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里时吃过。”
    那时候他也是皮,跟柳家老四不对付。
    柳四有一次还让狗咬他,卫七找了两个人,直接把狗套了麻袋,煮着吃了。
    柳四拿着刀追了他半条街,后来这事都闹到长辈面前了,卫国公狠狠地抽了他一顿,还压着他跟人赔礼道歉了。
    现在想想,那狗肉吃得不值。
    当然大黄的主意他从来没打过,一言难尽地扫了一眼陶新城道:“小心,余大人抽了你的筋……”
    敢吃人家的狗。
    陶新城嘿嘿笑道:“我也就是说说,看它能不能听得懂。”
    于是,说完,扭头贼兮兮地把脸凑近大黄道:“喂,大黄,你说咱们是把你煮着吃,还是烤着吃,你想要哪种吃法?”
    大黄一听这话,抬头与陶新城对视了一眼。
    而后叼着果子,嗷的一声,跑到了余隐的脚下,可怜巴巴地直呜呜。
    余隐伸手揉了揉它的脑袋,抬头看了一眼陶新城。
    这货最近没事就逗大黄,搞得大黄一看到他就跟老鼠见到猫似的,顺着墙跟就跑了,一点都没有自己是条威风凛凛大狗的自觉。
    过了八月十五,与余隐他们一道合作的商人还有官府,陆陆续续的把钱啊,人啊,都送了过来。
    彻底解决了他们缺钱的事情。
    余隐在原来船坊的不远处,又划了块地,开始建商船的制造坊。
    商船怎么说呢,除了出海之外,在本国境内也是可以使用的,不过国内用的话,尺寸会小一号,岳大人和刘二老爷如今全权负责战船坊,商船这边则由京里来的许大人和孙大人负责。
    商船好造,以前工部就做过,只要材料和人员到齐,立马就开工了。
    而且他们过来时,还带了不少的图纸。
    杨大人和刘大人彻底从船坊脱离了出来,天天跟着余隐到处跑,做改造水利的事情。
    这一天余隐正在吃饭,突然道:“两位大人有没有觉得,咱们城里一到下雨,雨水就不太好排出去。”
    刘大人道:“确实。”
    余隐道:“我前几天看到一份资料,有人建造过地下排水系统,就像咱们北方的地龙一样,到了冬天,一烧火,屋里的温度就会热起来,但是屋里却没有烟味儿。”
    杨大人道:“这个下官知道,不过咱们这建的似乎有点晚了,如果去年建房子时,便先做排水系统,会容易许多。”
    余隐恍然:“当时情况紧急,那么多人无家可归,就只能先把基建搞上去了。”
    刘大人道:“应该会有别的办法的,咱们只是想让水好排出去,倒是可以在一些主道上建立排水渠,这样子也不用挖那么多。”
    余隐点头,“那待咱们手上这些事情办完了,就改建城里的吧。”
    杨大从:“……”
    我怎么就相信余隐是个好人?
    这天天把人当动物使呢。
    最气的是,你还没法拒绝。
    余隐他们利用风车,建利水渠灌溉农田的事情,在来往的商贾与官员多了之后,便不知道不觉的传了出去。
    三人刚吃完饭,余隐就收到了来自丰城的知府胡大人的来信,丰城跟滨海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又比滨海靠近内陆地区,倭寇上岸也跑不到他们那儿。
    胡大人是从最近朝廷的邸报上,才知道了余隐他们这边的水车已经建了不少,解决灌溉农田所需要的极大人力与时间。
    于是,便试着给余隐写了一封信。
    看看能否给他们那边建一些,顺带也想搭船去出海,丰城的瓷器古来都极其出名,而且以前出海的时候,卖过瓷器,价格比在本国贵许多倍。
    刘大人笑道:“又有人给咱们送钱来了。”
    杨大人道:“这么说咱们的水车也得加紧时间造了。”
    余隐默了一会道:“如果丰城成功了,到时候咱们应该还有不少订单。”
    他原本以为把滨海与下属几个县的弄好,就可以功成身退了,现在看来,这方面倒是可以赚钱了。
    随着水车订单的到来,府学第一批发参加院试的童生成绩也出来了。
    六个人全中,而且排名都挺靠前。
    余隐亲自带着府学的几位先生,给大家一一报喜。
    刘仁还是头一次这么有成就感,忍不住几次失了眼眶。
    他以前是不想当先生的,但是现在,突然感觉,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中了,有时候比自己中了,更让人有成就感。
    余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
    刘仁抹了把眼泪道:“大人,以后,他们就直接到书院读书了,学生也要参加春闱了,怕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再教剩下的学生了。”
    余隐明白,“老夫已经想好了,让衙里的几位大人每隔几日来授课,平时就由仇先生,另外找了两位可以教书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