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太子的身份才能更名正言顺,更贵重些。
    至于皇后的册封大典,就等姜昕玥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满月之后再说。
    他是一点委屈都不想让小团子受,想给他最好的一切。
    姜昕玥认真思考过了,如今宫中的局势一片大好,她也的确有问鼎后位的实力,而且几个皇子中,三皇子生母犯下大错已死,四皇子生母乃前朝余孽,也已死,他还养在姜昕玥名下。
    五皇子就更不用提了,生母身份卑微,被先皇后去母留子,然后先皇后也未能护他安稳长大,他在皇陵,起码还要守陵七年才能回京。
    七年时间,已经够姜家崛起,六皇子这太子之位牢牢扎根了。
    更不用提,先皇后临终之前已经把五皇子交给她,虽然五皇子没有养在她宫里,但也有看顾情谊。
    她不做皇后,还有谁能做皇后?
    虽说有心之人会对六皇子不利,其实宫里头的皇子从小到大都是很危险的,能长大的都极为不易。
    既然做皇子也要被害,那为什么不选择做太子?
    至少做了太子之后,身边伺候保护的人会更多,而原先的宫女太监知道自己服侍的是未来的储君,更会尽心尽力,舍生忘死。
    这对六皇子来说,是好事。
    毒害一国储君和毒害一个小皇子,那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轻易没有人敢再害六皇子……不……要叫他小太子了。
    裴家都已经倒了,裴派的官员人人自危,皇帝这个时候下了圣旨,要封六皇子为太子,这些人为了表忠心,哪里敢忤逆皇帝的意思,都直呼皇帝英明。
    把六皇子和姜昕玥都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还真别说,把皇帝夸舒服了,还真有几个官员没有被牵连,从裴家这件事里完美脱身的。
    那些大臣还以为是自己的马屁拍到了皇帝的心坎里才逃过一劫。
    实则皇帝有自己的考量,留下的都是一些颇有能力,并且与裴家牵连不深,从未深入裴家内部的官员。
    “苗林林已经招了。”
    宣武帝摸着怀里姜昕玥的头:“是裴中书让她抓了姜羽琳养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姜羽琳送回去,到时候蛊虫进入你爹娘的体内,他们入宫的时候,再进一步控制你。这次朕带着你回府省亲,着实在他们的意料之外,所以他们一不做二不休,想一起控制你和朕两个人。”
    到时候别说是荣华富贵了,就是大燕朝整个江山都唾手可得。
    “她只说了这些?”
    姜昕玥仰头看他,小手在他胸口作乱:“臣妾还以为她知道爹爹骗了她的解药,她会拉着爹爹下水呢!”
    被她挠得痒痒的宣武帝抓住她的手按在头顶,惩罚似的亲上去,边亲边与她说话:“还真被你猜中了,其实她的证词有两份,一份是她在上面说,是刑部尚书姜大人与她做了交易,让她潜伏裴家,找机会把裴家灭门。一份就是朕刚才说的。”
    至于哪份是真的,那就看皇帝的意思了。
    而现在皇帝显然是把苗林林那份烧掉了,留下了不利于裴中书的那份。
    姜昕玥躲过宣武帝嘴唇的攻击,从贵妃榻上站起来,走到窗边:“听说裴家那位四姑娘求到苏家去了,要苏二郎娶她呢!”
    大燕朝的规定,就算要诛九族,祸不及出嫁女。
    裴中书入狱的那一日,京城就下起了大雪,裴家一派的官员刚开始还说是冤枉了裴中书,上天降雪以示冤屈。
    结果说这话的人被扔到了钦天监,和钦天监的官员每天观天象,察气候变化。
    学了两天皮毛的官员清楚地认识到,天上打雷闪电,下雨还是下雪,和任何人都没关系,和裴中书的冤屈更没关系。
    而现在,大雪下了三四天了,还没有要停的迹象。
    都说瑞雪兆丰年。
    远在豫州的朱谦益终于传来好消息,豫州下雨了。
    百姓们听到风声,又联想到裴中书入狱,纷纷幡然醒悟:“原来豫州大旱,是上天不满裴家权势滔天,你们看,现在裴家刚倒,豫州就下雨了,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宣武帝怕风吹着姜昕玥,从屏风上将狐裘取下来披在她的肩上,又在她手里塞了个暖炉才与她并肩而立道:“苏家那个墙头草的夫人,早晚要把苏家给败了,苏二郎两门婚事都未成,外头已经有了些不好听的话,苏二郎剃度出家了你也知道吗?”
    啊!
    该不会是娶不到姜云霞,看破红尘了吧?
    第361章 怕喜鹊受委屈
    既然他剃度出家了,那裴四姑娘的算盘肯定是落空了。
    就是不知道那位苏御史从江南回来,结果发现儿子被老婆搞得出家为僧,好不容易费劲定下的姜家女,也被老婆得罪干净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