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作品:《七十年代创业忙

    他划着船,接回了大包小包的夏青父母夏成才和吴雪。
    因为还没有办婚礼,顾明诚也就不能改口叫爸妈,他嘴里叫到:“伯父伯母。”
    夏成才点了点头:“恩。”然后就沉默的把手里的东西放到船上,坐下了。
    吴雪现在差不多进入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这个阶段。她热情的笑着:“哎哟!你们这边条件好像挺不错的啊!”
    这一路过来看到的房子都造的挺好的,土坯房虽然有,但上面都是黑瓦。到了镇上下了车,见到的人虽然没几个胖的,但身上穿的衣服补丁都很少,精神面貌都很积极向上!
    顾明诚解开船的绳子,坐在船头,手里握着船桨一推,船就驶入了河中。
    他笑着,得体的回道:“我们这边河道纵横,地势又平坦,哪怕是下一个月的雨也不会发大水,所以从古至今,我们这都是鱼米之乡。吃饱喝足,日子很有盼头!”
    “原来是这样啊!”吴雪点了点头:“那是很好的呀。”
    能吃饱,日子就好过了!
    现在正是冬天,但地里却还是绿油油的。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吴雪指着地里的菜问道:“你们冬天还这么大面积的种菜啊?供给城里的吗?”
    顾明诚看了一眼,解释道:“地里种的是油菜花,到了春天开油菜花,春末的时候结了油菜籽就能榨油了!”
    “这个就是菜籽油的那个才菜啊?”吴雪新奇的看了又看:“我还以为像是花生那样的呢!”
    夏成才看了眼自己媳妇儿一眼,没说话。
    吴雪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她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难为情哦,我从小就在城里长大,我妈也是城里的,对地里的东西都不熟的呀……”
    顾明诚笑着摇了摇头:“城里人不知道很正常的。”
    他原先以为李林叶讲话软,后来去了沪市才发现,这就是那边的方言,很多软乎乎的尾音和语气词。
    但是夏青很少这么说话。
    她总是用北京话和他交流,后来学会了这边的方言后又开始用这边的话跟他谈天说笑。
    他们这边的方言尾音总是喜欢往上走,有时候两个人说的激动的时候在听不懂方言的人看来就很像是在吵架。
    没有沪市方言那么软。
    顾明诚想到夏青,嘴角的笑意加深。
    有一说一,他想听夏青用沪市话跟他撒娇,他肯定被酥的骨头都软掉。
    一路上,吴雪和顾明诚聊得热火朝天,但是夏成才这个沉默的男人就真的很少开口。
    只有在顾明诚说起农耕的时候问一句:“我们青囡也要干这个活吗?”
    顾明诚愣住了,他点了点头,表情很是怜惜:“知青的活都是有小队长安排的。刚下乡的时候做的活轻省一点儿,但熟悉之后就和村里人做一样的活了……”
    他想让他的好姑娘一直轻轻松松的,但这是生产队的任务,他最多只能帮着夏青把活干了。
    但别看夏青看上去娇滴滴的,其实她很不服输,很要强的。顾明诚又要上班,能帮上的忙很有限!
    吴雪当下就红了眼睛:“这个妮子,每次写信都只讲好话,吃的苦都不说。”
    夏成才从兜里摸出烟,吸了一口后借着吐烟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气氛变得凝固起来。
    顾明诚甚至都不能说结婚以后会好一点儿这种话。
    结婚后夏青也是农村户口,在农忙时依旧要根据队长的安排劳作。
    顾明诚的工资养活全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夏青其实可以不下工,不赚那点儿公分的。
    但是他了解她,她不会的。
    夏青很要强,会撒娇,但也很拼命。
    嘴巴上说着不要干活,第二天又会早早起床劳作,一点儿都不会拖后腿。
    吴雪和夏成才当然也了解自己女儿是什么性子,心疼的不行。
    接下来的一小段路,顾明诚安静的划着船,吴雪和夏成才则看着沿河的田地出神。
    夏青从顾明诚出发没多久就到石渡头这边来等着了,她心里的慌张可能比顾明诚还要多!
    她不是原身……
    虽然她每个月都会写信,有什么土特产也会给家里人寄去,但她心里知道,真正的夏青已经离开了……
    她站在石渡头上不停的转圈圈,想要平复自己的慌张,但不行!
    夏青捂着胸口,小小声的威胁自己的心脏:“不要跳的那么快啊啊啊!”
    好抓狂!
    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是半个小时,可能是一个小时,但夏青甚至只觉得过了五分钟!
    河道里驶来一叶小舟,夏青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船上的夏成才和吴雪,她往前几步,哑着嗓子喊了一声:“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