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1章 第 181 章

作品:《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父子两个,虽然暂时没有找到克制李洵的办法,却在杨朔的折子里发现了另一个有用的消息。

    “父皇,杨朔说李洵换回了所有大启的百姓士兵还有和亲公主,这是不是意味着,六姐也在其中?”

    嘉佑帝精神一振。

    六公主……他一时间竟没有想起来,这贱|人手中掌握着震天雷的配方,若能把她弄回来,岂不是意味着大启也有震天雷了吗?

    哪怕震天雷如今比不上李洵的新武器,却不会像先前一样毫无还手之力。

    “李洵恐怕不会轻易同意把你六姐交出来。”

    这是必然的,换谁都不愿意。

    七皇子道:

    “光明正大索要,他自然是不会给。但只要我们的人进了城里,却可以想别的办法。人若弄不出来,把配方拿到也行。”

    嘉佑帝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只需要用上一些好手,混进李洵的城里,便可以使些手段将李明月偷出来。

    “好极了!就按你说的办!”

    至于要想什么办法进城,七皇子道:

    “传旨吧,册封李洵为亲王。”

    传旨的钦差是可以带仪仗队进城的。

    嘉佑帝有些不情愿:

    “如此一来,他依然是你们兄弟几人里身份最高的。”

    先前为了树立新的靶子,他将三皇子和四皇子弄去办差,也先后册封了郡王。

    比起李洵当初千辛万苦立功才获得的郡王封爵,另外两位皇子只是走了个过场。

    如今若让李洵成了亲王,那他这个皇帝但凡有了个好歹,李洵不管从身份的尊贵还是序齿,都是最名正言顺的继位者。

    七皇子劝道:

    “父皇,有舍才有得。册封了亲王,让世人都看到朝廷对他的恩宠与重视,他还有什么借口谋反?”

    嘉佑帝被说服了。

    行军打仗都讲究个师出有名,若朝廷看起来待李洵优厚,李洵拿什么为借口攻伐朝廷?

    这也是能暂时稳住李洵的办法。

    接受了七皇子的建议,嘉佑帝心怀大慰。

    七皇子果然是最像他的,年纪轻轻就足智多谋。

    同时也是最孝顺的,其余皇子哪个不是各怀鬼胎,也只有柔妃给他生的七皇子,才是全心全意为他这父皇着想,全无一点私心的。

    *

    李洵在西戎王庭虽说只是暂时停留休整,却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百姓们安置得如何了?”

    李洵将林乐庆召来,询问情况。

    他们先后接收了几十万作为人质的百姓,第一批次的在蕃平和长宁,第二批次的在王庭与长宁中间的一个部落城,第三批次便暂时安置在了王庭。

    在王庭接收的这一批人有十几万。

    如此多的人口,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再带回长宁。

    一方面是因为路途上需要耗费不少粮食,回去后,长宁已经被

    西戎大军糟蹋得不成样子(s)?(),

    如今临近冬天()?(),

    要解决这些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个大问题。

    另一方面?()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洵赶走了这半幅西戎领土上的西戎人(s)?(),

    也需要人口来填充这空荡荡的土地。

    西戎那边在迁移的时候,那些未被李洵占领的部落,基本上都趁着李洵人手不足,把牲畜与其他容易搬走的财物带着跑了。

    但那些被占领过的城池,留下来的牲畜与粮食,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

    牲畜是需要人照料的,地里的粮食也需要人收割。

    所以这些救回来的百姓们,李洵打算直接安置在西戎领土上,也能省去今后一部分人口迁移的花费。

    林乐庆回禀道:

    “王庭附近的粮食,都组织百姓们抢收回来了,还没来得及晾晒脱粒。属下估算了一下,五万石是有的。”

    先前李洵路过王庭的时候就发现了,西戎人也是会选择一部分适合耕种的土地进行种植的,王庭附近的土地平坦,倒是有不少农田。

    他这一场战事,搅得王庭附近的西戎平民无法收割粮食,所以即使过了收割的季节,粮食也还在地里。

    好在这个季节不怎么下雨,晚了半个月也依然可以抢收回来不少的粮食。

    因此,李洵先前便下令,让林乐庆接收了人质,大体确定身份后,便组织人手先把粮食收割回来。

    “五万石也不错,至少这些百姓越冬的粮食有了。”李洵对这个收获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是白来的,五百万斤,省着点吃,这十几万百姓至少不会在这个冬天被饿死。

    林乐庆却对此不太满意,抱怨道:

    “郡王,那些西戎蛮子是真不会种地!种的地方倒是老宽了,粮食却长得稀稀拉拉,割起来真是费工夫!他们种的东西属下以前也没见过,都不知道咋吃。”

    李洵闻言,露出笑意。

    “西戎历来不擅耕种,能想着种点主食都不错了,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那东西叫青稞,跟中原的小麦差不多吃法。”

    林乐庆神色一喜:

    “跟小麦差不多啊,那倒是好东西!”

    李洵嘱咐道:

    “那些青稞不能全吃了,得挑一部分颗粒饱满的留种,明年我们的人也种它。到时候让周如植来看看,或许能产量更高些。”

    除此以外,李洵还知道,西戎这半边江山,虽说海拔较高,除了种植青稞,还适合种植豌豆和一些药材,倒是可以好好规划利用起来。

    说完粮食收割,李洵又问起牲畜的收获。

    林乐庆道:

    “找到了七万只羊,两万头牛,七千匹马。西戎蛮子太狡猾了,他们走的时候把牛羊全部赶到野外,能找到这些也费了不少时间。”

    哪怕王庭不以畜牧业为主,这个数量相对于王庭附近牧场的规模来说,还是太少了。

    但人手有限,暂时也只能如此。

    李洵这里又带回了十万左右的百姓,核查完身

    份后,便带到了王庭副城进行安置。

    给所有人分配了城里现成的石屋,调拨了粮食,然后组织他们出去捡柴火,割草,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清点完战获,安排完百姓,李洵给林乐庆留下四万兵马,令他负责防御西戎进犯,便带着八千兵马以及其他交换回来的人质赶往蕃平。

    目前的蕃平,已经不再是抵御西戎的要塞,但它对李洵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为它的北边囤积着大启的十几万兵马,东边也是大启的郡县。

    东边那些郡县,虽说嘉佑帝名义上已经允许李洵带兵通行,毕竟还没到他的口袋里。

    他必须在嘉佑帝派下重兵之前,吞下通往肃城的郡县,不然长宁和蕃平便会成为孤城,很难获得来自肃城大本营的补给。

    要占据这些地方,以他目前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为对付西戎,他总共带出来了八万人马。

    这对于他的总兵力来说,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

    肃城,河原,河陵等地的兵力基本上被抽掉了十分之九。只留下一成的人手维护治安。

    北戎草原上的人手也差不多,林乐庆带走三万人,剩余的人手也极少。

    当然,北戎那边才初步收复,还是要更谨慎些的。

    所以李洵给刘渊传令,让他那边暂时抽调两万兵马北上,前往北戎边境换防。

    这两方兵马一去一来,是有空窗期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但当时要出其不意,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西戎王庭,只能出此下策。

    如今没有消息送来,他便只当没问题。

    *

    李洵回到蕃平,伍汲便第一时间前来迎接,向他汇报手头的工作:

    “郡王,百姓基本都安置下去了,返回原籍只怕难以过冬,属下便让他们留在了城里集中居住。还组织特人手耕种了一部分蕃平与长宁的良田,虽说时节晚了些,明年多少应该有些收获。()?()”

    这是李洵未曾吩咐过的,伍汲深知李洵对农事的重视,每拿下一地,便会争分夺秒地组织百姓进行耕种。

    伍汲估算着收集来的战获和目前的人口,便知道粮食缺口不小。

    即使没有李洵的吩咐,也来不及进行分地工作,他也无师自通地直接组织百姓们直接选择良田耕种,尽可能地弥补粮食缺口。

    这让李洵很意外,却也格外满意。

    “不错,正是该这样安排!交到你手里的事,就没有让本王不放心的。()?()”

    李洵笑着夸赞道。

    这对伍汲来说,却是从未有过的高度赞扬,心下大喜,面上却尽可能沉稳地道:

    “郡王谬赞,全赖您耐心指点,才有属下的今日!⒄[(.)]⒄?来⒄.の⒄.の看最新章节.の完整章节⒄()?()”

    李洵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含鼓励:

    “你悟性很好,多学多悟,以后才好为本王分担更多。()?()”

    不管是情报还是作战,甚至民生安排,伍汲都做

    得很好,在他手下所有人里的表现是一等一的,完全可以主政一方且担当大任。

    李洵觉得,再加以培养,他甚至可以直接将伍汲留在西疆,替他掌控西戎的半壁江山。

    伍汲这样精明的人,如何听不出李洵话里的暗示,心中激动不已,脸上也露出红光来。

    “属下一定不负郡王期望!”

    稍微平复了心绪,伍汲又汇报起了另一件事。

    先前李洵传讯回来,让他派人去长宁取出严峥所说的兵册副本,核对那些作为人质换回来的长宁降兵的身份,这事他已经完成了。

    通过兵册对比,确实发现了几个可疑人员,从营指挥使到普通士兵都有。

    那彦图主要将人手安插在了吃空饷的编制里,有了兵册,倒是很容易发现端倪。

    “不过,属下也不敢保证西戎没有别的安排,担心这些人混入军中坏事,目前暂且把他们单独安置着,在城南划了一片地让他们去集中耕种。”

    这安排,也是符合李洵心意的。

    他对这些降兵也同样有顾虑。

    哪怕接回了这些人,一路上李洵也对一直对他们有所防范,没收了所有人的武器,用绳子拴住每个人的左手,让他们列队行走。

    哪怕人手紧缺,他也没起用这些兵。

    “你做得很好。”

    见郡王认可了他的做法,伍汲又道:

    “郡王,这些人到底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军,哪怕战力和身体素质不如咱们麾下的人,却比现招来的新兵要很好很多,一直放着不用也很浪费,您看是不是还得想办法把他们编入军中用起来?”

    李洵对此早有自己的规划,闻言道:

    “身为叛兵,不可能直接给他们正规军的待遇。待核查完身份,便暂时将他们编做厢军,送到山下去修缮通往肃城的官道吧。”

    若他毫无芥蒂地接纳了这些曾经的叛兵,那些誓死抵抗西戎而牺牲的人,又该置于何地?

    他的军队,绝不能纵容随意投降的风气。

    身为军人,便要有牺牲性命也寸土不让的觉悟。所以,哪怕他们的选择是被西戎胁迫,也不能轻易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