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那些能有幸列位上等的臣眷们, 虽没有交头接耳,但华滟能感觉到他们的视线在空中不断地交换着碰撞着火花,再齐齐朝她射来。
    毕竟,大夏目前有名有份的公主,唯她一人而已。
    她的父皇没有姐妹,她也没有姑姑;她的两位姐姐早已出嫁,生儿育女;她的侄女们或才一岁多,或才出生;皇室血脉亲近的诸王家里,女儿要么已嫁,要么在学走路。
    只有她。永安公主华滟。
    她抬眼,看向那目光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异域王子。
    他被缚着手脚,身险银甲侍卫中,对上她的视线,却露出一个愈发肆无忌惮的笑。
    种种念头转过心间,不过短短一瞬,却如半生那样漫长。
    打破这沉重的、粘腻的气氛和心照不宣的低语的,是皇帝愤然掷出的一只杯爵。精铜三足酒爵摔在光滑如镜的金砖上,接连跳了几下,发出钟磬般清脆的声响。
    礼乐声停下了。
    这下,连末座的小官们,也迟缓地察觉到,出事了。
    “拖下去!”皇帝咆哮,“堵住他的嘴!”
    侍卫们慌手忙脚地撕下一块帘帐,堵住了那笑容甜蜜的金发王子的嘴巴。
    在未完全堵上之前,他放肆大笑,甚至浪荡地冲贵族仕女们抛出了媚眼,全然一副放浪不拘的无赖样,一点也不像是身担两国交好重任的、身份贵重的王子。
    而皇帝在掷出酒爵后,就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朝华滟召手:“随波,来。”
    脚步声轻轻落了下来。
    华滟拍拍太子妃单薄的肩背,起身,提起裙裾朝御座走去。
    太子回来了。
    华潇目送她走到皇帝身边,搀上皇帝的手臂,两个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帷帐里。
    太子与她默不作声地对视一眼,而后他转过身去,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匆匆离开了。
    座下蔡丞相、御史中丞等人,纷纷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怕是有要事发生了。
    皇帝、太子接连离开,还唤走了永安公主,而鞑靼四王子在出言不逊激怒皇帝后也没了踪影,一时间剩下的人们闪烁着目光,猜测着方才帝王震怒的缘由。
    这场耗费无数精力财力筹措的晚宴,就这样潦草仓促地收了尾。
    “父皇。”
    太子华潇匆匆步入。
    华滟扶着皇帝在临窗矮榻上坐下,皇帝哆嗦着手,命她取下腰侧的荷包,从中倒出两粒小金丸,然后就着茶水送服口中。吃下去后,他的脸色要好上不好。
    “如何?”皇帝睁开眼睛,十分疲惫。
    太子的脸色十分难看:“儿臣已派人送了加急密信回京,只是……怕是来不及。”
    皇帝微微点头:“外头怎么说。”
    “着人敲打了一番,叫李谨恭恭敬敬请了四王子去含元殿坐着。至于其他人……”太子叹了口气,“陈中丞他们,只怕都猜到了。”
    华滟自从皇帝缓过来,就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
    这会儿皇帝将视线投向她,她才微微动了动。
    “朕不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去那荒凉之地!”皇帝斩钉截铁,“我儿,你别怕。”
    “是。随波,今日那蛮子说的话,你就当耳边风。”太子也道。
    华滟的精神稍稍放松了一些。她不是不信皇帝不是那等会轻易动摇的人,但今日鞑靼四王子几乎是当着全天下的重臣要员面前求娶大夏公主,结果被皇帝下令拖了出去,不仅损了颜面,恐也会令旁国猜测,大夏同鞑靼的关系是否真的解冻了。
    当她听到那句话时,全身的血液几乎都凝固了。她忍不住地去想,倘若父皇真的要将她送去和亲,效仿前朝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那样,她该怎么办?她的宫人该怎么办?她此前不曾说出口的、在内心里畅想过的长大成人后的场景,是否会烟消云散?
    在她更年少的时候,她曾自矜于中宫嫡公主的出身,兄姐父母无一不疼爱她,在两个姐姐陆续出嫁后,宫里只剩她一个尊贵的公主,后宫自然任她闯荡。便是奚贵妃入主麟趾宫,后又诞下小皇子,她也不曾惧过。
    可直至今日,她才明白,原来她的荣华富贵,全系于皇帝一念。只要皇帝想,他随时都可以把她送出去,做和亲公主,做一个捧于掌心的、任人宰割的,小玩意儿。
    她不愿。
    “……随波自然相信父皇、皇兄。”华滟慢慢地说,“只是,他为什么要当着如此场面,说这番话?”
    皇帝抚一抚她的脸,指了太子道:“你来说罢。”
    太子叹了一口气:“开宴之前,父皇收到边境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鞑靼大军自半月前接连攻城,不到十日,已取下五城。”
    “那么,鞑靼王子是在,挑衅。”华滟脸色十分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