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将此事如实告知,则等同于直接表明了态度,向赵贞吉投诚,现在就看赵贞吉接不接受了。
    赵贞吉听闻何茂才此话,不由得怔楞了片刻,他混迹官场多年,又如何听不出何茂才话中所包含的意味。
    何茂才分明是想要借着,袁家派人给他送来一万两银子这件事,来间接地向赵贞吉表明忠心。
    换句话来说,就是投名状。
    何茂才想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巡抚大人,您看,我连袁家派人给我送银子,以及屡次派人前来游说的事,都一五一十地跟你说了,接下来如何处置,全看您自己!”
    眼见赵贞吉许久未曾给出回应,郑泌昌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他不敢想象,要是赵贞吉不接受他们的投诚,他们该怎么办。
    要是这件事情流传出去,他们两个的下场可想而知。
    时间就这么缓缓流逝,房间内的气氛也逐渐陷入了凝滞。
    正当一旁的郑泌昌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只听赵贞吉那不含一丝情绪的声音响起。
    “哦,何大人,按理来说,像这种事,你没有必要向本官禀报吧?”
    郑泌昌听闻赵贞吉此话,内心不由得‘咯噔’一声,暗自道:“完了,坏事了,巡抚大人不接受咱们的投诚!”
    何茂才闻言,当即抬起头来,看向赵贞吉所在的方向,不假思索地出言应声道:“巡抚大人是下官的长官,遇到这种事,下官自然有义务如实禀报!”
    待何茂才的话音落下,赵贞吉在沉吟片刻后,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地开口道:“何大人,本官在来浙江赴任前,可是督察院的监察御史,你可知道,收受一万两银子,在大明律中是什么罪名?”
    何茂才听闻赵贞吉此话,不假思索地出言应声道:“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官追夺除名,吏罢役,凡风宪官员受财,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即处绞刑!”
    赵贞吉听闻何茂才此话,略微颔首,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何大人不愧是干了二十多年的刑名,对于大明律的诸多条款烂熟于心,嗯,不错!”
    一旁的郑泌昌见赵贞吉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整个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只见赵贞吉的面色变得无比冷峻,直视着何茂才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何大人,既然你明知道这是死罪,为何还要收这一万两银子,难道说,你把大明律当成摆设不成?”
    赵贞吉在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又继续道:“还是说,你以为本官治不了你?”
    面对赵贞吉如此咄咄逼人的架势,何茂才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慌张,鼓起勇气,沉声道:“下官不敢,一切全凭巡抚大人吩咐!”
    赵贞吉在得到何茂才如此答复后,点了点头,将目光从何茂才的身上收回,在沉吟片刻后,出言吩咐道:“嗯,坐下吧!”
    “遵命,巡抚大人!”
    在这之后,只见何茂才强撑一口气,向赵贞吉躬身行礼后,方才重新坐回到椅子上。
    直到这时,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而一旁的郑泌昌见此情形,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是安然落地,这代表着他们过关了,赵贞吉接受了他们的投诚。
    随后,只见赵贞吉看向郑泌昌、何茂才所在的方向,出言询问道:“说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本官好好讲讲!”
    “巡抚大人,事情是这样的……”
    在郑、何的叙述之下,赵贞吉对于这个嘉兴袁家,总算是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
    “你们的意思是,这个袁家不仅是豪强地主,而且还是机户,手上拥有八千多张织机?”
    赵贞吉的话音刚落,只见一旁的郑泌昌站了出来,出言应和道:“是的,巡抚大人,这个袁家在江浙一地颇有人脉,在京城内的关系也盘根错节!”
    “平日里,咱们遇到袁家的人,也只得笑脸相对,不敢得罪分毫!”
    赵贞吉在听完郑泌昌的叙述后,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何茂才所在的方向,出言吩咐道:“待会儿下来后,把那一万两银子,如数退还给袁家!”
    赵贞吉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补充道:“接下来咱们不能留任何的把柄,袁魁的这桩案子,本官一定要把他办成铁案,本官倒要看看,他袁家有多大的能耐!”
    “是,巡抚大人!”
    赵贞吉的话音刚落,只见一旁的郑泌昌、何茂才当即从座椅上起身,不假思索地出言应声道。
    而此时,一旁的郑泌昌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雀跃之情,因为他刚才听见赵贞吉说了咱们一词。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他们将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眼见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只见赵贞吉将目光从二人的身上收回,出言吩咐道:“行了,暂时就先这样吧,你们可以下去准备了!”
    “是,巡抚大人,我等这就告退!”
    话音落下,郑泌昌、何茂才并未在议事大厅内停留太久,在向赵贞吉恭敬行礼后,便转身离开。
    赵贞吉看着郑泌昌、何茂才二人离去的背影,脸上满是莫名的神色。
    他有一种预感,郑泌昌、何茂才二人必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态度方才会转变得如此之快。
    在这之后,只见赵贞吉从座椅上缓缓起身,向着总督府书房所在的方向行进。
    ……
    回想起先前发生的种种,何茂才仍旧感到一阵后怕。
    毕竟,赵贞吉的气场,实在是太强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真的以为,赵贞吉要按照大明律来处置他。
    一想到自己可能会有的下场,何茂才就感到不寒而栗。
    何茂才见郑泌昌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当即上前,出言询问道:“老郑,你在想什么呢?”
    郑泌昌闻言,抬起头来,瞥了一眼何茂才,脸上浮现出庆幸之色,紧跟着开口道:“我在想,要是巡抚大人不接受咱俩的投诚,咱们该怎么办!”
    “到时候,要是消息流传出去,咱们两个都得死无葬身之地!”
    何茂才对于郑泌昌的这番话,也是颇为认同,只见其点了点头,出言感慨道:“是啊,要是消息流传出去,甚至都不需要严阁老他们吩咐,就会有无数人对咱们出手,并取代咱们的位置!”
    随后,二人便来到了停放轿子的地方。
    在临上轿前,只见何茂才猛地顿住脚步,转过身来,又看了一眼总督府,无声自语道:“唉,可惜,一万两的银子,就这么飞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是在内阁的肩上担着!
    傍晚,紫禁城,夕阳的余晖洒落而下,将吕芳整个人都笼罩在内。
    此刻,吕芳正快步行走于紫禁城内,那铺有整齐石板的道路上。
    在他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急切之色。
    不久前吕芳得到消息,说是朝中有人上疏请求皇帝,让景王尽快离京。
    而且此类的奏疏还不止一封,但都被他给拦了下来。
    除此之外,言官那边也不太安分,胡应嘉、欧阳一敬等一众言官,嚷嚷着要面见皇帝,痛陈利害。
    “这群该死的虫豸,整天就知道给咱家找麻烦!”
    吕芳在低声抱怨了一句后,不由得加快了脚下的步伐,向着乾清宫所在的方向,快步行去。
    ……
    另外一边,内阁。
    由于已经快要到下值的时间了,因此,众人并未批阅奏疏,而是聊起了闲话。
    只见徐阶将手上的茶杯放下,在轻咳两声后,率先挑起了话题:“最近钦天监那边,时常向朝廷抱怨例银、以及人手不足,难以应付公事,大家觉得呢?”
    徐阶的话音刚落,只见高拱站了出来,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应:“哼,钦天监那群蛀虫,连预测天气这点小事都干不好,枉费朝廷每年花那么多的银子养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