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严嵩如此想着,不由得暗自加快了脚步。
    ……
    乾清宫外,只见吕芳猛地顿住脚步,转过身来面向众人,缓缓道:“还请诸位稍等片刻,咱家先进去通报陛下一声!”
    严嵩闻言,向吕芳拱了拱手,脸上满是谦卑之色:“有劳吕公公了!”
    吕芳听闻此话,向严嵩略微颔首,然后便踏上了乾清宫的阶梯。
    待吕芳离开以后,只见高拱率先挑起了话题:“诸位觉得,陛下在这个时候找我们议事,究竟是所为何事?”
    高拱的话音刚落,一旁的胡宗宪便给出了自己的猜测:“再过一段时间,等皇贵妃养好身体,陛下就会正式册封其为皇后,说不定陛下此番召集我们,便是为了此事!”
    一旁的张居正听闻胡宗宪此话,整个人似有明悟,旋即,只见其点了点头,继续补充道:“嗯,胡阁老说得有道理,总之,陛下将我们召集至乾清宫议事,肯定与这方面的事情有关!”
    就在这时,从一开始便沉默不语的严世蕃,大着胆子,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该不会陛下召集我们,便是为了商讨减免赋税一事吧?”
    待严世蕃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都不由得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神色。
    一般来说,在百姓遇到旱灾、水灾、洪灾、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朝廷都会下诏减免受灾百姓的赋税。
    除了因灾减免以外,还有新皇登基、太后、天子万寿,册封皇后、新诞皇子、庆贺武功等大喜之日,朝廷也会下诏酌情减免百姓的赋税。
    现如今,陛下喜得皇子,再过不久,又将册封皇贵妃沈氏为皇后,双喜临门之下,减免百姓的赋税也算是理所当然。
    况且眼下,国库异常充裕,国库内的银子保守估计,足够大明挥霍十几年!
    而在不久前,朝廷派出十三万大军,将在播州一地,经营数百年的杨氏一族连根拔起,并从整个杨氏一族中抄没出了将近三千万两白银!
    相较之下,减免的这点赋税,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在想明白这些后,众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也放松下来。
    就在这时,只听吕芳的声音在众人的耳旁响起:“陛下在里面等你们,你们可以进去了!”
    “劳烦吕公公了!”
    在这之后,众人便在吕芳的引领之下,迈步踏上了乾清宫的阶梯。
    ……
    “陛下,严阁老他们到了!”
    “嗯。”
    吕芳在向嘉靖禀报完毕后,便径直来到嘉靖的身旁站定,如同一尊雕塑。
    随后,内阁的众人,在严嵩这位内阁首辅的带领之下,齐刷刷地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于龙椅之上的嘉靖闻言,将目光分别从严嵩等人身上扫视而过,略微颔首,紧跟着吩咐道:“嗯,你们几个都起来吧!”
    “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众人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
    嘉靖也没有跟严嵩他们绕圈子的打算,而是选择直入主题:“朕之所以把你们都叫过来,便是想要商讨一下,关于减免百姓赋税的问题!”
    “果不其然,陛下把我们召集至乾清宫来,就是为了减免赋税的事!”
    众人如此想着,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严嵩,挑了挑眉,出言询问道:“严嵩,你觉得呢?”
    嘉靖的话音刚落,严嵩便不假思索地出言回应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此策甚妙,眼下国库充裕,适当减免一些赋税也无妨!”
    “陛下,微臣觉得此策甚妙,如此一来,可使民殷国富,百姓安居乐业,只有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他们才会更加坚定地拥护陛下!”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一旁的徐阶也站了出来,紧跟着补充道:“陛下,微臣也同意减免赋税,眼下国库内积攒下来的银子,足以让大明挥霍十几年!”
    “而相较之下,减免的那点赋税,简直可以算做九牛一毛,更为重要的是,天下的百姓,将无时无刻不感念陛下您的恩情,如此,便可极大地收复民心啊!”
    在这之后,胡宗宪、高拱、张居正、严世蕃,也陆续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无一例外,全都是支持嘉靖的决定,同意减免百姓的赋税。
    嘉靖明显没有预料到事情会这般顺利,在怔楞片刻后,只见嘉靖回过神来,又继续询问道:“那依诸位爱卿来看,减免多少赋税比较合适?”
    嘉靖的话音刚落,只见徐阶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陛下,微臣觉得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酌情减免三成的赋税!”
    在徐阶之后,张居正也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陛下,微臣觉得三成实在是太少,不如减免五成的赋税如何?”
    待张居正的话音落下,只见高拱站了出来,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启禀陛下,徐阁老先前提到,眼下国库内积攒下来的银子,足以让大明挥霍十几年!”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拘泥于百姓上缴的那点赋税呢?”
    “因此,微臣提议,不如免税一年,这样一来,便可以与民休息,百姓们将无不感激涕零!”
    众人明显没有预料到高拱会如此大胆,居然会提出免税一年的建议,因此,不由得怔楞了片刻。
    嘉靖闻言,并未立刻给出回应,而是用食指十分有节奏地敲打着面前的书案,似乎是在权衡其中的利弊。
    在这个过程中,乾清宫内一片寂静,连掉根针的动静,都清晰可闻。
    良久,只见嘉靖回过神来,看向高拱所在的方向,点了点头,缓缓道:“嗯,朕觉得可行,那么就依高爱卿所言,免除一年的赋税吧!”
    眼见嘉靖已经做出了决定,众人纷纷将头低下,恭敬应声道:“陛下圣明!”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在场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又补充了一句:“免除百姓一年的赋税,当然是好事,只不过,朕不希望上次的事情再次发生,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当然知道嘉靖所指的是什么事情,先前不知道是谁,把朝廷减免给百姓的赋税并未落到实处一事,捅了出来。
    为此,嘉靖任命当时还是督察院监察御史的赵贞吉,作为钦差大臣,赶赴浙江彻查此案,在杀了一大批与这件事情有所牵连的官员后,方才作罢。
    眼下嘉靖旧事重提,则是在明晃晃地警告严嵩等人,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那你们就准备提头来见吧!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色,齐刷刷地跪伏于地,毕恭毕敬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严嵩,又紧跟着吩咐道:“待会儿下来后,你们内阁那边,就把消息正式公布出去吧,另外,再列一份详细的章程出来!”
    严嵩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是,陛下!”
    眼见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只见嘉靖将目光收回,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行了,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们下去忙吧!”
    “遵命,陛下,臣等这就告退!”
    在这之后,只见严嵩等人陆续从地上起身,向嘉靖躬身行礼道。
    ……
    在内阁一行人离开以后,只见嘉靖转过身来,看向一旁的吕芳,出言询问道:“吕芳,朕问你,目前新闻署的情况如何?”
    吕芳眼见嘉靖向自己询问起了有关新闻署的情况,不敢有丝毫隐瞒,当即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
    “启禀陛下,按照您先前的吩咐,眼下,在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省会地区,均开办有新闻署!”
    “前两期报纸,一经发售便受到广泛欢迎,除去成本以外,新闻署甚至还额外盈余了将近一百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