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江娴点了点头,并没怀疑。想到弟弟,她不禁莞尔:“他们泉下有知,定不会说什么。特别是我弟弟江月,他生前因为小时候生病,智力低下如三岁小孩儿。知道我在这里成家,他只会为我高兴,不会去想那么多。”
    “江月……真是个好名字。”秦衍风喃喃低语。
    江娴妍姿巧笑,“我也觉得。”
    晴光艳艳。
    她嘴角扬起弧度,拂向桃腮,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秦衍风想到在裕国公府初识她时,她对他的耐心善良,心底一片柔软,轻声道:“如果江月是我的弟弟,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让他永永远远都开心快乐。”
    江娴诧异,提醒说:“江月脑子不好,有时候很折磨人的。”
    “没关系。只要有耐心,给予他关心,他就一定会感觉到。对不对?”
    “对。”
    这点江娴很认同。
    她对秦衍风的品性为人,又高看许多。
    她问:“你知道乡学在哪儿吗?”
    “不知道。”
    “我带你过去吧。”
    “谢谢。”
    江娴推开篱笆院门,走在前面,秦衍风乖乖跟在她身侧。两人从村尾说到村口,热络地聊了一路。
    第三百五十章 上课
    从村野小事到大元朝的风土人情,秦衍风侃侃而谈。
    刚才方暄出的难题,他都对答如流,学识渊博可见一斑。江娴送他至乡学,跟学生们简单的介绍了一番,站在院外,隔窗眺望,没有立刻离开。
    简陋的茅草房里,秦衍风看着一群参差不齐的孩童,沉默了。
    过了片刻,秦衍风很快进入状态,他拿起戒尺,干脆用教导刘磐的方式来教导这群孩童。
    他眼珠一转,笑问:“大家可认识孔夫子?”
    孔子大儒,是为启蒙,孩子们都点了点头,“认识。”
    就当孩子们以为他要教习《论语》的时候,却听秦衍风道:“我这里有一个孔夫子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一听不是背诗认字,孩子们兴致高昂,纷纷说想。
    秦衍风缓声道:“孔夫子在周游列国时,见到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挡住了车驾。孔子问那孩童,‘何不避车’?那小孩儿答曰,‘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这小孩儿能言善辩,正是项橐……”
    刘磐和这群孩子差不多大,正是狗都嫌的年纪。
    秦衍风能将刘磐训得服服帖帖,教这群孩子不在话下。他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时不时逗得孩子们哄堂大笑。
    “……你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有一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讲得便是这孔子相师的故事。”
    新来的老师英俊潇洒,风趣幽默,学生们都很喜欢。
    晨雾弥散,秦衍风一袭落拓青衫,手持戒尺讲着故事,好似整个人都在发光。
    江娴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会儿,这才转身离开。
    整个下午,江娴染丝都心神不宁。
    她一会儿想到乡学里的学生,一会儿想到秦衍风讲课的样子,一会儿又想到屋子里的编织整齐的驱蚊草……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放学,秦衍风却迟迟没有回来。
    想到方暄和秦衍风不对付,江娴难免有些担心。担心方暄会不会拦下秦衍风,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左思右想,江娴还是不放心,准备去乡学看一看。
    她刚走出院门,就见前方岔路上的青衫男子手提鱼篓,肩扛鱼竿,姿态悠闲。
    江娴不禁气恼,“秦虞渊,你去钓鱼了?”
    秦衍风笑吟吟地将今日收获的鱼给她瞧,“钓了几条大鱼,还有一些鲫鱼可以给阿婆熬汤。”
    “你……”伸手不打笑脸人,江娴看了眼满满的鱼篓,也无法说他什么,只道:“你要出去钓鱼,应当与我说一声的。”
    秦衍风观她神色,抬头看了看日薄西山的霞光,福至心灵,立马道歉,“是我的错。我想着时间还早,跟卢文几个孩子去了湖边。他们搬螃蟹捞虾米,我便在湖边垂钓,一时忘了时间。”
    他态度这般诚恳,倒显得江娴掂斤播两。
    江娴忸怩转身,嘀嘀咕咕:“你跟我解释这么多干嘛呀,我没怪罪你什么。”
    秦衍风低头笑了一下。
    他小跑几步,跟去江娴身边,温言央求道:“娴娴,今晚给我烧荠菜鱼片吧。”
    第三百五一章 赏月
    鱼片剔除了鱼刺,肉质细嫩,口感爽滑,整座小院都弥漫着荠菜的芳香清香。
    孟阿婆和秦衍风对江娴的厨艺赞不绝口。
    江娴不好意思地抿嘴,“这只是寻常的做法罢了。我听说大元朝味道最好的酒楼在京城,等以后有机会,定要去品尝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