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作品:《网文大神魂穿夫郎暴富了

    然而进行了两个月后,就抓住了四个北羌探子,还顺藤摸瓜查到了一个与北羌王储来往密切的商户。
    陆秋成将这些人羁押起来,又绘出人像悬挂在城门口以示警戒。还在城里设立了一个粥棚,专门给登记在案的乞丐和流浪儿发放食物。
    有了这一套流程,燕云城内外的治安好了许多!小偷小摸的人都少了。
    再加上陆秋成上书晋文帝,说燕云苦寒,百姓保受战争之苦,需休养生息,提议给燕云的百姓与商户都减了一成税。
    晋文帝大笔一挥,便准了此事。如此一来,商户们在燕云交易,比在其他地方更加划算。各地商人们来燕云经商的反而更多了。
    燕云城中人流进一步的增加,百业兴盛,做小吃与摆小摊儿的百姓也变多了。
    百姓们与商户们都得到了好处,衙门的税收反而增加了。自此以后,才没有人对陆秋成提出的这套民政再多说些什么了。
    陆秋成来了燕云不过大半年,不仅减了赋税,维护了治安,促进了商贸。而且他之前就研究了西北苦寒之地粮食的种植方法和畜牧的养殖方法。如今来了燕云,便正好得用。
    陆秋成将研究好的方子找人抄写了无数份,请人专门送去了附近村庄。让村长对村民们进行科普,帮助村民们种田与养殖。
    别看许多村民们种了一辈子的田或是养了一辈子的羊。然而他们种田养羊的法子却是不成系统,只靠着家里祖辈口口相传。
    如今每家每户的收成都不一样,有得人家很会种地,而有的人家就只能混个温饱。
    陆秋成让人去燕云的每个村里科普更科学的种田与养殖方法,对那些不太会种田与养殖的人家受益不少。
    林晓寒虽很会写文章,但还真不是个搞农事的料。陆秋成这一套套措施,基本皆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他出身穷苦,后面又在县城里做过许多杂事,最是清楚百姓的各种难处。
    陆秋成这一套套庶务推行的如此成功,林晓寒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极为自豪。
    他与陆秋成初相识时,陆秋成不过是个二十岁的普通秀才。立志要走仕途之前,林晓寒还担心过他的性子不适合官场。
    可如今不过几年,陆秋成便成长成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好官!林晓寒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做了同样的岗位,恐怕也并不能比他做的更好。
    陆秋成在燕云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林晓寒手上的《山河永护》倒是全部写完了。
    他离京之前,便把提前写好的好几册稿子都留在了墨香阁。如今算算时辰,也出版的差不多了。
    后面的几册文稿,也要再送过去了。
    在找人送文稿之前,林晓寒把陆秋成之前编撰的那套农学百科全书也整理了一下,重新誊写了一份。
    这本百科全书是陆秋成被革职以后开始编写的,书里不仅记录了古籍里各地不同作物与牲畜的最佳养殖方法。还根据那些方法画了图片,图文并茂,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懂!
    林晓寒特地给墨香阁写了封长信,说这本百科全书,可以叫做《农畜纲目》,是陆秋成整理出的十分重要的农畜经验。
    此等书籍,对大晋百姓有益,希望墨香阁能出版并推广,出版的成本可以从《山河永护》的稿酬里扣除。
    《农畜纲目》与《山河永护》的稿子一起送了半个多月才送到了京中。
    崔管事将两本稿子与信件一起送到晏亲王府中,晋晏王爷读完长信,再打开那本《农畜纲目》看了许久,却是沉默了。
    他从前以为陆秋成是细雨斜风先生之时,对他其实是十分欣赏的。然后后面因为某些原因,反而对他生出了偏见,且一直觉得陆秋成这人性子太直,并不讨喜。也配不上林晓寒的精明能干。
    然而历经了陆秋成革职一事后,晋晏王爷对陆秋成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正如他皇兄晋文帝所说,朝中缺少谏臣,而庸庸碌碌者众多。陆秋成这样的性子,对他自己是不好,但却反倒能撕破有些权臣的遮羞布,正是个能为晋文帝所用的人物。
    可如今他看到陆秋成总结的这一本《农畜纲目》后,却忽然明白了,林晓寒为何会选择陆秋成,且一直对他交口称赞。
    看林晓寒信中提到,这《农畜纲目》正是陆秋成被革职的低迷之时抽空总结的……
    联系到了如今正在出版中的那本《山河永护》,陆秋成这样的人,不正是与细雨斜风先生笔下的李护国一样么?
    原来陆秋成与林晓寒两人的思想一直都是一致的!是自己心胸狭窄,小瞧了他们夫夫二人了!
    晋晏王爷长叹了一口气,起身拿着那本《农畜纲目》,去了皇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