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48 章

作品:《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一番话,让新归附的刘渊父子对李洵的行事作风都有了全新的了解。

    想起自己曾经的计划,刘瑾请示道:

    “郡王,既然您不反对臣的做法,那秦川平原的百姓们,如今是不是可以派兵护送回乡了?”

    没想到李洵却是摆了摆手,道:

    “再等几日。”

    刘瑾大为不解:

    “为何?此事难道不应该越快越好吗?”

    李洵见他急切的样子,深知这位刘家的少将军,对嘉佑帝是积怨已久,只恨不得立刻让其声名狼藉。

    但李洵并不受这样的情绪左右。

    哪怕是他自身,虽然也会因为原主的情绪,对嘉佑帝的种种无情不公生出怨怼愤恨之心,却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你低估了本王那位父皇的无耻,也高估了百姓们的胆量。单把停战国书上的条款宣扬出去,只怕也无法达到你预想中的结果。”

    名声,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一个帝王是否地位稳固的决定因素。百姓也不会因为一个帝王名声不好,就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行反叛之举。

    哪怕皇帝卖国,只要火不是立刻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也是不会有太多人为之拼命的。

    哪怕因此家破人亡,可这把火已经烧过了。

    乱世中活下来的许多人,已经被苦难磋磨得麻木,没留下多少感情。能让大多数人拼命的,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

    听到李洵言之凿凿的判定,刘瑾很失望:

    “怎么会……这么好的把柄,竟是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吗?”

    刘渊仔细分析着谈判一事的前后发展,有些不确定地道:

    “您的意思是说,即使此事闹大了,陛下也会将签订国书之事推到旁人身上,以保自身名节?”

    这事放在正常人身上,他不是想不到这样的发展,他不敢相信的是,一国之君,会如此没担当。

    毕竟刘渊并不知道嘉佑帝曾经做过的那些事,在他心中,嘉佑帝即使有心胸狭窄又昏庸无能,却仍旧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帝王的威严与尊贵是有的。

    九五之尊,岂能如无耻小人般鬼祟猥琐,一点人君的风度都没有。

    李洵道:

    “拭目以待吧,京城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虽说没有给个肯定的答复,其实也差不离了。

    刘瑾琢磨着父亲和郡王的对话,很快反应过来:

    “郡王的意思是,单宣扬国书不能见效,是不是还要配合其他举措?可有什么需要臣下效劳的?”

    李洵露出赞许的笑意。

    这样好的把柄送到手里,他当然不会不用。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他不仅要取,还要捞一把大的。

    “目前不需要你们额外做什么,让百姓再留几日即可。”

    见他似乎已经有了主意,刘瑾顿时放下心来。

    不知道为什么,哪怕是才在郡王手下做事,他也依旧觉得慎郡王莫名给人一种强大的安全感,仿佛不管他说什么,都一定能做到一般。

    *

    得知慎郡王驾临,全军上下都十分期待。

    在众人的期盼中,第天一早,刘渊大将军便召集全体士兵在校场集合,举行检阅与犒赏仪式。

    经过一天多的准备,李洵的护卫营已经熟门熟路地布置好了场地,准备好了犒赏用的钱财。

    一营又一营的士兵们,在各自的营指挥使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校场,竭力展示着自己最好的军容军貌。

    每到一营,便由其营指挥使率众向高台上的李洵行礼,并且报上自己的姓名与所属营的番号,让李洵将中层的将领们认了个脸熟。

    所有人集结完毕,李洵站在高台向士兵们训话:

    “尔等诚心归顺于本王,本王也将待尔等如子民。本次战功犒赏,你们可与本王麾下士兵享受同等待遇,每个人头两贯钱,伤残死亡抚恤也采纳同等标准。”

    “多谢郡王!”

    众士兵齐声道,脸上闪烁着兴奋的红光。

    虽说前头许多北戎蛮子都是靠着郡王的震天雷给解决的,但他们也没少杀敌人,平均下来一人一个人头是有的。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相当于多发了两个月的军饷了,一下子多拿这么多钱,怎能叫人不开心。

    李洵紧接着又道:

    “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本王麾下的第十军至十四军,从此改易旗帜服饰,一应军规与训练方式,与军饷待遇,皆与一至九军等同。”

    “月后统一考核定等,能拿到多少军饷,享受哪个等级的餐饮服饰,便看你们这个月的表现了。本王希望所有人都记住,本王要的兵,不仅要骁勇善战,令行禁止,还要爱护百姓,团结一心!”

    说完,他便让亲兵大声向众人强调了一遍新的军规。

    坚决服从指挥,不可欺压百姓,不可调戏奸|□□人

    ,不可私藏战获,上官不可在违反军规以外的范围体罚士兵,不可对士兵索要孝敬……

    “这些军规,以后会张贴到营房,让大家每日背诵,也望众位将军规牢记于心,本王赏罚分明,任何人胆敢触犯军规,都绝不容情!”

    他语气严厉,众人也心头凛然,齐声应是。

    严肃的训话环节后,便是犒赏。

    待众士兵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犒赏,李洵又让他们分批次休假,每个兵可以有一天假回去和家人团聚,同时还向他们宣布了即将在天沙,鼎德二地施行新的土地,赋税徭役政策,让士兵们回去告知家人邻居,尽快到官府进行人口与田产登记。

    之所以要重新登记,便是为了确认因为战争造成的无主田地,对田产进行重新分配。

    这次李洵来的时候,便将主持分田地的文官也带过来了,为的便是尽快分田地,抓紧时间赶上夏季的耕种。

    于是,这一天,原籍在天沙城的士兵们,便率先带着自己丰厚的犒赏,以及要分田地的好消息,欢天喜地地回去和家人团聚了。

    接连几日,各大街口都排着长龙进行土地田产登记。

    而一车又一车的铁农具,种子,成群结队的牛马,也络绎不绝地从北门运送到衙门里。

    本地百姓们看得个个喜笑颜开。

    因为他们已经从城中的告示和自家当兵的亲人邻居那里知晓,这些都是要发放给他们的。

    有了这些,这个冬天他们便不会再忍饥挨饿了!

    郡王要给百姓分田地,免费发放农具,种子与租借耕牛的消息,很快便在全城范围内传遍了,连那些被临时安置在城中的才解救出来的军奴们也知道了。

    被抓来做军奴的,绝大多数都是贫苦百姓。

    这一年多以来,因为战火席卷到秦川平原,很多大户人家听说消息早就跑得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走投无路的底层百姓。北戎大军来抢劫时,遭殃的也是他们。

    他们手中几乎都没什么恒产,种地也是靠向大户租赁,一年忙到头,甚至连填饱肚子都困难。

    拥有自己的一亩分地,是许多贫苦百姓一辈子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东西。

    如今,天沙城的百姓们,却是只要凭户籍文书,就能每人分到五亩地,甚至连家里的丫头片子也一样能分。

    哪家没有四五口人呢,这样一算,竟是家家户户都至少能拿到二十亩地。

    甚至要是多生几个孩子,不论男女,都能拿

    到更多。

    二十亩那是什么概念

    村里有个二十亩地的

    家里的儿子说媳妇儿都要让人高看好几眼

    闺女们抢着想嫁的那种殷实人家

    许多人家几代人也攒不出这么多家产来!

    因为归入了郡王治下

    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能立刻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也就算了

    他们还能免费领到铁农具和种子

    每个村甚至还有几十头耕牛让大家轮番借用。

    就这些条件

    放在地主们那里不收个六七成租子能打得住吗?

    但在天沙城

    如此优厚的条件

    却只需要交两成税负!

    而且

    据说在慎郡王治下的所有郡县都是这样的

    其他地方归入郡王治下比较早

    百姓们早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不仅吃得饱穿得暖

    甚至因为慎郡王打下了北戎草原

    抢来了吃不完的牛羊

    家家户户甚至还能以比小麦还低的价格买羊肉。

    据说如今的肃城等地

    满城肉香。

    来自秦川平原的百姓们

    时常聚集在街道两边

    看着那些源源不断运送进来的牲畜

    农具与种子

    看着那些排着长队领取土地的天沙城百姓

    眼中羡慕的目光如有实质。

    关于肃城等慎郡王治下的各种优越条件

    因为这样的聚集

    一次又一次地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

    便导致他们越看越心里泛酸。

    也不是说他们如今在天沙城过得不好

    他们其实一天能领到两顿救济粥

    比以前在老家还吃得好。

    而且郡王还专门发了政令

    安置他们这些被抓做军奴的外地百姓:

    等这边腾出人手来

    就会派军队护送大家回乡

    一路饮食都有郡王府提供

    他们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回去的路费

    也不用担心沿途遇到匪徒。

    对他们这些外地人委实是仁至义尽。

    可这一对比

    就实在是太扎人心窝子了!

    同样是人

    别人能免费分田地

    即将过上富裕殷实的好日子

    而他们

    ?画星河)

    却只能继续回去忍饥挨饿

    被地主盘剥

    被官府欺压。

    “我们要是能留在慎郡王治下该多好啊!”

    许多人都不由自主这样说着

    想拉些同伴一起为之想想办法。

    “做啥美梦呢

    咱们又不是天沙城的人

    只能回自己家乡去。”

    “听说郡王治下以前还接收流民呢

    现在估计是人多了

    地不够分

    就不收了。”

    “唉

    没赶上好时候啊。”

    说起这事

    许多人都是后悔不迭。

    渐渐地

    人群中却有了新的声音:

    “你们说

    要是咱们老家的郡县也归顺了慎郡王该多好啊!这样我们回到家乡也能享受郡王治下的种种好处了!”

    这话简直一语惊醒梦中人。

    众人纷纷醒悟。

    对啊

    要是他们的家乡也归入慎郡王治下

    那他们完全不用背井离乡

    在自己家乡就能分到田地

    过上轻徭薄赋

    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而且

    他们的家乡地处秦川平原

    千里沃土

    那分到的田地基本都是上等良田

    可比天沙鼎德这样的边陲之地好多了!

    皇帝只会割地赔款卖国

    让戎族蛮子随意对他们烧杀抢掠

    然后用繁重的徭役赋税压榨他们。

    慎郡王却是能征善战

    能轻易打得北戎蛮子全军覆没

    还对百姓好

    轻徭薄赋

    分给百姓农具种子

    一心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该跟着谁

    还用犹豫吗?

    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

    一经被提出

    便迅速在许多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瞬间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