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此次出行,仙武侯、韩信与项籍,及众武士,皆有战功,当论功行赏。”
    沿途以护卫仙使为重,也没割下首级、耳朵等战功信物,严格按照军功爵制论功是不能了。
    嬴政并非吝啬的帝王,直接大方赏赐:“仙武侯赏金二十斤,
    项籍‘簪袅’爵升一级,是为‘不更’。”
    “韩信亦赐爵‘不更’。”
    “众武士,皆爵升一级。”
    以首级论功,一路斩杀劫掠的胡人数目,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定然是不够升一级爵位的。
    而韩信以计谋,灭三百劫掠胡人、救三十余黔首,直接赐爵‘不更’。再往上一级,便入‘大夫’级爵的门槛。
    赏赐不可谓不厚。
    “谢陛下重赏厚赐!”
    英布、项籍、韩信,及一众武士皆是诚心拜谢。
    一众人起身,一张高傲的脸韩信高傲地睨一眼旁边的项籍——
    你项小籍先前得意洋洋,如今他一步便赶了上来。
    同为‘不更’爵位,平起平坐了。
    项籍:哼!他项籍必能率先升入‘大夫’级爵位!
    韩信(高傲脸):来日自见分晓。
    大秦幼生代将领之间的眉眼官司,看得殿中众人莞尔。
    论功行赏过后,嬴政遣退道:“仙武侯率众退下罢。”
    “臣等告退。”英布一众人等,行礼告退。
    殿中只余老熟人知情者了,周邈感叹道:“说起来,那些黔首竟是李牧的部将及其后裔,难怪身处险境,也能很快镇定。”
    虽李牧曾为敌将,殿中君臣却也敬佩。
    闻言亦是感叹唏嘘。
    又思及如今边境局势,东胡肆虐草原,恐是混乱将生。
    在此即将开工修建长城的关头,当以边境安稳为先。
    王贲开口道:“北疆广袤,蒙恬将军足以制衡西段的匈奴,至于东段的东胡,便分.身乏术了。”
    虽与蒙恬同为武将,王贲倒不是争权。
    王家如今已有王离率五万大军镇守西域,他无意再揽过抵御东胡之权。
    李斯若有所思,立即转而问周邈:“仙使觉得,武宁候李左车,如何?”
    李牧之孙,李左车?
    殿中都是知情人,周邈也就直言道:“李左车的史料应当不多,我对其史料也不算了解。”
    唯一有印象的,是在韩信的‘背水一战’之中,李左车劝陈馀坚壁清野、断绝粮道,陈馀不予采信,结局就
    人尽皆知了——否则也就不会有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流传。
    那这样看来:“唯一能确定的,应当不是一个蠢人,或许还有聪明才智。”
    得到确定,李斯回身,向上首的嬴政建言:“臣建言,或可令武宁候李左车,领兵前往代郡、上谷与渔阳郡一带,防御东胡。”
    李斯自然不是仅凭周邈一句断言,便举荐李左车。
    事实上,李左车作为李牧之孙,被作为赵国后裔赐封为武宁候,居于咸阳。大秦君臣从其平日言行,已对他有所了解。
    ——毫无疑问,居于咸阳的六国后裔是被监视着的。
    李斯需要确定的是,李左车在历史上是否正面。
    万一他们看走眼,其实李左车是个大愚若智的蠢人,或是大凶大恶的恶人呢?
    “天下皆知,故赵亏欠武安君李牧,李左车作为李牧之孙,对故赵只有仇恨,而无追思怀念,因此李左车可信。”
    两三年的观察(监视),也已证明了这一点。
    与张良追念故国不同,李左车是闻故赵便嗤鼻愤恨。
    “李左车承李牧遗泽,在代地一带,更易令军民同心,组织防御东胡。”
    至于担心李左车一呼百应,在赵地反了大秦?
    若真无那点自信与心胸,但凡有疑便弃之,那这天下也无几人可用了。
    毕竟李斯都是楚地人,硬要捏造疑点,那他也不可重用了。
    而且以如今的大秦,驰道畅通八方,军队数日可达郡县。
    天下黔首皆信仰、爱戴仙使,天下士人因科举尽数归心大秦。
    若还叫李左车拥兵自立,反了咸阳,那大秦真就是气数已尽。
    他们也别在这儿费劲巴力地拯救大秦了,直接坐等灭亡吧!
    殿中君臣对此已有共识,李斯甚至都不曾赘述。
    萧何最初虽为秦吏,却生活在楚地。
    更知另一层深意:“大秦封侯于六国后裔,大力安抚了六国遗民。然若开始重用六国后裔,想来六国故地之人也能彻底放心了。”
    “六国后裔中,文已有智武侯张良,武再加一个李左车又何妨?”
    李左车又不同于张良,他是领兵的武将。
    始皇帝都敢叫六国后裔领兵镇守故地了,对六国遗民哪还有区别对待!
    如此,天下才算彻底熔炼成一块铁板。
    天下皆是大秦黔首,再无六国遗民之分。
    萧何:“亦能令天下之人,知始皇帝陛下胸襟博大,知人善用。”
    周邈跟着一想,还真是!
    而且如今的大秦,不比三年前,可说江山已经稳固。
    现在的大秦,有了重用六国后裔的底气!
    何况这人是李左车,不是项梁。
    项梁不能放回楚地,但李左车可以放回赵地!
    李左车别说反秦复赵,就是赵国还在,说不定都得叛赵投秦。
    “二位议是。”嬴政显然也认同。
    “午后再宣武宁候觐见,届时令其领兵三万,前往代郡、上谷郡一带,防御东胡。”
    蒙恬领兵十万却匈奴,李左车领兵三万御东胡,是否不公?
    一则是蒙恬要进军草原,拉开防线,而李左车主要是御守代地。
    二则也是考察其才干,是否能发动当地黔首,使军民一心御敌。
    若能,那便可以放心任用了。
    若不能,还出些纰漏,那便是才干不足,也好尽早撤换。
    “陛下英明!”
    李左车之事就此定下,暂且放置一边。
    接着当重回修建长城的主题。
    但嬴政见周邈疲惫神态,只道:“归来日期比预计早上两日,时间大有富余,今日便先回去歇息吧。”
    “明日朝议散后,再商议部署新任务也来得及。”
    “那行!容我先歇上一天!”
    周邈也确实累着了。
    此去勘探近一月,清早出发,一路上还要提神注意东胡人踪迹,生怕送货上门,同时又要救援被劫掠的村落。
    晚上歇息时,还要熬夜抄录勘探机器人的勘探数据,最终汇总成‘九州密藏·长城番外篇’。
    这一趟差出的,真是心力交瘁!
    回到六英宫。
    唏哩呼噜吃过一顿丰盛夕食,又洗漱过。
    往高床上一扑,棉被软枕,沾床就睡!
    一
    夜酣眠。
    ……
    第二日一早。
    周邈睁眼,精力满值!
    方岩端来热水,侍候着穿衣洗漱。
    出得内室,来到厅中,就见霞刚好放下最后一道清汤。
    “仙使,请用朝食。”
    周邈在桌旁坐下,“霞亲自下厨做的?”
    霞的厨艺水平,堪比少府太官令的!甚至因为用餐者人少分量小,有时间精工细活,又心思活络常试新菜,显得厨艺更加高超!
    外出勘探时霞虽也随行,但出门在外,到底不能全力施展厨艺。
    回到六英宫,霞得以大展身手。
    “正是,妾想着仙使长途疲累,恐口中寡淡,便亲自下厨做了些新鲜吃食。”
    最初六英宫的膳食均出自少府太官,后来在偏殿搭起炉灶,起先只是回锅热一热冷食,如今已经单独开火,全权负责仙使的膳食了。
    能够开小灶,周邈是开心又自在。
    “霞想得真周到!”
    嘴上说着,手上就已起筷开动。
    饱饱地吃过朝食,方岩正欲去备车,周邈拦住:“今天时候还早,不坐车了,走着去。顺便散散步、消消食。”
    “那臣去拿一件披风,早晨天冷。”方岩转身去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