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隐终于在衙门被整修好的这一日,迎来了两位客人。
    刘二老爷和刘大公子。
    刘二老爷据说只考了举人便没有再考,但是学问一点都不比刘敏差,刘大公子目前已经举人身份,打算三年后进京考试的。
    不过据说刘家的人,除了需要回家继承书院的。
    其余的也都不怎么爱做官。
    除了长房那一支必须入朝为官之外,剩下的,爱干嘛干嘛去。
    据说将来刘大公子是要继续祖业的,刘二老爷的理想便是造船。
    刘大公子跟着刘二老爷打打下手,顺便是想跟着余隐讨教一下功课。
    大家认识之后,余隐便将两人带到了提前准备好的院子,需要的工具和木料都码放的整整齐齐,还特意安排了几年聪明伶俐的少年跟着帮忙。
    刘二老爷虽然觉得这院子有点小,造不了多大的船。
    但是一想现在整个城郡的条件只能如此,便有点小激动。
    他们以前不是没找过人,尤其是他,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造一艘大的战船,将倭寇的老窝给端了。
    生活在海边的百姓,多少都是谈倭寇色变的。
    刘二老爷少年时与书童一道去海边玩耍,岂知,倭寇便上岸了,那孩子为了保护他,替他挡了两刀。
    刘二老爷活下来了,可那孩子当场就断气了。
    刘二老爷自此便发誓,定要将倭寇赶尽杀绝,可那时候朝廷动荡。
    这几年才凑合缓过劲了,然而,水军这一方面,依旧没有办法提上日常,刘二老爷碰过几次壁,后来便消停了。
    如今在书院白天教书,晚上自己研究船。
    可他顶多也就是小打小闹,图纸倒是改了不少,然,真正做出来的,也只有几个模型而已……
    听到余隐招工匠,研究船,刘二老爷头一个便想过来。
    不过刘家众人反对而已,前日便先让刘敏过来打头阵,一是借此来试探余隐,二是想让对方去书院给学生上课。
    刘二老爷对工作环境还算满意,这才问余隐:“大人,想要造什么样的船?”
    余隐想也不想便道:“战船。”
    刘二老爷微微弯了下嘴角,“小人虽然没造过大船,但是船的大小,以及费用还是预算过的,想要艘战船,就算是小型的,只坐一百来人,造价也不下这个数。”
    余隐点头:“我明白,是以,咱们需要的不止是一艘。”
    “不瞒先生,我还想多造几艘商船,到时候由战船护行,咱们将楚朝的东西卖到海洋那边去,让他们也瞧瞧咱们的东西……”
    刘二老爷:“……”
    总感觉这货比我还敢想。
    刘二老爷当天就上手了。
    叮叮当当忙得不易悦乎。
    余隐这几天都盯着播种的事,让吕东桂在这里招呼着,自己则带着李三上山看人播种去了……
    他们运气挺好。
    没能错过节气,就算本地山多地少,但是也不防碍大家种地,两天前麦子和水稻都播完了。
    这两天,余隐组织人开始种药草。
    比起粮食,这边的环境更适合药草一些,余隐空间刚好有种子,混在买来的里面,不知不觉就洒了几块地。
    余隐带着李三爬了好几块片头,前些日子过来时,光秃秃的山,此刻绿茸茸的一大片,树枝上还有小鸟吱吱的叫着。
    到处一片生机,果然应了那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余隐一路走,一路看大家耕种,遇到需要帮忙的跟李三上帮忙一会。
    看着时间不早了,便沿着另一条路往下走。
    突然,余隐脚下一滑,李三忙伸手去拉他,结果,余隐没摔,李三跪到了地上。
    余隐忙伸手将他拉起,只见被他膝盖跪过的地方,露出一片红红的小叶子。
    在焦黑的土上特别的显眼。
    余隐以为自己眼花。
    刚想问李三没事吧,回去他那里有药酒,给他擦擦,就听系统喊他道:“快,那是焦头花,赶紧把它挖下来。”
    焦头花?
    余隐心里头砰的一声。
    忙松开李三道:“我好像刚才有什么东西掉地上了,我过去看下。”
    李三道:“大人,让属下去吧。”
    余隐笑道:“没事,你脚扭了一下,坐下来好好休息会,现在天色不早了,咱们还得赶回去呢!”
    李三点头,“大人小心些。”
    有了刚才两人踩过的脚印,路比先前好走了不少。
    余隐不一会就到了刚才摔倒的地方,只见那片红色的小叶子还在,不过仔细一瞧,就能瞧见,那并非一片叶子,而是另外几片被李三给砸到土里去了。
    焦头花的头部又是一颗黑色的圆球状的,在这种刚被烧过不久的地方,极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