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正当他怀疑是否自己听错的时候,就看到她低下头去,俯身从脚边捡起了她之前藏在身上的匕首,然后握着刀刃,在她手心的一块石头上刻着什么。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她低着头,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他说话。刻完最后一刀,她将那枚凝如鸡血的冻石举在眼前,对着太阳转了转,而后轻轻吹去上面细碎的尘屑,把匕首平平握着,举到他的眼下。
    “那你要不要听听我的故事?”
    温齐见她举止有异,生怕她受了什么大刺激,自然不敢违逆她的意思,当即上前取下那把曾抵在他脖颈边两次的匕首,再扶她坐正了。
    “你可知,这些时日来,我频频入宫,是为了什么吗?”
    “不是为陛下侍疾吗?”温齐迟疑。
    “是,也不是。”她先是点了点头,又缓缓摇头。
    华滟凄然一笑,忽然另起了话头,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随着带着这个吗?”手指了指被他拿在手里的那闪着寒光的利刃。
    温齐顺着她的话问:“为何?”心里想的是,莫不是他说的话对她刺激太大了,她一时竟没了条理。
    这时华滟显得异常地平静,娓娓道来:“这匕首是我十四岁那年,长兄送给我的。据说用了陨铁锻造,削铁如泥,吹发即断。我闲来无聊时,是曾试过,将一缕头发放在刀刃上,一口气吹过去,真的断了。至于削铁,是否快捷,我倒没有试过。”
    “那段时间,我常常睡不着,就是嫂嫂和柔蕙,嗯,她如今已嫁到了鞑靼去了,她们俩来陪着我,也没有用。拿到刀后,我把它枕在头下,又跟着长兄请来的拳脚师父学了几招,渐渐练了些身手,出了汗去,这才睡稳了。你亦是习武之人,想必也懂的。”
    说到这里,她笑了一笑。温齐虽然疑惑她怎么突然开始说这些故事,但他平素极会察言观色,隐隐从她平静的语气中读出一些涌动的暗流来。
    于是他状若无意地问:“那时殿下将要及笄了吧?太子殿下怎会送您匕首?”
    “自然是因为,长兄是最懂我的人。”
    “我母后在我十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从我小时,她就一直缠绵病榻,我读书后就晓得了,母后她总有一日会离我而去的。只是我没想到会那样快。那个时候,大家都很伤心,就连父皇也不例外。哈!父皇甚至悲痛到下旨缀朝三日。”
    这件事情,温齐是知道的。因他温氏一族,于骆皇后丧后的天下大赦里,存活了好些族人。尽管那些族人因长年被关押在潮湿阴暗的地牢里,即便放出来也没活多久,但对他和他父亲来说,足以高兴了许久。已故的前任胤国公甚至还流着热泪说:“能在死前再见到兄弟族人,并葬于祖坟,此生之幸!”
    温齐想,那时她十岁,虽然已是大孩子了,但陡然失了母亲,想必极哀伤吧?还好,皇帝对她,对这个骆皇后遗下的遗孤,极为宠爱。虽没了母亲,但有父亲,至少已强过世上的一半人了。
    “我一直以为,父皇敬爱我母后。可是我没有想到,母后忌辰不到一年,他就有了新欢!”
    是奚贵妃。温齐默默地想。当年奚贵妃以一届女冠之身晋位,在民间都闹得沸沸扬扬。
    “奚贵妃入宫后、奚贵妃入宫后,父皇好像就把我给忘记了。当然,逢年过节时,他见了我,总会对我嘘寒问暖一番,态度比之前也没什么改变。只是平常时候,若我不到他眼前晃悠,他就似忘了我这个人一样。我原先还会气愤,后来慢慢地也想通了,我到底只是他的女儿。”
    “后来有一天,是我母后的忌日。”说到这里,她深吸了一口气,“那天还下着雪,天气冷极了。我在去拜祭完母后回宫的半途上,忽然被他叫走了。下人说是皇帝思念我母后,喝得烂醉,旁人劝也劝不动,就请我过去劝说。”
    “然后。”她清清的眼底,温齐竟看出一丝血色来。
    “我进了殿门,就看到他活像个疯子一般!他身上全是酒臭味,他的身体热极了,手也很热,压着我喘不过气来……”她说到这里时,语气轻如呓语,喃喃地说着,仿佛在梦中一般。
    温齐浑身仿若置身冰窟!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连一句也说不出来。他想抬手抱她,却发现自己的指尖冷得如三九寒冰,一丝热气也无。
    “后来啊,长兄来我了。嫂嫂把我带去东宫,搂着我睡了好久。再后来,长兄消失了一阵子,回来时,他就送了我这把匕首。”
    华滟探身从温齐手中接过她心爱的刀,怜惜地擦了擦刀刃。这把小巧的匕首在她指间灵活地转了一圈,恍若莲花开,下一瞬就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