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第一日一早启程,又继续西行,出衡山郡,入南郡南部。
    又沿江水岸边,入长沙郡。
    之后向南渡过江水,沿支流湘水南下,过湘山。
    在湘山脚下,周邈给始皇陛下写信——#关于历史上始皇陛下伐光湘山树木/给湘山神女剃头露出头皮的那些事#
    即使远在路上,都不忘向咸阳的始皇陛下分享历史趣事。
    嬴政:……
    大可不必。
    过了湘山,沿湘水岸边南下,渡过五十多年前屈原投过的汨罗江。
    在汨罗江边,周邈感怀不已,背了一句《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主要是周邈就只记得开头这一句。
    《离骚》又不是《过秦论》,高考过后他就没有再背过了,自然一时背不出来。
    继续南下,经过罗县。
    最后再南下,便到达了此次南下的终点——长沙郡郡治所在,临湘县。
    周邈一行难得在临湘修整了一天一夜,补给了物资。
    当晚又给始皇陛下写信报告——#已到达预定终点临湘并将于后日启程北返#
    在到达临湘后的第三日一早,周邈一行便启程北返。
    之后原路返回江水北岸,再自南郡穿行北上。
    沿着历史上始皇陛下东巡北归的路线,取道武关,直奔咸阳!
    周邈:陛下陛下!我回来了!
    第50章 #关于仙使邈第一次出远门回家时哭鼻子哭成兔子眼并史书社死
    冬十月,仙使邈归咸阳。临城不敢入,帝及上卿众迎之。
    ——摘自《秦书》
    ……
    周邈一行直奔咸阳而来,但等到了城外,却止步不敢入。
    因为先前的通信猜测,周邈北返的一路上都在关注进度条。
    等到咸阳外时,既定路线算是已经走完,可进度条却还有百分之五。
    显而易见,猜想成真:东方道和南方道的线路勘探规划,确实不是按照四至确定道路终点的,而是按照里数长短确定。
    猜想被证实,周邈是半步不敢踏足咸阳城了。生怕系统判定他默认提交任务,啪地收回了里程数福利。
    薅系统羊毛,他是认真的。
    一行人停在了咸阳城外三里亭,并派人入城进宫向始皇陛下禀报。
    禀报的人是早晨食时进城的,日中时分,周邈就见到了始皇陛下的车驾。
    “陛下陛下!”
    熟悉的迭声称呼。
    嬴政与王绾、隗状、冯劫和李斯各自从马车下来,远远地就听见了周邈的声音。
    更近了,周邈一方众人先向嬴政行过礼。
    然后王离便带着英布和章邯,还有方岩等人退下。
    退到外围站岗护卫,将亭子留给周邈他们。
    多日不见,扶苏重新向嬴政行了天揖大礼:“扶苏见过陛下,问陛下安。”
    嬴政看着染上些许沉稳风霜的长子,满意颔首:“安。”
    在这之后,这对父子便无话可说了。
    这时周邈也给始皇陛下重新行了礼。
    一旁的王绾面容和蔼,笑道:“近月不见,仙使稳重许多。”
    虽然迭声称呼陛下,来见时脚下几乎要蹦跳起来了,可知想要分享消息的兴奋和激动心情。
    但却能忍到现在,可不是稳重多了?
    周邈一时不解深意,但似乎也不像纯粹夸奖,倒像是揶揄逗弄?
    一时不懂就选择不接招,“王丞相也好久不见,一向可安好?”
    “还有隗丞相、冯御史和李廷尉也是,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李斯:啧!想念?一听就是说顺嘴
    的虚假之词。
    “好久不见,吾等亦是想念仙使。”
    简短地的问候应酬结束,周邈就仰脖看着始皇陛下,“陛下陛下!近一月不见,陛下可安好?”
    “甚安。”
    嬴政想到那十来封信,每封开篇是‘展信安’,结尾是‘愿陛下日日安康’。
    “蒙内史和通武侯已经出发了?”王丞相都来了,就他们二人没来,想来是各自出发去上郡和燕齐之地了。
    嬴政:“五日前便已出发。”
    “果然等我回来,他们已经走了。”周邈有点失落怅然。
    但眨眼又想到他们在此三里亭相见的原因,精神瞬时振发!
    “陛下陛下!”周邈汇报起正事来,“系统界面显示的进度条还有百分之五才填满!”
    “如我们先前所料,决定驰道终点的确实是里程数。”
    李斯闻言推测道:“剩余这百分之五的里程数,或许原本应当是自长沙郡继续南下,穿过百越直抵海边的里程。”
    周邈回忆一下时间线,“应该是的,毕竟要等征服百越之后,才会设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现在那里还是百越和西瓯的地盘。”
    “可惜了,不然这次就能把驰道修到珠江口了!”
    李斯试探问道:“离水、湟水等水系入海口?”
    周邈点头:“对,珠江水系的各条江河,古今名称有所不同。反正就是南越南边,江海交汇的临海港口。”
    想到大秦驰道原本可以南极南海,在场大秦君臣也都觉遗憾可惜。
    但也都不是长久沉溺于失望的人。
    李斯甚至已经联想到以后:“北方道先且不说,届时即便深入,也是茫茫草原。”
    为何不说?倒不是觉得草原无用,自周邈在舆图上标注出主要矿产后,便无人会如此认为了。
    而是因为匈奴不聚居不建城,到时即便要往草原深处修建驰道,也只需一边修路,一边驱赶匈奴部落而已。
    “但是西方道,必然不会西走高原至羌地,而若要西出陇西郡,修建驰道至西域。其间却还有月氏、乌孙、楼兰等国。”
    南方道已经因百越西瓯拦路,不能修到入海口,还险些浪费了里程数
    。
    来日的西方道,若无作为,恐怕也将沦落此等境地。
    曾畅想过的西方商道‘丝绸之路’,西行无路。长绒棉亦不能播种于‘三山两盆’间,而要向燕赵齐等地与粮抢耕地。
    李斯随口一提,点到即止。
    但未尽之言,即便是周邈也能听出一二来。
    此时周邈有一种预感,或许相比南征百越,西边的局势会更先迎来变化。
    出游一趟回来的扶苏,此时沉默不语。
    “已遣使出使西域,经略西域也非速成之功,便不必焦虑了。”嬴政止住话题。
    关于修建驰道,或将牵引天下局势发生改变。后续必将在周邈的视线关注之外,进行许多布置和应对。
    但那就是大秦君臣们的战场了。
    对周邈来说,他的正事目前只在于专心修建驰道。
    嬴政也接着道:“既然还有百分之五的进度条,那便依先前计划——”
    “继续东出咸阳,直行至三川郡洛阳,这一次之后便偏南而行。”
    “经砀郡的大梁、陈留、雍丘、睢阳,再东行穿过泗水郡,直至东海郡的郯县。”
    周邈也觉得,相比把咸阳所在关中的交通道路建一个蜘蛛网,还是把历史上的滨海道建出来更好。
    “这样一来,东出咸阳之后,既可东至齐鲁之地,也可直接东南到达吴越,不必绕路了”
    既已决定,周邈就不敢再耽搁时间了。
    而且……“反正也不能进咸阳城,我们干脆直接出发赶路吧!”
    已经在外赶路近一月,却还能如此活力满满。
    大秦君臣看周邈不由眼中含笑,目光都更柔和了。
    嬴政颔首同意,接着又道:“咸阳宫中的铜鼎铜锅皆已换成铁釜铁锅。”
    “六英宫中的毯席矮榻,也已换成高脚桌椅和高床。”
    “好!等我回来享受!”
    都不必始皇陛下说完。
    周邈就已经双眼放光,兴奋得要原地蹦起了!
    嬴政:“……善,朕等你们归宫。”
    李斯(无语白眼):真是比驴都好哄!
    扶苏(欲言又止):仙使好友你……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