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张居正身为本次考试的同考官,与作为考生的申时行之间,自然有那么一份“师生情”在,而申时行之所以这么称呼张居正,则是想要尽可能地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
    待申时行的话音落下,只见张居正将手中的茶杯放下,脸上满是和煦的笑容,指了指一旁的空位,出言吩咐道:“汝默来了,坐吧!”
    “多谢老师!”
    申时行见张居正并没有纠结于老师的这个称谓,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在道谢以后,便在一旁的空位上坐下,整个人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动作。
    刚坐下不久,很快便有侍女上前,为申时行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茶,以及一碟精致的糕点。
    眼见申时行有些拘谨,只见张居正摆了摆手,颇为随意地开口道:“尝尝吧,这可是近来新到的茶!”
    “多谢老师!”
    申时行听闻张居正此话,脸上适时浮现出感激之色,在应声后,便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此茶入口甘甜,回味悠长,真是好茶!”
    “嗯,虽说这茶比不上狮峰龙井,但也差不多了。”
    张居正听闻申时行此话,用手轻抚胡须,如此评价道。
    ……
    在就这一话题聊上几句以后,只见申时行鼓起勇气,看向张居正所在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询问道:“老师特意叫学生过来,可否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张居正闻言,在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近来在朝中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本阁老都听说了。”
    申时行听闻张居正此话,脸上浮现出惶恐之色,低下头,支支吾吾道:“老……老师,学……学生……”
    张居正将申时行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摇了摇头,紧跟着开口道。
    “你的选择很正确,面对抛弃自己的家族,仍旧不计前嫌,选择认祖归宗,在朝中赢得了一片赞誉,往后这对你的仕途将大有帮助。”
    张居正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话锋一转,又继续道:“但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记住,你现在的身份可是连中两元的状元,再结合你不计前嫌,选择认祖归宗一事。”
    “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嫉恨你,想方设法地想要拿住你的把柄,让你身败名裂。”
    申时行在听完张居正的这一番分析以后,顿时吓得面色煞白,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直到此时,申时行才反应过来,事情要远比自己想的严重。
    眼下,自己已经一只脚踏在了悬崖边上,稍不注意,就将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同时,申时行也在心中,生出了对于张居正的感激之情。
    毕竟,在官场上,不是谁都会跟你说这番话的。
    随后,只见一脸后怕的申时行回过神来,看向张居正所在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询问道:“那,老……老师,学生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张居正听闻申时行此话,在沉吟片刻后,缓缓道:“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不要参与任何的交际,遇事尽量不要出风头,尽可能地降低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余下的事,本阁老来想办法!”
    待张居正的话音落下,申时行的脸上满是感激涕零的神色,猛地从座椅上起身,俯下身体,向张居正恭敬行礼道:“老师今日的教诲,学生一定会谨记于心。”
    张居正听闻申时行此话,抚了抚胡须,颇为随意地开口道:“无妨,小事一桩而已,坐吧。”
    申时行闻言,未作推辞,重新坐回了原来的位置。
    或许是觉得房间内的气氛太过于压抑,只见张居正轻笑一声,脸上流露出感慨之色,换了一个话题:“想当年本阁老刚入翰林院的时候,也跟你差不多大。”
    张居正说完,将目光从申时行的身上收回,颇为随意地询问道:“话说翰林院的生活还算习惯吗?”
    面对张居正的询问,申时行自然不敢有任何怠慢,连忙表示自己习惯翰林院的生活,并顺带着将翰林院好好褒扬了一番。
    而张居正似乎对申时行所说的这些十分感兴趣,说到兴起的时候,张居正甚至还主动给申时行,讲起了当年翰林院内发生的趣事。
    而在这个过程中,申时行对于张居正的好感,也在蹭蹭地往上涨。
    直到此时,申时行才猛地发现,自己在来之前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张居正本人十分随和,且健谈,无论什么话题,他都能够接住,身上没有半点内阁阁臣的架子。
    总之,在申时行看来,与张居正的交流颇为轻松愉快,完全不像是在与内阁阁臣交谈。
    后来,见天色已晚,申时行适时从座椅上起身,向张居正告辞。
    张居正见此情形,并没有出言挽留,而是亲自出门相送,张居正的这一举动,令申时行大为触动。
    再然后,申时行便乘坐来时的轿子,返回了自己位于京城内的家。
    ……
    与此同时,松江府,守御千户所。
    洪武初年,设民兵万户府于松江,洪武三十年,重修松江府城,并置守御千户所。
    守御千户所直属于都指挥使司,其设有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一个千户所下,下辖有十百户所,总共一千一百二十人。
    此时,尽管早已精疲力竭,但身为士卒的黄清,却没有丝毫睡意。
    白天发生的事情,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今天白天的时候,他与营内一众士卒接到上级军官的命令,前去帮忙收获桑叶。
    去年的时候,由于丝绸价格猛涨,连带着生丝的价格,也一路走高。
    许多军官见到其中有利可图,纷纷加入了进去,种植了大量的桑苗。
    而其中,身为千户的李启尚,为了保险起见,将副千户、镇抚、乃至于下辖的十个百户,都拉了进去。
    众人一同出资,购买桑苗,然后在卫所的土地上进行种植。
    至于施肥、除虫等琐事,都借由职务之便,将其交给了底层的士卒来进行打理。
    反正身为他们对这些底层士卒,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让他们来替自己种植桑苗,也能够将人力成本省下来,到时候可以赚到更多的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但事与愿违,今年的丝绸价格,相较于去年,降了不少。
    不仅大赚一笔的构想成为了泡影,就连能否收回原有成本,都成了未知数。
    在参与进此事的那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是通过借贷的方式,勉强上车的。
    而现如今,丝绸价格下跌,则意味着,不仅收不回成本,就连还贷也成了问题。
    这些军官亏了钱,脾气自然也坏了起来,经常一言不合地虐待底层的士卒。
    这些士卒,绝大部分都是军户,不得擅自脱籍,纵使心有怨恨,也无济于事。
    而今天,黄清他们这一队士卒,便因为动作慢了一些,遭受了上级军官的无情虐待。
    ……
    正当黄清还在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只听一道轻微的声音响起:“大家都睡了吗?”
    说话的人,是一位四十来岁的老卒,平日里大家都叫他老李,由于资历老,在军营内待的时间长,老李勉强混了个巡检的职位。
    由于平日里,老李对大家颇为照顾,长此以往,大家都将他视为了长官。
    待老李的话音落下,很快便有人陆续给出了回应,表示自己没睡。
    “既然大家都没睡,那咱们还是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吧,王二、李三,你们两个去望风!”
    老李在环视一圈后,指了指距离营帐门口最近的两名士卒,压低声音道。
    被老李指到的那两名,叫做王二、李三的士卒见状,便知道接下来有重要的事要商量,连忙来到了营帐门口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