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奇墨道:“殿下说得是。陛下的情况,倘若这样令他神思不属下去,只怕会哀毁骨立,难以长久啊。”
    “您有什么主意吗?”温少雍恭敬问华滟。
    华滟苦笑:“光看许、曹二人的态度,还有这封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请帖——”她扬了扬手中信封,“怕是他们度着外面局势已稳,想挟持皇兄北上返京,借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是姑父不是大将军吗?”稚嫩的声音说道。
    “对啊,就算他们能因时势暂时占了上风,可一旦回到上京城,有胤国公的兵马在,还有诸多大臣,我不信许、曹二人及其附庸还能得势!”温少雍皱眉。
    “倘若他们能使我们回不了上京呢?”华滟反问他。
    温少雍一愣,还没想明白,那稚嫩的、略微有点口齿不清的声音就说:“书上说‘擒贼先擒王’,那我们偷偷传信给姑父,先把许、许贼杀了不就好了吗?”
    奇墨低头一看,大惊失色:“小殿下!您怎么跑出来了!”
    原来方才说话的竟是才四岁的三皇子华昇!
    他身上衣裳有些皱巴巴,头发也很乱,白嫩圆脸上还因着发热而泛红。他举起一只肥嘟嘟的手揉了揉眼睛,又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似乎才清醒过来。
    华昇仰头看了看奇墨,认真地回答他:“因为我醒了呀。”说着,他左看看右探探,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华滟蹲下身,问他:“昇儿,告诉姑姑,刚刚我们说的话你都听懂了,对吗?”
    华昇点了点头。
    三人交换了一个惊奇的眼神。
    “那你说的话,都是自己想的吗?”
    华昇又点头。他有些不耐烦了,绕着华滟走了一圈,又在屋子里找了一下,他回过头来问华滟:“姑姑,阿娘、阿娘去哪儿了呀?阿娘说等我睡醒了就要给我做好吃的……”没找到陈贵人的身影,他很失望地垂下头,小声嘟囔着。
    华滟沉默,她该如何告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
    忽有小内侍来报,奇墨匆匆离去,没多久,带着仍是宫女打扮的华旻回来了。
    许是一路跑来的缘故,华旻气喘连连,她的手上还提着一只食盒。
    华旻说:“我已将曹、许二人之事告诉姑祖母,幸而表舅舅也一同跟过来了,尹舅母说她会立马联系表舅,请表舅和大臣们都串联好,早做打算。”
    姑祖母就是广德大长公主,她的儿子,就是娶了小家之女尹氏的那位公子正是凤阁学士,上京城破之日他们一家运气好,一大家子都逃出来了。到太原后,内城居住面积不足以满足宗室们聚族而居的需求,便被打散后分散住在城里不同的位置。
    此时回想起来,很难说当时许子攸安排住所之时就没存有谋逆之心。
    华滟道:“此事你做得好,等入夜后再派人过去将诸长辈与大臣内眷请来,须得好好谋划一番。”
    姑侄二人正说话间,华昇闻到了华旻手中食盒传出的味道,惊喜地叫出了声:“是阿娘做的蛋羹!”
    华滟怔了怔,将那食盒打开,里面果然是一碗刚蒸好的蛋羹,点缀着嫩红色的虾仁,碧绿的葱花,色泽诱人,香味扑鼻,华昇已迫不及待扑了上去,华滟只好将这碗蛋羹取出,还好华昇会自己吃饭,华滟给他递了个勺子,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温少雍悄声问华旻:“吃的是哪里来的?”
    华旻尚不知前因,她见其余三人神色均有些奇异,便说道:“我要进门时遇见了陈贵人身边的心腹婢女,她原是要给三皇弟送小食的,只是门口换了批守卫,纪律森严,不认识她的脸,不肯放她进来,见我能入内,便拜托我将小食带进来。我瞧三皇弟的样子也是饿了,吃得多好啊……你们这是怎么了?”
    “既是心腹宫女,又怎会这个时辰出府?”华滟淡淡地问。
    虽身在太原,但皇帝身边一应起居规矩都是依着宫城来的。
    华旻点头道:“我也问了她这个问题,她说是陈贵人吩咐她做的,每日都要她出府去买最新鲜的食材,然后按照陈贵人的法子给三皇弟做一顿小食。风雨无阻!她同我说时还特意强调了。我见她也面熟,是陈贵人身边见过的侍女,再加上内侍也以银针验过毒,我想应当无碍,便带进来了。”
    “她主子可有吩咐过她,这每日一顿小食要做到什么时候吗?”
    “她说,等三皇弟主动要求不用做时,才不用准备了。”
    爱到深处时,原来真会想到方方面面。华滟一时有些出神,陈贵人临终前,生怕儿子吃不好,便安排了心腹宫人每日小食,知道自己活不长久不能见证儿子往后余生中的重要时刻,便亲手缝制了衣裳,将来他长大后,还能吃上母亲口味的饭食,穿上母亲所制的衣裳,尽管母亲早早离世,又怎能说他母亲不爱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