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贫民黔首,往上数三辈都不知祖先名姓了,没有安土重迁的资格和必要。
    但是周邈突然又想到先前提起过,赵佗请求秦始皇派三万寡妇或未婚女子,最后派了一万五千名一事。
    不解道:“可这样一来,十万役夫不就是十万光棍了?不能娶妻生育,也不能长久充实当地吧?”
    王绾解惑道:“届时可迁徙寡妇和未婚女子前往。”
    嗯?感觉怪怪的。
    周邈心里别扭刺挠得很。
    就、好像,寡妇和未婚女子,是货物一样,哪里需要就配给到哪里。
    大秦君臣何等敏锐,见仙使周邈神情,思绪再一转,就大致明白为何了。
    “律有规定,健康男子十七而傅籍,始担徭役。”
    “先前征召役夫,便皆为下至年满十七傅籍的健康成年男子,上至免役年龄的中老年男子。”
    王绾的话似是没头没脑,但周邈听得懂。
    周邈回想一番,仍旧不解:“可是
    我记得,大秦男子傅籍与兵役相关。虽轻度残疾者和女子不傅籍,但仍需每年服一个月的更役?”
    秦汉力役分更役与兵役,后世原来认为征发女子为更役的行为,是特殊情况下的‘律外苛取’。
    但随着更多秦汉简牍出土,解读发现女子服劳役可能并非特殊情况,而是法定义务。②
    既然成年女子都一样服更役了,为何不允许应召为役妇?
    李斯接过话:“确实如此。然女子应更役,多做舂米、浣洗等一类轻省活计。如修建长城时,垒砌数石重的条石砖,或搬抬重物,寻常女子难以应付。”
    周邈:“那不是还可以做饭,入火头营,做些烧火做饭一类的轻松活计。”
    冯劫反问:“但那样,役妇领取一样数量的工装与粮布补贴,役夫们又岂会甘心?”
    寻常服更役是应尽之责,无论男女都没有粮布补贴,役夫与役妇不会相互比较,各尽其责而已。
    应召成为仙使基建工程的役夫/役妇,情形就大为不同。
    “即便是役妇少领取粮布补贴,少到多少才算适当?役妇本人又是否甘愿?其他役夫是否同意?心生不满的役夫,是否会暗地里欺凌役妇?”
    周邈哽住。
    即便有工业机器人辅助,役夫们要做的事也绝对算是重劳力活,寻常女子确实不能承担。
    与后世职场上多为脑力劳动,客观条件足以形成男女同工同酬不一样。
    而且冯御史所言,人性难测,也确实如此。
    因人性而起的乱象,非严厉管理就能杜绝。
    周邈沮丧时,萧何却道:“然亦有强壮的女子,足以与寻常役夫一般。若是系统亦审核合格,那便征召役妇又如何?”
    萧何推广高产仙粮、巡视郡县农耕时,在田地里见过不少强壮的农妇。
    担挑两石粮食也健步如飞,翻耕田地时锄头扬得飞起,丝毫不逊寻常农夫,甚至还有更麻利的。
    “可。”
    嬴政做出决断。
    “征召役夫时言明,男则须非父母独子,应役期满须留居百越。”
    “女则须为无后寡妇或未婚女子,亦须留居百越。”
    “另,若有寡妇及未
    婚女子,自愿移居百越者,可立女户,免五年赋税徭役。”
    即便征召役妇的名单,系统审核不合格,如此也能劝动部分女子前往百越。
    尽量缩小男女比例。
    最后,嬴政思虑周到:“为防役妇不能通过系统审核,先在关中六郡暗中收集两万名额,以做备用。”
    “唯!”
    周邈:这样也好。
    他之前竟然惯性思维,系统措辞是‘征召役夫’,便默认役夫为男性了。
    虽然役夫确实是重劳力工种,但正如萧何所言,未必没有健妇也能够胜任③。
    先试试系统能否通过审核。
    ……
    岁首新年刚过,两道从咸阳而出的旨令,便下发郡县。
    ——[凡非父母独子,傅籍之龄及三十之下者;诸无后寡妇与未婚女子,强壮如男者。皆可于郡县具名,应召役夫、妇。
    然中选者,役满后须自此留居百越,于当地繁衍生息。]
    ——[凡愿移居百越之寡妇及未婚女子者,可立女户,免五年赋税徭役,并授田产。]
    细细算来,天下战乱过去也才四五年,当初的丁男披甲、丁女转输,十室九空,也不过就在眼前。
    只是仙使临秦,大秦这几年日新月异,再回首才仿佛已是沧海桑田。
    有那一家死得只剩寡妇幼孩者,在先前的役夫征召中不曾享受利好。
    然此令一出,健壮的无后寡妇能够应召役妇!独自抚养幼孩的寡妇,若无依无靠,又有魄力,也能携子带女移居百越。
    “你一双儿女尚幼,如何能前往那山高路远的百越?”
    某地,有人劝一个决心移居百越的寡母。
    “我循着仙使的脚步去了百越定居,就能自己立女户,招赘婿,又能免五年赋税徭役,有何不可?”
    此地已经亲人全无,同样是无依无靠,她何不南下!
    “百越蛮荒之地……”
    “朝廷既然已经下令,定然是要征服百越的!有仙使在,未必不能建成又一来往畅通的中原之地!”
    何况也不是立马迁移,不过是先具名,至少得等半年以后,才会陆续迁徙。
    仙使还能把她们往泥淖地里带,一经踏入便泥淖没顶不成?
    可不是还未确定役妇是否能通过系统审核,怎么就昭告天下,健壮女子也可应役?
    万一审核不合格,岂非兴师动众,又让具名的女子空欢喜一场。
    这自然是事出有因的。
    话又要说回当初了——!
    第144章 #他这辈子值了!#
    新年收假第一天,朝议散去后,商议部署新任务的小会也结束了。
    之后只需按照商议结果,各司其职,自去筹备。
    只等三日之后,周邈出游南地,勘探水陆线路。
    始皇帝嬴政也重新埋首案牍公务。
    水陆沟通南地,与修建八方驰道一样,任务限时皆为两年。
    可以预见这一基建工程,将不逊色于八方驰道。
    其实若对比舆图便可知,八方驰道所至之处,除江水以南的长沙郡深入郡中治所外,余者皆在江水以北。
    江水以南之地,固然水网密布,乘舟船亦较为方便出入。
    然到底不曾有如驰道一般的阔直大道,连接咸阳与诸郡。
    而一旦‘水陆沟通南地’任务功成,南地便也如北地一般出入畅通,尽在大秦控辖之中了。
    届时焉知南地不能经营成又一个中原之地?
    嬴政并不知道,在历史上的后来,经济重心南移,南地富庶更甚中原。
    眼下新年三天假一过,各地年前递出的奏折也已到达咸阳,呈进了章台宫。
    嬴政全不似寻常人收假上班后的慵懒混沌,甫一坐下,便已瞬时进入状态。
    一眼扫过,天下大事已尽在心中。
    现在的官员——或者说大秦特色的官员,没有写一些通篇辞藻华丽但正事没一件的‘请安折’、‘八卦折’的风气。
    每一本都是有事说事。
    嬴政在看到一本奏折后,翻页的手一顿。
    随即吩咐:“去追回李斯。”
    “并遣人告诉周邈:征召健妇为役妇一事,无需试探系统了,多半可行。”
    嬴政不曾抬头看过来,随侍殿中的中车府令蒙毅,却默契自觉地领命:“喏。”
    最后嬴政又额外吩咐:“他多半会回来一探究竟。再传令少府,备午后餐点呈来。”
    “唯。”
    蒙毅终于领命而去。
    至于陛下口中的‘他’是谁,自然是仙使周邈。
    仙使的习惯是在一日两餐之外,再在日中时分吃一顿午餐。
    这会儿仙使得到传话后立即返回,那
    就要耽搁午餐的点了,故陛下才传令少府有此安排。
    果然,不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