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在科举取士的诏令通告天下时,陈平就意识到这是他的绝佳机遇,并当即开始准备。
    也积压了一些问题,今日机会难得,便问出来希望得到
    解答。
    “只不知应试答题时,是用简牍刀笔,还是绢帛毛笔?抑或是纸张毛笔?”
    陈平此问一出,席上几个人不由侧目。
    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陈平却已经了解得如此细致了。
    听闻陈平交游广阔,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周邈:“虽然参考书是纸张印刷,但第一届科举仍旧用简牍刀笔作答。绢帛太奢华,纸张尚未普及各郡县。”
    “纸张毛笔作答,估计会在三年后的下一届实行。无论是简牍刀笔,还是纸张毛笔作答,其实区别都不大。
    其中的差别,朝中的上卿们都会考虑周到的。”
    “多谢仙使告知。”陈平放下心中顾虑。
    简牍刀笔作答的话,那他就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练习软笔字了,只需专注学识本身即可。
    因为之前始皇陛下与扶苏说起科举时,周邈什么都不知道,后续他就有稍微关注一耳朵。
    平时也叫方岩给他播报朝廷大事,因此陈平他们问的问题,他都答得上来。
    偶有答不上来的,也有扶苏补充。
    宴饮尾声时的这一场‘科举备考交流会’,对话交谈进行得很愉快。
    堂下席上的一个年轻士人突然问:“只不知进士科的策问大致是个什么状况?考些什么?”
    周邈感觉似乎有哪里不对劲,但也答道:“以百家核心要义,结合政务时事作答,无非也就是何、为何、如何做、有何后果此类。”
    可那士人又追问:“也不知始皇帝陛下更爱哪家要义?或许更爱儒法墨显学?”
    “你是在让本使透题给你?”前大三学生周邈,对于类似的话术可太熟悉了。
    同学们求老师划范围透题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一贯老好人的扶苏已经冷下了脸色,眼神逐渐犀利。
    或许不为透题,而是打探陛下施政偏好……
    就在一触即发的时刻,陈平开口了:
    “儒家崇尚仁义礼乐,法家推崇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尚贤、选任贤才,农家劝课农桑,诸此百家种种,皆是有利于治国之要义。”
    “何须独尊某家?正如仙使之言,百家核心要义,皆是当考范围
    ,也是大秦可用治国之策。”
    最后,“实用即可,何须拘泥于某家、某几家!”
    周邈恨不得当场给陈平鼓掌!
    不愧是你陈平。应变合权,能屈能伸,识时务的俊杰!
    在来之前,周邈已经私下告诉知情者扶苏和王离,陈平为何人。
    二人此时再看陈平,扶苏神色复杂,王离则觉得对方顺眼不少。
    陈平说出最后那句话,是冒着风险的,但现在看来应当赌赢一半了。
    始皇帝心中偏向尚且不知,但仙使的偏向已然明显:若是实用,百家皆可用。
    不偏不倚,是仙使想传达的态度。
    陈平这一打岔,也打散了周邈的戒备、扶苏的隐怒。
    扶苏按下怒意,想想不过是一投机取巧者罢了,此时发作,这场饮宴也就毁了。
    而这陈平,恐怕又是一个李斯之辈。
    罢了,有用即可,只要忠于陛下、忠于大秦,性情不投也无妨。
    扶苏是自我说服了,周邈则纯粹是被打断后就忘了这回事。
    阳武县令暗自庆幸,得亏让陈平陪座堂上,方才及时化解一场危机。
    小插曲过去,又继续社交了会儿。
    最终,这场宴饮也算是顺利收场。
    ……
    回到官舍的周邈,洗漱过后换上了寝衣。
    十月的天气已经寒凉起来,又在寝衣外披了一件毛领大氅。
    才走到书案后坐下。
    铺纸研墨,开始给始皇陛下写信。
    反正是给始皇陛下看的,又不缺纸墨,不必像后世出土的秦简那样,用字极度精简,一字可能就是一句话。
    周邈遣词造句也不讲究,怎么想就怎么写。
    [敬爱的始皇陛下:
    展信安。
    今天是十月十二,天气晴,我们走到了阳武县。
    恰逢粮草物资需要补给,于是与扶苏商定后,进阳武县城补给。]
    三日后的咸阳。
    章台宫。
    嬴政拆开了周邈夜宿阳武官舍写下的这封信。
    开头还算正经的问安汇报过后。
    再往下看,
    就好像周邈正站在他面前嘎嘎聒噪起来。
    落在纸上的文字,也尽显写信人的激动——
    [陛下陛下!你绝对想不到!我在阳武县城遇见了谁!
    我遇见了陈平!
    在《史记》中有一篇‘陈丞相世家’的陈平,一个开国功臣历经三朝,能屈能伸、应变合权的聪明人!]
    看到此处,嬴政换了一只手臂支撑书案,再继续看下去。
    [他幼时家贫……]
    果然,接着就絮絮叨叨地写陈平的出身经历,又写他和陈平相遇的情况。
    嬴政心平气和,逐字逐句往下看。
    终于信中道出了正事:[我没推荐他直接征调入咸阳为官,而是鼓励他通过科举取士的方式,凭本事考入咸阳。
    大秦首届科举,总要出几个大才,载于史书时才好看嘛。]
    嬴政不自觉地露出一个笑来。
    只是这笑太浅,殿中又无人在场,竟无人有幸见过它。
    信中周邈说完陈平,又说起另一人:
    [对了陛下!到达阳武后,我还想到当地另一个历史名人:张苍!
    李斯和韩非的同门小师弟,妻妾数百,用青年妇女当乳母,靠人乳活了一百零四岁的‘四奇’宰相张苍!
    初见陛下时,背诵的《过秦论》的作者贾谊,就是张苍的学生啊!]
    捏着信纸的手指猛地失控一捻,信纸一角就裂开了。
    嬴政:……
    罢了,人都不在眼前。
    [史记记载,张苍最初就仕秦国,担任御史,后因犯错逃回阳武老家。
    但没写明具体年月,我在阳武也没听到张苍的名声,又问了几个县衙的人,皆不知张苍其人。
    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是流浪去了,还是仍窝在咸阳,看他喜爱的图书?
    请陛下询问一声。]
    御史张苍?
    嬴政似乎有些印象。
    稍后招来李斯召问问。
    [明天一早,我们又要启程了。
    陛下安。]
    密密麻麻写满五张的信纸,翻到最后一页。
    嬴政看完信。
    把信纸展平又对折,打开长案上右手边漆盒,放入信纸又盖上。
    第46章 你即将抵达淮阴!兵仙韩信的故乡淮阴!
    第二日,清晨。
    日出东方山坳,晕红了天顶云气。
    仙使周邈的出游队伍,补给完粮草及用具等物资,一早驶出县城外,即将重新出发上路。
    阳武县令携县衙上下,于城门外相送。
    陈平及昨日参宴的几个年轻郎君,也自发早早等候在此,送别仙使。
    扶苏与阳武县令一番道别话术之后,周邈也将登车离去。
    临登车前,周邈对两丈外送别的陈平打气,并约定道:“陈平,切记勤恳谨慎备考,也祝你考运昌隆。希望我们再次相见的时间地点,是在岁首的咸阳!”
    仙使确实慈悯仁厚,却也有少年人的真挚赤忱。
    就算陈平最初是带着利益算计攀交仙使,到了此时,却也不自禁地心中感动,胸臆之间都觉温暖。
    陈平还没听过‘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就已经见识到了真诚的威力。
    “平一定闭门苦读备考,勤恳谨慎,竭尽全力,又有仙使赐福考运长隆,平必会一路过考,与仙使在咸阳相见。”
    这是他的青云之志,也是他与仙使的约定。
    “好!”好男儿就当有此自信风采!
    周邈为陈平喝彩过了,又顺便对另外几个年轻士人勉励道:“尔等也当勤谨备考,本使也期待与尔等咸阳相见,待到金榜题名,章台宫赐宴,再同席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