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王绾等知情上卿们,多少都知道仙使炼盐神通的些许内情。
    仙使所授晒盐及炼盐神通,远胜夙沙氏煮海为盐的煮盐技艺。
    盐产高,且耗费少。
    接着王绾和隗状出列,以丞相之身对皇帝决策表示拥护:“臣亦附议。”
    兴盐业,是利国利民之举。
    满殿百官无人反对,纷纷附议:“臣等附议!”
    嬴政便道:“天下共苦盐卤难得久矣,前有夙沙氏煮海为盐,太守冰入蜀开凿盐井,今幸有仙使邈革新晒盐及炼盐之艺,盐产加增而靡费少也。”
    “御史大夫建议的是。”
    又下令王贲:“及至岁首末旬,通武侯王贲率骊山徒十万、及士伍两万,东往燕齐临海之地,营建海盐场。”
    届时自然会带着仙使周邈透露的天然海盐场地点,及晒盐和炼盐步骤和诀窍。
    先行试验,有所成果了,再大肆营建海盐场晒盐、炼盐。
    王贲出列上前领命:“喏!臣王贲遵旨!”
    满殿文武百官,听得‘骊山徒十万’者不在少数。
    尤其博士部的博士们。
    今日始皇帝不但封侯六国后裔、善待六国遗民,又抽调十万修建皇陵的刑徒,去营建盐场……
    心中不由暗道:暴虐的始皇帝,今日竟称得上一句仁德?
    第一件大事议定,便议及第二件——北却匈奴,令内史蒙恬领军守上郡。
    观殿中上卿们,面上全无异色,此事又要通畅无阻时。
    博士淳于越出
    列,开口了:“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因有掠地争斗不止也。”
    “赖秦之宗庙先灵,天下初定,今又复兴兵戈于匈奴,是为不仁也。”
    “今日兴兵夷狄,明日树兵百越,后日又远征东胡,日复一日,天下何日可得安宁哉!”
    闻言,周邈一整个心头火起!
    “你……”
    “你个竖儒!夜里睡觉时最好睁着一只眼!”
    就在周邈忍不住要开麦之际,博士群中炸响一道辛辣又不羁的声音。
    刘季身着礼服出列,满面挂的是痛心疾首,口中吐的是辛辣之言!
    “因为乃公怕那些死于匈奴刀锋之下,上郡一线的北境黔首,会忍不住夜里显灵掐死你个假仁竖儒!”
    “刘季!尔实乃粗鄙一村夫!”淳于越想到了那个尿臊气弥漫的下午。
    对刘季是恨得咬牙切齿!但同时,又唤起了好似源自本能的畏惧。
    “你们儒家不是讲究仁德?”刘季双手叉腰,就开始当殿骂街:“结果你竟鄙夷村夫!”
    “殊不知天下千万人,村夫占一半!你身为儒学博士,却鄙夷天下半数之民,仁爱爱民的儒家要义何在!”
    “不知、不遵且不敬儒学要义,可见你是个竖儒败类!”
    周邈:棒!
    刘季就像有所预感一般,看向右下首仙使的方向。
    对上投来的赞赏视线,回了一个‘交给乃公’的自信眼神!
    周邈:……。
    说好要给刘季一个好脸色的,况且今天看在对方替始皇陛下怼人的份儿上,也应该夸一句。
    刘季得到了仙使伸到袖口的,一个大拇指称赞。
    当即转头,把淳于越到了嘴边的反驳又给怼了回去!
    “匈奴乃夏之苗裔,匈奴之患早已有之。昔日赵之武安君李牧,守赵国北境以阻匈奴,屡有激战,死伤无计其数。”
    刚才嬴政才封李牧之孙李左车为武宁候,刘季立即就拿武安君李牧举例。
    廷尉李斯瞬间警觉:刘季,劲敌也。
    “淳于博士不曾见过北境大地,在匈奴劫掠之后的惨象,亦不曾见过北境十室九空的哀凉。因此才说得出:北却匈奴,是不仁之
    举!”
    淳于越感受到了恐怖又熟悉的被支配感。
    “尔胡言乱语,曲解吾之本意,吾……”
    明明是劝谏始皇帝莫要穷兵黩武,唯恐一旦开了兴兵匈奴之先例,来日必将兵戈不休。
    “淳于博士是说,你支持率军守上郡,北却匈奴?”刘季直接打断道。
    淳于越被抢话,不及反应:“吾不是,吾……”
    “那淳于博士便是无视北境黔首苦难,任由匈奴劫掠来去?”
    周邈:棒!刘季你是懂道德绑架的!
    话到这里,淳于终有所觉,克制情绪,试图讲道理:“吾并非反对率军守上郡,节制匈奴。吾……”
    吾是担心兴兵戈之害,为祸深远。
    刘季可不是谦谦君子,当即打断:“今日朝议之事乃是率军守上郡节制匈奴,淳于博士赞同就是,闲话休提。”
    根本就不让淳于越把话说完整的。
    话音未落,刘季就已向上首揖礼。
    直起身时,就又开口道:“博士刘季,代博士淳于越及博士部百家博士附议,率军守上郡乃仁义爱民之举,宜当速行。”
    周邈:棒!!
    #刘季之前太大声对不起你是好样的棒!#
    淳于越气结,胸膛起伏、大喘粗气!
    刘季厚颜无耻粗鄙村夫!凭什么代替他淳于越附议!
    凭什么代表博士部附议!
    嬴政看着殿中的刘季——取秦而代之的汉高祖。
    余光再扫向下首的周邈——正兴奋地在袖口向刘季竖大拇指!
    “……”
    怀着旁人无法明白的心情,始皇帝嬴政沉稳开口:
    “博士刘季议是。匈奴居无定处,来去劫掠,不可围攻。唯有以守代攻,先率军节制北境,再图反击。”
    淳于越闻听‘再图反击’之言,直心道:
    果然!始皇帝终究不是尧舜之君,霸道暴虐、兴兵掠地,方是其本性!
    然而殿中已经没有他淳于越反驳的余地。
    廷尉李斯附议:“北却匈奴,为仁善爱民之举,亦是大秦久安之长远大计。臣李斯附议。”
    通武侯王贲及武城候
    王离,作为大将王翦之子与孙,代表了大秦的功勋武将。
    兴兵节制匈奴之事,应该有所表态:“臣王贲附议!”“臣王离附议!”
    蒙恬作为旨令指任之人,也出列领命:“臣蒙恬领旨!必却匈奴于北境之外,护黔首于大秦之内!”
    周邈心里默背: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正遇此时蒙恬也看向右下首的仙使——
    蒙恬:仙使预言,蒙恬必竭力达成!
    周邈(歪头挑眉):???
    蒙恬唰地转头。
    周邈莫名:蒙内史开小差被发现,害羞了?
    ……
    第二件事议毕,就该轮到第三桩了——大兴科举于天下。
    大秦权力顶层的那几人,早在周邈于章台宫,大谈大秦基层统治瓦解那一日,就已知晓此事。
    且左丞相隗状当时就已领旨,并开始筹备。
    科举取士,此事在大秦上卿们之间,早已不是秘密。
    先前都不曾反对,值此朝议之时,他们又不是淳于越,不会在这个当口讨嫌。
    左丞相隗状是统筹实施之人,右丞相王绾就站出来道:
    “分科取才举士,以擢野之遗才,于是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终得共治天下,正所谓圣明之世也!”
    “科举取士,圣明仁政也,臣附议。”
    “臣附议!”殿中众口一声道。
    嬴政随即道:“右丞相议是。自今年始,分明法、明算、明字和进士四科取才举士,应试又分县试、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各科应试范畴,有上卿、博士及各大家编写参考书目各三册,将于十月内分发各郡县。”
    “下一个岁首十月,便是第一届科举的殿试之月。”
    “此届为特例,往后逢三年一届科举。”
    科举取士一旦议定,朝议也至此结束。
    今日大朝贺的流程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嬴政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①,祭祀神灵先祖。
    十月是立冬之月,此后天气逐渐寒冷。
    嬴政在礼毕返回时,又去了咸阳城中选定的,几户有儿郎为国捐躯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