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他也不爱听戏,不过就看对方身手不错,随口夸了一句。
    可是这事都过去两三天了,他现在来做什么?
    余隐让人在前书房等着,他跟两位老太太说了一声,便赶了过去。
    永乐班的班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看起来比余隐还要老上不少。
    一看到余隐便笑着奉称了几句。
    余隐道:“不知道张班主找老夫有何事?”
    张班主道:“今日圣上的寿宴,小人有幸带着班里众人去,表演了一场杂耍,听闻大人为圭邱国的本大人,填了一首词,是以,想请大人也替咱们填两首。”
    张班主还把戏本给拿了过来。
    故事讲的先皇如何赶走北夷,平定京乱,救民于水火的故事。
    余隐道:“不知如何填?圭邱使臣是自己作好了曲子让老夫填的词,您这曲子可是有了?”
    张班主忙道:“有了,有了,不知大人这儿可有二胡?”
    余隐嘴角抽了抽。
    他们家还真没有二胡。
    两个孩子学的都是琴。
    小毛道:“李大人家有,奴才过去借一下吧。”
    余隐点头。
    小毛快速跑了出去,余隐细细问了一下张班主的情况。
    若是这剧本写的是旁的,他大可以推掉,然而先皇嘛……
    这剧本是张班主写的,但是请了好几位大人过目过,又让太后把过关,所以这剧本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剧本了。
    余隐道:“张班主让老夫填词,这也太瞧得起老夫了?”
    张班主道:“不瞒大人,是太后和安阳公主提议让小的过来找余大人的。”
    余隐:“……”
    这老太太到底想干嘛?
    李家跟他们一个胡同,在最后。
    李大人自个儿喜欢拉二胡,且拉得还不错。
    小毛借的时候,对方直接跟了过来。
    双方一见面,张班主立刻认出了,经常来他们戏班拉二胡玩的李大人,笑道:“真没想到,李大人与余大人是邻居。”
    李大人笑道:“我也没想到,是你这小老头借二胡。”
    余隐道:“既然你们认识,那便开始吧。”
    张班主在开始前,笑道:“这曲子,还是李大人帮忙改了好几次的,要不李大人拉吧。”
    李大人也没客气,落座后直接拉了起来。
    二胡拉出来的曲子,颇有点哀婉,但该激烈时,半点都不比旁的音器差。
    张班主虽说让李大人拉,他自己也没闲着,在激动之时,还敲起了桌子。
    余隐望着自己才淘的老桌子,嘴角直抽,生怕这货把桌子给敲散了。
    一曲毕,李大人道:“余大人品出什么来了没?”
    “杀气、将气,但又透着对天下百姓的忧心,是以,这一曲应该是攻进京城之前,先皇的一段心里独白吧。”
    李大人拍手道:“余大人妙哉。”
    张班主双眼放光道:“太后娘娘果真没看错人。”
    想要填词,听一遍是不够的。
    余隐让小毛准备笔墨,又让李大人和张班主演了两遍。
    这才提笔写了下来。
    惜明晨今朝,
    跨万水千山,
    共赏杏花春色,
    旌旗猎猎……
    余隐填完之后,又让两人演了两遍,自己一字一字的把词念了两遍,从中修改了几个词语,这才把给了张班主,让他自己读两遍。
    张班主是配着曲子一起吟唱的。
    他习惯性的唱词一配,瞬间味道便不一样了。
    余隐听得都是一愣。
    李大人拍手道:“美,这词填的美极了。”
    张班主道:“小人这便进宫,拿给太后定夺,若是太后觉得没问题,定把报酬送到府上,还忘大人不要推辞。”
    余隐也没跟他客气。
    能进宫表演的戏班本就不多,他根本用不着替对方省钱。
    张班主走后,李大人又在余家玩了一会,做为邻居,大家平时都挺忙,尤其是余隐这几年忙得都瘦了好几圈。
    李大人原想着让自家的几个孩子跟着余隐学习,岂知,对方根本没时间,这才歇了这份心思,如今大家都有空,便多聊了一会,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
    太后那边很快就做出了批示。
    为了表扬余隐这词填的好,还赏赐了不少的东西。
    是跟给小鱼儿的赏赐分开的,众人一打听,才知道,张班主请了余隐填词,太后一听便中了,于是,给的赏赐。
    吃瓜群众:“……”
    他该不会是,改运了吧!
    万寿节一过,余隐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了。
    余妙的婚事还有二十来天,如今彭老太太直接住进了余家,跟余老太太一起把关。
    安阳公主也派人过来帮忙。
    余隐便趁着他那个不用马的马车打模形这几天,跟五皇子约了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