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我帮你跟你儿子和媳妇带个话?”
    费老头有点发懵,还真没明白胡大庆的意思。
    “我知道你的事,呵呵。”胡大庆不怀好意地眯了眯眼睛。“你是假离婚。”
    “我帮你带个话,就说你想媳妇儿了,你要复婚。”
    “臭小子。”费老头笑着抬手在胡大庆脑袋来了一巴掌,自个儿的短处被这小子一下给捅了出来,老脸都有点挂不住。
    胡大庆看着跟逃似地走回屋的费老头,知道他是不好意思。
    不过费老头的大儿子,在京都现在混的不错,这样的人为人处事非常圆滑,对一些事又很敏锐。
    以后,全都是他的人脉。
    拿谢孝来说,要不是他最近给好吃好喝地补充营养,又让余多一给用中药温补和调理着。现在整个人从内到外都养得不错。
    本来谢孝是个短命的,上辈子在回京后没多久,因为身体扛不住繁重的工作,早早的猝死了。
    可是现在谢孝还在胡家住着呢,身体也完全养好了。以后也不会发生什么福都没享就早早玩完的事,而这辈子,全都是胡大庆的人脉。
    而胡大庆这次去京都,准备把魏学问带上。
    其实魏学问也很快能返城了,胡大庆是专门让墨银给找关系,让这老头能早一点收到这个好消息。
    不过自家姐姐现在在学习上,还不能离开魏学问,所以要很长一段时间继续跟着魏学问。
    至少得到明年高考的时候。
    那这中间的时间也挺长的,胡大庆也不可能一直把魏学问给拴在石土村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一家子跟魏学问一直在一起。
    现在的情况,比较好的就是魏学问的老媳妇前段时间跟他离婚了,家里那个房子也被他媳妇儿占了。
    也就是说,即使魏学问很快回城,暂时没有特别安稳的住的地方。
    而且,不管住在哪儿,全都是孤家寡人一个。
    现在魏学问已经习惯在胡家这种温馨的环境当中了,放他一个人回京都,胡大庆是估摸着魏学问自个儿肯定也不习惯。
    所以胡大庆很有远见地就准备到哪也把魏学问带上。
    同时,家里嘛,就交给干妈和余家了。
    这些胡大庆还没有跟家里人说,目前只是他的计划。
    不过在他看来,出门这种算是大事儿了,家里人都愿意听他的。
    一吃了饭,余老大夫就给胡小兵开始把脉了。
    余老大夫做事非常认真,胡小兵左右手的脉,轮着把了五六回,才微微点点头。
    “施针再等两天吧。”余老大夫冲着胡大庆点了点头,意思让胡大庆到跟前儿来。
    “我给开一幅药,先吃三天。”
    胡大庆赶紧点头,又跟余多一说如果药柜缺什么药,就跟他说。
    千万别客气。
    刚才余老大夫的眉头微皱了下,胡大庆立即就反应过来了。
    大概是爸爸的病有什么问题,余老大夫需要再观察观察才能给施针的。
    余多一说了几种中药,不一会儿,胡大庆提了几个很大的布袋子给送到放药的那屋。
    屋里的中药味儿实在是太冲了,到处是中药。
    原来胡大庆在墙面上立的两个药柜子里全是药,现在连地上的桌子,炕上的炕桌,全都铺的满满的。
    胡大庆就给余多一出了个主意,让他们一家子住到旁边朱婶家。
    自家房子不够住,其实也不如朱婶家的房子好住的。
    “这间屋子就专门放药吧,你们父子俩给我爸看病,在我家多住一段时间。”
    胡大庆并没有说,他要出门的事。
    家里需要有人给看家,余家人正好的。
    余多一是一直住在胡大庆这的,他本来就是个编外人员,被人当傻子当了多年,现在在石土村这,根本没人关注他。
    而余多一也只想跟药材打交道,他还知道后面老林子里有一些能采的药。
    “唉呀,最近下了几场雨,老林子里该长蘑菇啦。”朱婶就跟胡大庆肚子里蛔虫似的,知道得把余家人都得留下来。
    尤其是余老大夫。
    “等天再晴晴我就去,正好采一些能用的中药。”余多一是为了能多活动活动,同时把自己炮制中药的手艺,重新炼起来。
    余多一的话,是真的打动了余老大夫,也就愿意搬到旁边院子去住。
    朱婶那个院子现在也就谢孝和魏学问偶尔去住,后园子全是种的菜,打扫的倒是挺干净的。
    院子也挺大,挺合适晾晒药材的。
    胡大庆这会儿的心思,是在爸爸身上呢。听到余老大夫还要观察一下,就知道是爸爸身体虚。
    况且,现在余老大夫身体也虚弱着呢。
    他倒是很痛快地掏出一盆各种菌,还有两只老母鸡,把家里最大的陶罐子洗了出来,就给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