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作品:《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各朝古人了解完蒸汽机的来龙去脉之后,对接下来的蒸汽火车更为感兴趣。

    瓦特的蒸汽机虽然是动力的核心部件,但以蒸汽机为动力制造的蒸汽火车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后,各朝一些聪明的人大致明白蒸汽火车是怎么一回事了。

    毕竟从理论上来说,蒸汽机可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蒸汽火车的创造成为了可能。

    他们已经了解了后世高铁的样子,蒸汽火车的样子估计也是大同小异的。

    前面一个车头,后面带着一节又一节的车厢。

    甚至他们可以想象得到蒸汽火车的大致模样,在车头的位置安装一个蒸汽机。

    然后通过添加煤炭,使得车头向前开动,车头的后面跟着一节节的车厢。

    不过虽然他们大致明白蒸汽火车是怎么一回事,但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奥妙,还需要主播给他们播放关于蒸汽火车的视频。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道,进而研制出属于他们时代的蒸汽火车。

    苏晨在播放完瓦特蒸汽机的视频后,紧接着就给各朝古人播放蒸汽火车的相关视频。

    16世纪,英国矿山业的运输方式是马拉矿车到港口或运河边装船水运。

    人们发现轨道可以减小阻力,一匹马就可以拉很多煤车,于是木制轨道开始流行。

    后来为了耐磨,包上了铁皮。

    1768年,一家铁厂老板把铁板铺路上,后来改成两根铁轨,发现马车在这种铁轨上效果更好,很快推广开了。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人们把蒸汽机固定在地面,用绳索帮助车辆爬坡。

    1789年,英国工程师威廉杰索普设计出凸形铁轨和外轮缘突出的车轮,成为轮轨的标准形式。

    纺织业促进了英国社会变革,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加速进行,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工厂。

    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煤和货运需求,几十倍的增加。

    传统的马拉货车和运河的运输体系不堪重负,运河里总是堵船,速度很慢。

    这些运河由私人公司运作,已经形成市场垄断,货运增加让他们挣得盆满钵满,不肯降低运价。

    昂贵的运费成为发展瓶颈,运输行业的革新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

    当时社会对新技术极度渴望,酒馆里有很多打听消息的工业间谍,都是矿山老板派出来的。

    一旦听说有革新办法,马上就推广。

    各朝古人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蒸汽火车的原型来自马拉矿车。

    在蒸汽火车发明之前,为了运送煤矿货物,特意修建两条铁轨,让马拉着货物在铁轨上行驶。

    后来瓦特的蒸汽机出现后,就用蒸汽机来代替马匹运送货物,进而创造出蒸汽火车。

    还别说,马拉着货车在两条铁轨上行驶,确实可以加快速度。

    尽管他们还没有试过这种方法,但稍微一想就知道,马拉货车的方式要比他们现在的办法好得多。

    各朝目前运送矿石的办法很原始,由矿工挖出矿石后,再架着马车运送矿石去指定地点加工。

    虽说两者都是马拉着货车,但最大的不同。

    就是一個只是单纯的马车运送货物,而另一个则是铺设了马车专门行驶的铁轨。

    哪一个运送货物的速度更快,不用细想也知道。

    英国的这一办法倒是启发了各朝的矿主,他们在思考要不要采用这种方法。

    毕竟只是铺设两条铁轨,就能大幅度的提高运输效率,怎么看都划算。

    不过随即他们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

    马拉货车的办法虽好,但马上就要有更高效的运输方式。

    等蒸汽火车视频播放完后,他们相信朝廷肯定会组织人员研究蒸汽火车的。

    到了那时,他们只需要慢慢等待蒸汽火车的诞生就行。

    瓦特让人们认识到蒸汽的力量,很多人都向这个目标发起挑战,特里维西克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他认为用高压蒸汽能制造出功率大、体积小的蒸汽机车。

    他采用圆柱体锅炉,使气压均匀分布,能承受三个大气压。

    首创火筒,提高了燃烧效率,改进了烟囱的设计。

    这种烟囱是后来火管的雏形,用铅制铆钉做安全阀门。

    1804年,他造出新城堡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可惜,为马车准备的铸铁轨道承受不住这个铁疙瘩,轨道全部压坏,投资人没了信心,潜在客户也跑了。

    特里维西克被迫卖掉了专利,以维持生活。

    他出身富贵,才华横溢,却并不踏实。

    他不准备解决铁轨问题,去干别的了,做了一堆失败的生意,最后被困在南美洲。

    在南美,他遇到乔治斯蒂芬森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森,他是特里维西克的铁杆粉丝。

    1828年,特里维西克带着别人资助的五十英镑回到英国,五年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嬴政有点可惜了,虽然第一个发明了蒸汽火车,但显然这个视频的主人公另有其人。

    在瓦特发明出蒸汽机后,有人能够想到用蒸汽机造出蒸汽火车,这一点也不奇怪。

    就正如特里维西克利用蒸汽机,创造出了新城堡号蒸汽火车。

    但是有些可惜,只因为铁轨被蒸汽火车压坏了,就自暴自弃放弃了蒸汽火车的研究。

    这明显不是蒸汽火车的问题,而是铁轨的承受能力问题。

    只要把铁轨造得更加坚实,能够承受住蒸汽火车的重压,说不定最后可以成功。

    到了那个时候,蒸汽火车成功了,荣誉和金钱也会纷至沓来。

    但谁让自己放弃呢,白白错过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这怪不了其他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这让他不禁感慨,人生的际遇就是这般奇妙。

    明明名利财富触手可得,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能名利双收,但轻易放弃只能导致前功尽弃。

    他要是没有猜错的话,最终因为蒸汽火车名垂千古的应该是斯蒂芬森父子两人。

    毕竟视频中不可能无缘无故提到这对父子,八成是这对父子受到了特里维西克的点拨,最终才得以研制出蒸汽火车。

    乔治斯蒂芬森是最后摘得蒸汽火车桂冠的人,他比特里维西克小十岁。

    他很勤奋,苦孩子出身,各种岗位都干过,经验丰富,做事情也非常专注。

    特里维西克的火车压坏轨道,拉投资失败,就不再研究了。

    乔治斯蒂芬森却不断摸索,一直拿到了铸造铁轨的专利。

    当他发现锻造铁轨更优越时,立刻建议采用,损失专利收入也在所不惜。

    比起手拿专利,打压后辈的瓦特,他的境界要高很多。

    他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森也很能干,他没上过学,小斯却接受了正规的教育。

    小斯水平不亚于他,又有理论加成,父子配合相得益彰。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铁路通车。

    这是两个不出名的小镇,一个有煤,另一个靠近入海口,是当时矿山铁路的常见形式。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大力挖矿,这些附属矿山的铁路发展迅速。

    李世民英国之所以发明创造不断,恐怕和这个专利有很大关系。

    专利这个词,他已经听到好多次了。

    一开始没当回事,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现在提到的次数多了,他也就意识到了专利的重要性。

    之前讲到瓦特发明蒸汽机时,就有时不时的提到专利。

    现在这个视频,又有几次提到专利一词。

    发明蒸汽火车的特里维西克放弃研究后,变卖了手中的专利。

    现在乔治斯蒂芬森也说到铁轨的专利情况。

    看到这里,他大致也明白专利是怎么一回事了。

    有人发明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后,就可以去申请专利,其他人就不能制造这个新东西。

    专利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还能利用这个专利赚钱。

    正可谓一举两得,令他都不得不佩服想出专利制度的人。

    英国之所以有各种发明创造,其中专利起了很大作用。

    正因为有专利的保护,英国的老百姓才能无所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从而使得社会发展进步。

    和英国专利制度一比,他的大唐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足。

    哪个商人要是有什么独门绝技,保管藏得死死的,根本就不可能拿出来示众。

    为了鼓励大唐老百姓也能大搞发明创作,他或许也可以制定属于大唐的专利制度。

    乔治斯蒂芬森出生的时候,英国已经有几百公里马拉轨道。

    斯蒂芬森多次拜访投资者,在工程师和资本家的联合推动下,决定采用蒸汽机车。

    有许多人反对,认为这违反教义,火车黑烟会破坏农田,让奶牛不出奶,要求用马拉货车。

    作为妥协,铺设轨道时没用枕木。

    而是将两根铁轨分别铺在石头基础上,运留马匹行走的空间。

    斯蒂芬森为项目准备的蒸汽火车运动号,和他之前的前辈特里维西克的新城堡号相比,改进了很多。

    连杆直接和车轮相连,省掉了齿轮组,采用两个气缸交替运动,避免了曲轴的死角。

    省掉巨大飞轮,在锅炉外包木材做了隔热层,减少热损失。

    他发现把废蒸汽排进烟囱,能够更好的拔风。

    他加高的烟囱,锅炉燃烧更火爆。

    隆重的通车仪式后,火车出发了,许多村民围观。

    斯蒂芬森操纵运动号蒸汽机车,牵引着

    满载煤炭、面粉和450名旅客的列车,总重达90吨,浩浩荡荡的启程。

    路上除了两次抛锚外,一切顺利,最快时达到24公里每小时。

    在火车刚出发时,一辆马车试图比比速度,没过多久就被抛在后面。

    这次铁路总长不过40公里,影响也不大,但这是一次极好的练兵。

    他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一个投资更大,更有影响力的新项目在向他招手了。

    蒸汽火车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的拉开。

    各朝的老百姓看到运动号蒸汽火车第一次试车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不由得纷纷露出欣喜的表情。

    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虽说和马车的时速差不了多少,但要知道蒸汽火车可不是马车需要休息。

    蒸汽火车只要一直添加煤炭,就能一直行驶在铁轨上,不知道疲累。

    而马车可远远不行,一般驾驶十多公里就需要休息一下,让马匹恢复体力。

    这样一对比的话,蒸汽火车的优势远比马车大得多。

    就好比从杭州到武汉,乘坐蒸汽火车的话,不用一天半就可以到达。

    可要是乘坐马车来往两地,算上晚上睡觉休息的时间,怎么着也需要天才能到达。

    如此强烈的对比,让各朝古人对蒸汽火车的前景非常看好。

    而且蒸汽火车和马车相比,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运载量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

    运动号蒸汽火车可以运输90吨的货物,这得需要上百匹马车才能完成。

    而且更加关键的是,蒸汽火车可以一次性运送数百上千名旅客,这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各朝的商人已经从蒸汽火车中看到了极大的商业价值,恨不得想要立马开通蒸汽火车。

    一旦可以开通蒸汽火车,不管是运输货物,还是运输旅客,都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

    工业革命中,利物浦与曼彻斯特迅速发展,运输量翻了几十倍。

    美国棉花先到利物浦,再用马车转运,成本很高。

    运河被私人垄断,价格长期谈不拢。

    利物浦最后提出修铁路,斯蒂芬森受邀成为工程负责人。

    这动了运河公司的蛋糕,他们各种造谣,诸如房屋烧毁、孕妇流产、奶牛发疯等。

    很多老百姓阻拦测量队,他们只好晚上工作。

    在技术报告会上,运河公司雇人挑毛病,发现斯蒂芬森报告中一座桥算错了标高。

    当时儿子不在,斯蒂芬森文化有限,把工作交给了小年轻,结果满盘皆输。

    报告被否了,斯蒂芬森惨被扫地出门。

    斯蒂芬森很郁闷,写信让儿子回来。

    好在达林顿铁路的成功运营慢慢恢复了声誉,铁路公司又来请他。

    斯蒂芬森父子终于重回项目,项目继续进行。

    一个沼泽地成了斯蒂芬森的心病,差点被逼疯。

    他穷尽办法,甚至想到浮桥。

    最后用原始手段,埋下大量焦油桶、灌木和石块,总算解决了问题。

    现代技术可以抽油换田,但在200年前确实很困难。

    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大量的技术创新。

    经过重重磨难,铁路终于完工了。

    刘彻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切,一个新事物想要发展,就必然会触动原有的利益团体。

    就正如斯蒂芬森所面对的,想要修建铁路,可却遭到运河公司的阻拦。

    毕竟铁路和运河属于竞争关系,修建铁路必然会侵犯运河公司的利益,也难怪运河公司会横加阻拦了。

    像这种因为利益冲突爆发的矛盾,他在朝堂见得太多了。

    一个新政策的制定,就无可避免的会引起原先利益集团的抵触,他也见怪不怪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不过铁路修建的事倒是提醒了他,大汉要是修建铁路的话,恐怕也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抵触,这是他需要格外注意的。

    毕竟一旦大汉全国联通铁路的话,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运输格局,得罪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是他倒也没有太过担心,相信有自己强势推广,没有哪个不开眼的胆敢横加阻拦。

    他对蒸汽火车异常重视,所以肯定不会允许有人阻拦铁路的修建。

    蒸汽火车不仅可以连接大汉境内各个州郡,极大的增强朝廷对全国各地方的控制。

    更重要的一点,他还指望铁路修到边境。

    如此一来,蒸汽火车就可以运送大量的士兵到边境去攻打匈奴。

    这时达林顿铁路通车已经三年了,火车和马车仍然在拉锯中。

    反对派依旧认为蒸汽机车比不上马车,快过19公里时速就会翻车。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观念,铁路公司决定重金比赛征集,地点在已经完工的雨山段,史称雨山机车竞赛。

    这是技术的比赛

    ,也是新旧观念的较量,很多人兴奋了,提出各种方案。

    有人提出减小摩擦的方法,一根丝线就能拉动汽车。

    有的计划用易爆的氢气,还有人提出不用燃料就能跑的永动机。

    靠谱的少,异想天开的多。

    但影响很大,宣传效果达到了。

    斯蒂芬森父子准备好了火箭号机车,老斯没上过学,但小斯受过正规教育,还能教父亲理论。

    父子俩大致有分工,老斯修铁路,小斯造火车。

    比起他们以前造的版本,火箭号的改进在这些方面。

    其一是小斯发明了火管锅炉,高温烟气通过25根管子,锅炉效率很高。

    其二是根据老斯的经验,把废蒸汽排进烟囱,加高烟囱,促进煤的燃烧。

    其三,他们上一个在达林顿铁路运行的机车,活塞是垂直的,速度快了就剧烈颠簸。

    火箭号的活塞成35度斜角,提高了稳定性。

    小斯回到英国后,先四处走访,把所有机车都打探了一遍才回家。

    父子俩信心十足,精心准备,等着比赛的到来。

    比赛开赛这天,观众竟然有一万多人,热热闹闹的,像是在开博览会。

    有五辆机车进入决赛,其中有一辆是来搞笑的。

    它其实是个遛马机,装个跑步机让马在上面跑,带动车辆前行。

    没跑多远把马累坏了,早早就退出了。

    真正的比赛在四辆机车中进行,过程没有悬念。

    其他机车在不停的修,不是锅炉爆了,就是出故障趴窝。

    唯有斯蒂芬森父子的火箭号,一如既往的稳定,没有出故障。

    顺利以19公里时速跑完全场,后来跑出了576公里的时速折服了众人。

    父子俩就此成功,登上人生巅峰。

    观众中有不少外国的铁路专家,蒸汽火车得到欧洲的青睐,各国都大力发展。

    英国20年后,铁路里程猛增到上万公里,形成新的运输格局。

    在火箭号蒸汽火车出来的那一刻,朱棣就赶紧示意眼前众多的工匠把图纸记录下来。

    这些工匠都是大明目前手艺最高超的大匠,为了让大明尽早出现蒸汽火车,他特意把这些大匠找来。

    和斯蒂芬森父子之前研制的运动号蒸汽火车相比,这次的火箭号蒸汽火车有了很大的改进,各方面的功能也更完善。

    他瞥了一眼那些大匠,见他们正在认认真真的动笔描画,他这才满意的微微一笑。

    蒸汽火车的重要性绝非一般,他必须让蒸汽火车行驶在大明两京十三省每一个角落上。

    他已经想好了,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就是北京到南京的两京铁路。

    一个是大明的都城,一个是大明的陪都,这两地方是大明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1830年,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铁路开通的第二年头。

    客运量增长极大,火箭号已经不堪重负。

    这年6月,由小斯独立完成的行星号机车开始运行。

    这次罗伯特斯蒂芬森将气缸水平放置,减少上下颠簸,位置转移到底部,布局更紧凑。

    使用卧式火管锅炉,内外火箱和烟箱制成整体。

    在锅炉顶端增加气包,使进入气缸的蒸汽更加干燥。

    在轮轴组合上,调换了动轮与从轮的位置,动轮在后,从轮变为导轮,运行更稳定。

    行星号大量出口,在欧洲被广泛仿制。

    直到19世纪末,在欧洲的支线上仍然可以看到行星号。

    罗伯特斯蒂芬森不仅能造蒸汽火车,也能建大桥。

    他在建设不列颠尼亚铁路桥中,进行了力学,材料,施工的研讨,促进了金属结构的应用。

    铆接熟铁,迅速成为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

    1848年,老乔治斯蒂芬森于67岁去世。

    罗伯特斯蒂芬森于11年后去世,时年58岁。

    作为伟人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

    在他们身后,火车帝国正在快速长大,迅速改变着城市和乡村面貌。

    人类社会像飞行运动的车轮一样,日新月异。

    各朝古人看到斯蒂芬森最后的埋葬地,多多少少有些触动。

    他们算是发现了,只要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死后就能葬入大教堂受到世人的供奉。

    之前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就是如此,死后葬入大教堂。

    现在创造蒸汽火车的斯蒂芬森也同样如此,也是葬于大教堂。

    生前做出伟大贡献,死后受到世人的香火供奉,流芳百世,这让他们羡慕不已。

    不过他们也知道,以瓦特和斯蒂芬森的功绩,得以名垂千古完全没问题。

    毕竟不管是蒸汽机,还是蒸汽火车,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变。

    从这一点来说,瓦特和斯蒂芬森的创造发明

    造福老百姓,老百姓敬仰他们也是应该的。

    视频最后的画面,各朝古人看到蒸汽火车极大的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让英国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他们也希望朝廷能够尽快研制出蒸汽火车,他们也想享受到蒸汽火车带来的便利。

    他们相信,在朝廷的努力和主播的帮助下,这一天会很快到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