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徐时行的文章,既然能够得到李春芳这位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郎,以及张居正这位兵部尚书,兼内阁宰辅的认同,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怀揣着此等心思,余下的那些官员,纷纷传阅起了徐时行的文章,赞叹声不绝入耳。
    在这之后,只见张居正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在那张被誊抄过后的答卷上,写下了如此评语。
    “我朝两京一十三省,实天下形势之大,而列圣世德相承以培养万年之基,实在于此,是策能言之,以得人心,正君心为保守之道,尤为有见意,得士如此,可以闻于矣。”
    待最后一个字落下,只见张居正将手上的毛笔放下,小心翼翼地将面前的答卷放至一旁,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评阅试卷的工作当中。
    ……
    正当贡院这边,还在紧锣密鼓地阅卷之际,先前那些上交完答卷的考生,在从贡院出来以后,便马不停蹄地返回馆舍。
    他们要趁着脑海中还留有记忆的时候,将文章默写出来,然后再找学识渊博的人进行评卷。
    并据此来推算,看看自己有没有高中的可能。
    当然,这其中也是大有门道的,一般来说,考生找来评卷的人,要么位高权重,要么学识渊博。
    前者可以让你尽快找到靠山,而后者可以全面地分析你文章所存在的不足,让你心里多少有个底。
    而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官,对于那些来找自己评阅的人,自然是欢迎的。
    一来可以借此机会,看看在新科进士中有没有才能出众之辈,然后顺势将其纳入麾下,充作党羽。
    二来则可以借此机会,养一养自己在朝中的名望。
    找自己评卷的学子越多,不就是在间接表明,自己的学识、才能,得到了那些考生的认可吗?
    倘若是一个名声不显且才能平庸的人,谁来找你评卷啊?
    当然了,明面上还得用一个提携后辈的牌匾,用来装点门面。
    自己淋过雨,也得为后来的人,撑起一把伞不是?
    也正因为如此,会试结束以后,京城内许多高官的大门,都为那些前来评卷的学子们所敞开。
    当然,徐渭、徐时行、朱顺先三人不在此列。
    徐渭早先做过胡宗宪的幕僚,不管他愿不愿意,他的身上已经被打上了胡宗宪的标记。
    作为参与本次会试的唯一宗室子弟,朱顺先自然清楚自己的站位,他绝对不能与那些官员扯上任何关系。
    而徐时行就不一样了,他对自己撰写的文章有着绝对的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高中。
    正因为如此,当余下的诸多考生,四处找人评卷之际,徐渭、徐时行、朱顺先三人反而变得悠闲了起来。
    他们借着这段空闲的时光,好好领略了一番京城的繁华。
    天色渐晚,当徐渭回到馆舍的时候,才发现有一位管家模样的人,正在自己的门前恭敬等候着。
    那名管家模样的人,眼见徐渭到来,未作丝毫犹豫,当即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徐渭的面前,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您是徐渭,徐文长吗?”
    徐渭闻言,在上下打量了那名管家一番后,点了点头,出言应和道:“嗯,正是!”
    那名管家听闻徐渭此话,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神色,随后,只见其将目光从徐渭的身上收回,毕恭毕敬道:“太好了,我家老爷有请!”
    尽管心中有了些许猜测,但徐渭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你家老爷是谁?”
    管家听闻徐渭此话,也没有隐瞒的意思,点了点头,出言应和道:“当朝吏部尚书,胡宗宪!”
    徐渭似乎对此早有预料,点了点头,紧跟着吩咐道:“嗯,带我过去吧!”
    在这之后,徐渭便跟随管家的步伐,乘上早已备好的轿子,去往了胡宗宪位于京城内的宅邸。
    ……
    待轿子停稳以后,只见徐渭在轿夫的搀扶下,从轿子里下来。
    尽管胡宗宪的宅邸位于京城内颇为繁华的一条街道上,但装潢却显得颇为简朴。
    只有门口的两尊石狮子,以及两个看门小厮,漆得鲜红的大门上,挂着一牌匾,上书胡府二字。
    牌匾上的胡府二字,苍劲有力,婉若游龙,一看就是出自于书法大家之手。
    徐渭看着一旁告示上写着的内有恶犬四字,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疑惑之色。
    旋即,只见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向一旁的管家出言询问道:“咦,这是……”
    管家将徐渭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未作丝毫犹豫,便上前解释道:“自从老爷当上吏部尚书以后,每日前来拜访的人就络绎不绝,不得已,方才出此下策!”
    “自从贴上这个告示以后,登门拜访的人也少了许多!”
    在听完管家的这一番解释后,徐渭的脸上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暗自道:“也对,现在总督大人已经是吏部尚书了,想来巴结的人,恐怕得从京城,排到浙江那边去了!”
    就在这时,只听管家的声音响起,将其重新拉回到现实:“咱们还是先进去吧!”
    “嗯。”
    徐渭在应了一声后,便在管家的引领之下,经由侧门,进入了胡府。
    宅邸内种有许多翠竹,从远处看上去,郁郁葱葱的,令人心旷神怡。
    在途经一条长长的走廊后,只见一直在前面引路的管家停下脚步,向着屋内,恭敬禀报道:“老爷,小的把人带到了!”
    话音刚落,只见胡宗宪快步从房间里走出,当他看见在管家身后的徐渭时,脸上满是激动之色,抚了抚胡须,一脸感慨地说道:“文长兄,咱们总算是又见面了!”
    徐渭听闻胡宗宪此话,在怔楞了片刻后,方才反应过来,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见过总督大人!”
    胡宗宪并未纠结徐渭对自己的称呼,只是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酒席已经备好,就等你了!”
    在这之后,徐渭便被胡宗宪迎进了房间。
    桌上满是各式各样的珍馐美味,不仅如此,还有侍女在一旁,负责替二人斟酒夹菜。
    “坐吧。”
    “嗯。”
    徐渭在落座以后,等候在一旁的侍女当即上前,替他斟满了一杯酒。
    在这之后,只见徐渭端起酒杯,从座椅上起身,看向胡宗宪所在的方向,一脸感激地说道:“总督大人,在下敬您一杯!”
    “行了,不必如此拘谨!”
    话音落下,只见胡宗宪从座椅上起身,端起酒杯,跟徐渭碰了碰。
    在这之后,二人仰起头,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在放下酒杯后,只见胡宗宪挑了挑眉,看向徐渭所在的方向,率先挑起了话题:“文长,你来京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如何?”
    徐渭听闻胡宗宪此话,脸上闪过一丝犹疑之色,但随后,其仿佛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整个人又放松了下来。
    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后,徐渭方才看向胡宗宪所在的方向,紧跟着开口道:“总督大人,京城的繁华,实在是令在下大开眼界,只不过……”
    胡宗宪似乎是猜出了徐渭心中所想,摇了摇头,缓缓道:“唉,官场险恶,人心诡谲,习惯就好了!”
    胡宗宪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道:“对了,我听说近来你收到了许多封拜帖,邀请你前去参加宴饮?”
    徐渭听闻胡宗宪此话,脸上满是无可奈何的神色,紧跟着说道:“是啊,总督大人,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从何处得知,在下曾经当过您的幕僚这个消息的!”
    “反正自那以后,每日前来送拜帖的人络绎不绝,在下无奈,只得对外宣称身体抱恙。”
    在听完徐渭的这一番叙述后,胡宗宪的脸上也浮现出些许的歉意:“文长,这件事都是因我而起……”
    见胡宗宪还想要继续说下去,徐渭连忙出言阻止:“总督大人,当初要不是您的提携,在下怎么能够下定决心再考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