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承包

作品:《我靠基建扭蛋机建设渔村

    如果说之前他们对应黎看法还停留在,开一种特别的叫民宿的客栈,有些想法的年轻小姑娘,现在就是一片惊为天人的赞叹。

    这一趟所有人也称得上满载而归,想知道的都知道了,心思沉淀下来,竟然还多了些游览大好河山,欣赏海边美景的兴致。

    渔村民风淳朴,村民们待人热情真挚,很容易就能和这群外来人打好关系。

    且在夏日炎炎的时候,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渔村,气温也不算很高,时常有轻柔的海风吹拂。

    让一群人都觉得流连忘返。

    不过在村中,最让人享受和喜爱的竟然是美食,海鲜的各色烹饪法以及渔村稻谷制作的各种面食。

    各种新奇的吃法,什么盐焗海虾,烤鱼,野菜火锅让人食指大动,也让一众人心甘情愿掏出银子为之买单。

    还有什么蟹黄酥,面点更是层出不穷。

    这完全得益于现在渔村有充足的粮食,应黎又教会了村民们烹饪各种美食的方法,为此她还特意打造了一批先进的厨房用具。

    也就在吃了两天左右的时间里,这群来客终于不淡定了,他们好像发现了一个现象。

    渔村的很多特色美食都用上了盐调味,并且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里面加的盐,并不像自己从前吃的那些大颗粒不好炒开,还味道显得苦涩的粗盐。

    难道一个小小的渔村,已经富庶到顿顿吃得上细盐的地步了?可是这也没道理啊,就算渔村人吃得起细盐,他们也不会将村子里的菜肴按照算得上低廉的价格售卖。

    为了解开疑问,有些人甚至到每家每户旁敲侧击打探消息,而令他们意外的是,家家户户的火房里都存放着相当一部分细盐。

    按照渔村每家每户的消费水平来看,他们显然不会拿出这么大一部分开销,放在采购细盐上。

    难道说是专门用来招待他们这些县里来的客人,村子人再好客,这也说不过去吧。

    正在大家满头雾水,认为这个村子藏匿者许多秘密的时候,应黎主动出面,说希望和他们谈一桩生意。

    也就是在这时候,应黎才将人带进了渔村的盐井。

    其实在村子里这段时间,许多人就已经注意到有不少村民早出晚归,但似乎又不是在忙碌田地里的活计。

    也就是想要搞清楚村子里的细盐来自何处,他们一群察觉到渔村饭菜上面诡异的部分人,生生在渔村多逗留了些时日。

    也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决定,让他们获得了其他提早离开的人没有得到的特殊待遇。

    参观了渔村的盐井以及制盐工艺。

    那方小小的盐井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是多么不可思议,尤其是那竹筒汲取上来的乌黑卤水,被采集到巨大的陶缸内,再添加一种白色的汁液煮至沸腾,再撇去浮沫,在大缸中不断熬煮,直到提炼出细白的盐结晶。

    这一幕幕差点儿把人都看傻了。

    不得不说任何食物有了盐的调味,都会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味道直接提升了还好几个档次。

    每年县里有些外来的游商都会携带大量的粗盐来到这里贩卖,毫无疑问次次都是赚得盆满钵满。

    这不能不说让他们眼红,可惜他们也只是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小商贩,就算在福宁已经算得上有钱有威望了,可放在周边别的县里,那自然就不够看了。

    要是真能够做上贩卖细盐的生意,先不提那教人眼红的暴利,就是放在每家每户都需要盐生活的份上,自己这身家地位都要水涨船高。

    明白了这座盐井的价值,他们看向盐井的眼神,甚至要比前几天好奇稻田的种植方法还要狂热。

    “正如大家所见,这座盐井的深度有三十几,仅仅依靠人力并不能够将卤水抽出来,所以就有了后边棚子里的那个,巨大的轮子一样的东西。”

    应黎耐心介绍起盐井的原理一系列的东西,包括抽取卤水用到的轮滑系统,倚靠黄牛拉动大大小小的轮滑组,而后轻而易举将深井的卤水抽出。

    一群人早就沉浸在这盐井的奇妙当中,这可以说是他们几十年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当然值得好好研究学习一二了。

    “唉,那这口熬煮卤水的大坛子里,加的这个白色的水是什么东西。”

    孙夫人轻易不开口,开口就问到了点子上。

    “妇人,可以凑近看看,兴许你就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

    孙夫人本来就有这亲自探索的想法,如今得到应黎的许可,自然毫不犹豫从旁边村民上下陶罐的梯子上手脚并用爬上去。

    低下一群人都颇为羡慕孙夫人能够得到允许,自己上前查看。

    刚刚凑近那坛子的白色汁液,孙夫人似乎就闻出来了它是什么东西。

    只是略微有些不可置信环视了四周一眼。

    低下翘首以盼的都是希望孙夫人能别卖关子,赶紧给他们解答的一群人,因为他们也实在等不及想知道这白色的汁液是什么了。

    孙夫人为了印证心头的猜想,伸手拨弄了些白色汁液凑到鼻子边深嗅。

    到最后甚至放在嘴边,直接尝了尝味道。

    “唉,夫人,不可!”

    这东西来路不明,怎么能随便放进口中品尝,万一有毒,岂不是要出人命?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担忧看着孙夫人,对她方才的兴味十分不赞同。

    不少责备的声音也响起来了,孙夫人也不在乎这点小小的责备,毕竟大家也是为自己的安危着想。

    直到舌头感受到那绵软醇香的口感,她方才确信自己刚才的猜测。

    “这,这好像是豆汁。应黎,这加豆汁是什么意思?”

    “不错,这就是豆汁。”

    “啊?”

    “竟然是豆汁。”

    “从没听说过……”

    之前福宁县里根本就没有哪个地方有盐井,直到在渔村见到能抽出黑色卤水的盐井,也算是让他们开了眼。

    所以他们对盐井还一知半解呢,只知道抽出来的卤水是可以熬煮出盐来的,但里面加豆汁是个什么做法,他们的确不懂。

    一时间周围的窃窃私语之声骤起,应黎也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这个豆汁的问题。

    等到这群人基本上确定自己想不出为什么之后,她才缓缓开口:

    “加豆汁,算是制盐的一个很平常的步骤,不是为了让盐更美味或者什么东西,大家可以看到盐井抽出来的卤水,起先是黑色的,而我们吃的盐,不管是粗盐还是细盐都是白色的,加豆汁就是为了把卤水里一些不能吃的脏东西过滤出来。来,看着这个沸腾的陶罐。”

    众人的目光跟着应黎的介绍聚焦到一个正在沸腾中的陶罐里,那正在咕噜噜冒泡的卤水在加过豆汁之后,颜色明显发生了变化。

    从之前的乌黑色变成了稍微还有些赫黄的颜色,上面还漂浮着大片大片好像是油渍一般的东西,看起来很倒人胃口。

    这跟他们的,村民家中已经熬煮成颗粒的雪白细盐截然不同。

    “大家看到了上面这层漂浮的褐色分泌物了吗,油乎乎的样子,这其实就是卤水里不能吃的坏东西,需要加入豆汁才能将这些坏东西结成块,方便捞出来。”

    “原来如此!”

    自然又是迎来阵阵惊呼。

    应黎明白单靠自己是根本没办法完全将贩盐的门路打开的,而这群做了几十年生意的人就不一样了。

    她完全可以依靠他们帮助自己打开商路,让这群浸淫商道几十年的老江湖成为贩卖细盐的中间商,各取所需。

    贩盐是个不小的声音,看着目前这口盐井的出盐量来看,如果有足够的人力支撑,昼夜轮换工作,变量还能翻上几番。

    到时候也许不仅能够在当地销售细盐,赚上一笔,说不定还能将市场开拓到其他县里。

    况且盐这个东西,它家家户户都会需要,且消耗不低,生意定然能够长久做下去。

    不过这么大的生意,也意味着需要不少的资金人力投入,他们还需要回去考虑清楚。

    没有人在当时就发话,确定这桩生意,不过应黎也不急,只要有些商业头脑都会知道,这贩盐的买卖几乎稳赚不赔。

    果然没等应黎回到家歇息会儿,就有人陆陆续续来找她商议盐井买卖的事情。

    应黎的想法自然是盐井可以直接承包出去,但是必须答应自己要保留村子里部分村民的工作,给他们发放工资。

    另外需要缴纳承包费用和购买细盐的优先资格。

    这个要求算不上过分,并且应黎直言这个盐井的承包费用可以商量。

    她所求一部分是利不假,但她更想博一个名声,毕竟有任务在身,她也是情非得已。

    一连打发了几个来询问这盐井细节的人之后,应黎终于消停下来,能够稍作歇息。

    最近几天她也累得够呛,实在是这群人来,她急匆匆的又是忙活盐井,又是搞民宿,又是教村民们做美食。

    就为了增加渔村知名度,希望村子能从这群外来人的嘴中,传到别处。

    为了完成任务,应黎可谓煞费苦心,甚至几个月都顾不上关心凌云道的小情绪,她明显感觉出凌云道因为自己的冷落,有些不高兴。

    过了这两天,她打算好好奉承一下自己这位锦鲤金主。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说之前他们对应黎看法还停留在,开一种特别的叫民宿的客栈,有些想法的年轻小姑娘,现在就是一片惊为天人的赞叹。

    这一趟所有人也称得上满载而归,想知道的都知道了,心思沉淀下来,竟然还多了些游览大好河山,欣赏海边美景的兴致。

    渔村民风淳朴,村民们待人热情真挚,很容易就能和这群外来人打好关系。

    且在夏日炎炎的时候,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渔村,气温也不算很高,时常有轻柔的海风吹拂。

    让一群人都觉得流连忘返。

    不过在村中,最让人享受和喜爱的竟然是美食,海鲜的各色烹饪法以及渔村稻谷制作的各种面食。

    各种新奇的吃法,什么盐焗海虾,烤鱼,野菜火锅让人食指大动,也让一众人心甘情愿掏出银子为之买单。

    还有什么蟹黄酥,面点更是层出不穷。

    这完全得益于现在渔村有充足的粮食,应黎又教会了村民们烹饪各种美食的方法,为此她还特意打造了一批先进的厨房用具。

    也就在吃了两天左右的时间里,这群来客终于不淡定了,他们好像发现了一个现象。

    渔村的很多特色美食都用上了盐调味,并且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里面加的盐,并不像自己从前吃的那些大颗粒不好炒开,还味道显得苦涩的粗盐。

    难道一个小小的渔村,已经富庶到顿顿吃得上细盐的地步了?可是这也没道理啊,就算渔村人吃得起细盐,他们也不会将村子里的菜肴按照算得上低廉的价格售卖。

    为了解开疑问,有些人甚至到每家每户旁敲侧击打探消息,而令他们意外的是,家家户户的火房里都存放着相当一部分细盐。

    按照渔村每家每户的消费水平来看,他们显然不会拿出这么大一部分开销,放在采购细盐上。

    难道说是专门用来招待他们这些县里来的客人,村子人再好客,这也说不过去吧。

    正在大家满头雾水,认为这个村子藏匿者许多秘密的时候,应黎主动出面,说希望和他们谈一桩生意。

    也就是在这时候,应黎才将人带进了渔村的盐井。

    其实在村子里这段时间,许多人就已经注意到有不少村民早出晚归,但似乎又不是在忙碌田地里的活计。

    也就是想要搞清楚村子里的细盐来自何处,他们一群察觉到渔村饭菜上面诡异的部分人,生生在渔村多逗留了些时日。

    也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决定,让他们获得了其他提早离开的人没有得到的特殊待遇。

    参观了渔村的盐井以及制盐工艺。

    那方小小的盐井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是多么不可思议,尤其是那竹筒汲取上来的乌黑卤水,被采集到巨大的陶缸内,再添加一种白色的汁液煮至沸腾,再撇去浮沫,在大缸中不断熬煮,直到提炼出细白的盐结晶。

    这一幕幕差点儿把人都看傻了。

    不得不说任何食物有了盐的调味,都会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味道直接提升了还好几个档次。

    每年县里有些外来的游商都会携带大量的粗盐来到这里贩卖,毫无疑问次次都是赚得盆满钵满。

    这不能不说让他们眼红,可惜他们也只是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小商贩,就算在福宁已经算得上有钱有威望了,可放在周边别的县里,那自然就不够看了。

    要是真能够做上贩卖细盐的生意,先不提那教人眼红的暴利,就是放在每家每户都需要盐生活的份上,自己这身家地位都要水涨船高。

    明白了这座盐井的价值,他们看向盐井的眼神,甚至要比前几天好奇稻田的种植方法还要狂热。

    “正如大家所见,这座盐井的深度有三十几,仅仅依靠人力并不能够将卤水抽出来,所以就有了后边棚子里的那个,巨大的轮子一样的东西。(s)?()”

    应黎耐心介绍起盐井的原理一系列的东西,包括抽取卤水用到的轮滑系统,倚靠黄牛拉动大大小小的轮滑组,而后轻而易举将深井的卤水抽出。

    一群人早就沉浸在这盐井的奇妙当中,这可以说是他们几十年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当然值得好好研究学习一二了。

    “唉,那这口熬煮卤水的大坛子里,加的这个白色的水是什么东西。?[(.)]??来?.の?.の看最新章节.の完整章节?()?()”

    孙夫人轻易不开口,开口就问到了点子上。

    “妇人,可以凑近看看,兴许你就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

    孙夫人本来就有这亲自探索的想法,如今得到应黎的许可,自然毫不犹豫从旁边村民上下陶罐的梯子上手脚并用爬上去。

    低下一群人都颇为羡慕孙夫人能够得到允许,自己上前查看。

    刚刚凑近那坛子的白色汁液,孙夫人似乎就闻出来了它是什么东西。

    只是略微有些不可置信环视了四周一眼。

    低下翘首以盼的都是希望孙夫人能别卖关子,赶紧给他们解答的一群人,因为他们也实在等不及想知道这白色的汁液是什么了。

    孙夫人为了印证心头的猜想,伸手拨弄了些白色汁液凑到鼻子边深嗅。

    到最后甚至放在嘴边,直接尝了尝味道。

    “唉,夫人,不可!(s)?()”

    这东西来路不明,怎么能随便放进口中品尝,万一有毒,岂不是要出人命?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担忧看着孙夫人,对她方才的兴味十分不赞同。

    不少责备的声音也响起来了,孙夫人也不在乎这点小小的责备,毕竟大家也是为自己的安危着想。

    直到舌头感受到那绵软醇香的口感,她方才确信自己刚才的猜测。

    “这,这好像是豆汁。应黎,这加豆汁是什么意思?”

    “不错,这就是豆汁。”

    “啊?”

    “竟然是豆汁。”

    “从没听说过……”

    之前福宁县里根本就没有哪个地方有盐井,直到在渔村见到能抽出黑色卤水的盐井,也算是让他们开了眼。

    所以他们对盐井还一知半解呢,只知道抽出来的卤水是可以熬煮出盐来的,但里面加豆汁是个什么做法,他们的确不懂。

    一时间周围的窃窃私语之声骤起,应黎也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这个豆汁的问题。

    等到这群人基本上确定自己想不出为什么之后,她才缓缓开口:

    “加豆汁,算是制盐的一个很平常的步骤,不是为了让盐更美味或者什么东西,大家可以看到盐井抽出来的卤水,起先是黑色的,而我们吃的盐,不管是粗盐还是细盐都是白色的,加豆汁就是为了把卤水里一些不能吃的脏东西过滤出来。来,看着这个沸腾的陶罐。”

    众人的目光跟着应黎的介绍聚焦到一个正在沸腾中的陶罐里,那正在咕噜噜冒泡的卤水在加过豆汁之后,颜色明显发生了变化。

    从之前的乌黑色变成了稍微还有些赫黄的颜色,上面还漂浮着大片大片好像是油渍一般的东西,看起来很倒人胃口。

    这跟他们的,村民家中已经熬煮成颗粒的雪白细盐截然不同。

    “大家看到了上面这层漂浮的褐色分泌物了吗,油乎乎的样子,这其实就是卤水里不能吃的坏东西,需要加入豆汁才能将这些坏东西结成块,方便捞出来。”

    “原来如此!”

    自然又是迎来阵阵惊呼。

    应黎明白单靠自己是根本没办法完全将贩盐的门路打开的,而这群做了几十年生意的人就不一样了。

    她完全可以依靠他们帮助自己打开商路,让这群浸淫商道几十年的老江湖成为贩卖细盐的中间商,各取所需。

    贩盐是个不小的声音,看着目前这口盐井的出盐量来看,如果有足够的人力支撑,昼夜轮换工作,变量还能翻上几番。

    到时候也许不仅能够在当地销售细盐,赚上一笔,说不定还能将市场开拓到其他县里。

    况且盐这个东西,它家家户户都会需要,且消耗不低,生意定然能够长久做下去。

    不过这么大的生意,也意味着需要不少的资金人力投入,他们还需要回去考虑清楚。

    没有人在当时就发话,确定这桩生意,不过应黎也不急,只要有些商业头脑都会知道,这贩盐的买卖几乎稳赚不赔。

    果然没等应黎回到家歇息会儿,就有人陆陆续续来找她商议盐井买卖的事情。

    应黎的想法自然是盐井可以直接承包出去,但是必须答应自己要保留村子里部分村民的工作,给他们发放工资。

    另外需要缴纳承包费用和购买细盐的优先资格。

    这个要求算不上过分,并且应黎直言这个盐井的承包费用可以商量。

    她所求一部分是利不假,但她更想博一个名声,毕竟有任务在身,她也是情非得已。

    一连打发了几个来询问这盐井细节的人之后,应黎终于消停下来,能够稍作歇息。

    最近几天她也累得够呛,实在是这群人来,她急匆匆的又是忙活盐井,又是搞民宿,又是教村民们做美食。

    就为了增加渔村知名度,希望村子能从这群外来人的嘴中,传到别处。

    为了完成任务,应黎可谓煞费苦心,甚至几个月都顾不上关心凌云道的小情绪,她明显感觉出凌云道因为自己的冷落,有些不高兴。

    过了这两天,她打算好好奉承一下自己这位锦鲤金主。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