就告退!”
    在这之后,只见张溶将那份由嘉靖拟定的名单小心翼翼地收好,未作丝毫停留,转身离开了乾清宫。
    ……
    自唐僖宗乾符三年,杨端割据播州以后,便形成了世袭土司,在洪武五年的时候,播州杨氏,以伪夏之称,向大明投降,此后,便一直被视为苗疆土司。
    播州宣慰使司,其管辖范围在四川、湖广、贵州之间,其地广袤千里,地势险峻,另外由于靠近水路,播州当地十分富裕。
    海龙屯土城,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由南宋朝廷与播州杨氏共同营建。
    自那以后,在历经数代宣慰使的苦心经营之下,海龙屯逐渐成为了集军事堡垒、衙署以及行宫为一体的城堡,同时,这也是他们播州杨氏安身立命的地方,周围有重兵把守。
    此刻,播州,海龙屯土城。
    尽管距离朝廷颁布讨贼檄文,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播州宣慰使杨烈,仍旧没有从这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中反应过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朝廷为何会突然颁布讨贼檄文,难不成,陛下是受了奸人蒙蔽?”
    杨烈如此想着,不停地在房间内踱步,内心也变得愈发焦躁。
    杨烈扪心自问,自己对于大明绝对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不仅服从征调,而且还按时朝贡觐见,就算自己对待那些贱民稍微残酷了一些,也不至于让朝廷悍然出动十三万大军,前来攻打吧!
    “要是没有我播州杨氏,那些百姓哪来今天的好日子?”
    “我只不过是多征收了一些赋税罢了,那些百姓就开始闹将起来,果然是一群不知感恩的刁民!”
    杨烈如此想着,旋即坐回到椅子上,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不久前,杨烈的妻子,刚为杨烈生了第三个儿子,杨烈将这第三个儿子,取名为杨应龙。
    而不久前,杨烈刚为自己的第三个孩子杨应龙,举办完满月酒,在那之后,朝廷便正式发布了讨贼檄文,并经由驿站,送至全国各地。
    正当杨烈,为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感到无比忧虑之际,只见一名幕僚急匆匆地走进了房间,恭敬禀报道。
    “宣慰使大人,我等得到消息,朝廷派来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
    “什么,这么快!”
    杨烈听闻幕僚此话,猛地从座椅上起身,此刻,在他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惊骇之色。
    那名幕僚闻言,当即俯下身体,继续补充道。
    “宣慰使大人,目前向我播州进发的,一共有三路大军,一路是由总兵陈璘、总兵吴广、副将曹希彬所统帅的四万兵马,一路是由湖广巡抚冯岳所统帅的六万大军,还有一路,是由总兵李应祥,以及参将谭健所统帅的三万兵马!”
    杨烈在听完那名幕僚的汇报后,当即命人拿来舆图。
    随后,杨烈在将明军行进的路线,在舆图上,进行反复确认后,沉声道。
    “该死,总兵陈璘、吴广、副将曹希彬这一路是打算从南川攻打我播州,而冯岳所统帅的这一路,则是打算从桑木关开始,一路强攻,另外,总兵李应祥以及参将谭健这一路,则是打算从兴隆攻打我播州!”
    纵使杨烈已经知道,朝廷的大军,打算从何处进攻,也无济于事。
    因为其麾下的苗兵,与武装到牙齿的朝廷正规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双方无论是战斗意志,战斗技巧,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有着极大的差距!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眼下,朝廷所派遣的大军牢牢占据了大义,别的暂且不提,单就一项意图谋反的罪名,就能够让播州杨氏,永世不得超生,让他们几百年来的心血,彻底化为乌有!
    眼下,杨烈脸上的表情,在旁人看来,显得异常地狰狞,随后,只见其回过神来,沉声吩咐道。
    “传本官的命令,从现在起,整个播州进入战备状态,没有本官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击,违令者,斩!”
    “是,宣慰使大人,在下这就将您的命令,传达下去!”
    待那名幕僚离开以后,只见杨烈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一般,瘫坐回座椅之上。
    “唉,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要不要死马当活马医,派人向朝廷解释清楚缘由?”
    不过,这个想法刚冒出来,便被杨烈自己给否定了。
    “不,来不及了,眼下,朝廷已经下发了讨贼檄文,再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
    “难道,就只能够与朝廷正式开战吗?”
    杨烈如此想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黯然之色。
    ……
    正当杨烈为此事,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另一边,贵州宣慰使安万铨,却俨然一副喜气洋洋,幸灾乐祸的表现。
    “哼,杨烈,你也有今天啊!”
    此刻,贵州宣慰使安万铨,看着由下属递呈上来的讨贼檄文,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快意。
    他可没有忘记,在嘉靖二十三年的时候,杨烈来到水西,请求自己归还他父亲杨相的尸体时的模样。
    当初,自己要求杨烈归还水烟、天旺地区以后,方才归还他父亲杨相的尸体,这个杨烈表面答应,但在拿到他父亲杨相的尸体后,便对此事只字不提。
    后来双方为此事爆发战争,安万铨输多胜少,时常处于下风。
    “哼,我安万铨打不过你杨烈,朝廷的大军还打不过你杨烈吗?”
    随后,只见安万铨唤来下属,沉声吩咐道。
    “来人,传本官的命令,今晚在府上设宴,本官要好好庆祝一番!”
    “是,大人!”
    第六百三十章 十成胜算!
    伴随着时间越来越临近七月份,天气也逐渐变得炎热了起来。
    浙江,浙直总督府,书房内。
    清晨,胡宗宪正坐于书案后,浏览着不久前,派人从街上购买来的报纸。
    “嗯,朝廷所发行的报纸可比邸报要有意思多了,用来打发琐碎的时间,再合适不过了!”
    胡宗宪如此感慨着,旋即顺势端起一旁的茶杯,轻啜一口。
    大概在一个月前,突然出现了几位自称是新闻署的官员,前来总督府拜访胡宗宪,说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将在杭州开办名为新闻署的机构,用以售卖报纸。
    胡宗宪在向那几名官员,详细了解完何为报纸后,便欣然同意了他们的提议。
    在经过大概一个多月的筹备以后,杭州当地的新闻署正式成立,胡宗宪也托人买到了,由朝廷所发行的,名为大明日报的两期报纸。
    “据说,这名为报纸的东西,在京城内颇受欢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在杭州当地所售卖的报纸,自然也分为两类,一类专门针对于官员士绅,另外一类,则是专门面向于普通老百姓。
    胡宗宪曾经看过那种面向普通百姓的报纸,他发现,那种面向百姓的报纸,上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字,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插画所组成的,看上去颇为有趣。
    这种名为报纸的新兴事物,刚在杭州问世,便受到了豪绅富户、官员士绅,以及普通老百姓们的大力欢迎。
    尤其是当那些官员士绅们得知,这种名为报纸的东西,在京城内颇为流行的时候,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是为了追赶潮流,亦或者是为了其他,总之,许多士绅官员都陷入了狂热之中,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大量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