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华滟足足沉默了良久。应声而来的宫人半日得不到吩咐,不由得惶恐起来,却不敢出声打扰公主的思绪。
    这花……一叶一瓣都无比熟悉,是她曾日日夜夜握在手心里摩挲过的,珊瑚石榴花。
    是她给他的交换信物。
    华滟捏了捏腰侧系着的那枚玲珑玉,暗自撇了撇嘴,将那信纸重重地拍在了桌上。
    侍奉的宫人闻声一震,战战兢兢道:“殿下有何吩咐?”
    华滟目光流转,淡淡道:“你,去把奇墨叫进来。”
    宫人如蒙大赦,当即忙不迭地应下了,迈着小碎步唤了奇墨入内。
    奇墨刚进门,华滟劈头就是一句:“今晚我要出去,你来安排。”
    奇墨顿了顿,低着头答道:“是。”
    在正式晚宴开宴前,华滟换了身衣裳,避过众人,偷偷从玉泽园的一处角门溜了出去。奇墨给她望风。
    玉泽园宝津楼上,太子妃攀着碧阑干,居高临下地看着满眼浓绿中一点人影暗悄悄地淹没在热闹的街市中。忽得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只盼她能如愿,不要和我一样……”语气中,无限怅然。
    猛地听到钟鼓楼上军乐阵阵,人群乍得往前挤去,又有持着红缨枪身着铁甲的金吾卫上街来维护秩序,没多久,街市里竟空了许多。
    华滟一路往惠林寺行去,偶尔回头张望,见漫天灯火浩淼如星海,又如萤火,一点一点地从四面八方汇去到一处去。
    上京城地势较高,玉泽园又在令暎山脚下,远望就如天上银河泻了一道口子,尽数流聚到人间。
    华滟知道,那是玉泽园外,等着一睹天颜的百姓、小贩、僧众们。
    回过头来接着往前走,地势愈来愈高,华滟走得也越来越慢。
    好在惠林寺已不算城郊了,香火颇盛,聚居在这片的民众们有一半仍留在家里,没有去凑整个上京城的热闹。
    这剩下的一半呢,就如往常一样,趁着中秋节过了才没两天,照旧在惠林寺前的鳌山下祈福赏玩,放灯赏灯。
    这一片,竟是竞陈灯烛,光彩争华。乐棚、香烛铺、茶坊、酒肆各处新奇,繁盛浩闹。有几家商户别有巧思,用长长的竹竿挑了灯笼悬在半空,远近高低,一时间整条街仰头望去,都是点点光耀,如飞星缀在头顶。
    笙簧丝竹里,有仕女巧笑着行过,鬓发上金钿雪柳五彩夺目,折射着头顶灯火的光泽,亮得直晃人眼睛。
    华滟放下衣袖,放眼望去,循着她想见的那个人身影。
    奇墨作为仅有的几个见过齐曜真容的宫人之一,自然晓得公主的心思,勤勤恳恳在人群中寻找起来。
    眼前这一处暗暗看完,并没有身量格外高大的男子身影。奇墨凑在华滟身边道:“三娘子,奴婢没有瞧见,不知您可看到了?”
    华滟蹙眉:“我也没有看到。”她仰头看了看月亮,将要行至正空,喃喃道,“说是酉时一刻,明明已经过了啊……”
    她从玉泽园出来,不敢惊动旁人,一路都是自己行来的,腿脚疲惫,紧赶慢赶,却也将将卡在一刻钟的时候才到这里。可是方才这一番寻找,正点已经过了。
    华滟陡然失落下来。
    奇墨拿眼睛觑了觑,指了指惠林寺的正门,请示她:“不妨去前头看看,说不定那位是在前头等着了。”
    华滟只好点头。要说起来,那封信上也没有说明到底是在惠林寺的什么位置碰面。
    这时一列马车辚辚驶过,华滟便随着人流站在一旁,等着车过路疏。
    马车上的青幡扬起来,华滟不经意地别过脸去,视线落到一处灯火正盛的鳌山下,直直定了下来。
    她仿佛听见“砰”的一声,全身血液都瞬间涌了上来,可是脸颊却是惨白,嘴唇毫无血色。她死死咬住口腔里的嫩肉,感觉到一股铁锈味伴随着钻心的疼痛弥漫开来。
    奇墨已经走出去了,忽然发觉华滟没有跟上来,就急急忙忙回头,看她呆在原地,直直看着一个方向,便也循着她的视线张望过去。
    这一看之下,连他也呆住了。
    鳌山下彩灯通明,也照得其下一对簇拥的男女人影惶惶。那男子身姿挺拔,背手而立,而抱着他一只臂膀的女子则生得娇小,可怜可爱。
    这一对情人,或者说是夫妻,正侧过脸说着话,不知男子说了些什么,惹得他身侧女人捂着脸吃吃笑了起来。
    在花灯照耀下,旁人能清楚地看见他们的容貌,纤毫毕现,连发丝都能瞧地清清楚楚。
    奇墨惊恐地发觉,那男子的眉眼、侧脸、身形,都和他记忆中的某个身影对上了。
    他一卡一卡地转过头去,回头去看华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