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5章 争奪

作品:《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535章 争奪
    “真的死了?不不,真的駕崩了?”蘇晟再次向信使确認。
    信使道:“是。”眼巴巴地等着蘇晟放行。
    蘇晟命人供了他些食水,給他換了新馬。信使只當他是個忠臣,豈料信使前腳剛走,蘇晟一摸後腦勺:“嘿!死得可真不是時候啊,正準備給姥做壽呢……”
    祝纓一向活得簡單,也不追求大做生日。當年做丞相的時候就是如此,回到梧州之後也沒這個愛好,多半是與親近的人一起吃個飯。以前有張仙姑、花姐張羅,她也就默認了,自二位過世之後,她自己就不提了。
    但是杜大姐給記着了,掐指一算,來年祝纓整壽,這可是個大事兒,必得做的!杜大姐與蔣寡婦二人在府裏事務漸少,便将一顆心撲在了這件事上。外面祁娘子、蘇喆、祝煉等人也記着這件事,私下串連了一回,都覺得應該大做一場。
    兩撥人到了祝纓面前,祝纓卻認為不必勞師動衆。還與之前一樣,就當時在幕府的人,大家一起吃個飯就得了。衆人的嘴是說不服她的,她就覺得這事兒麻煩,又費錢,現在安南正在提倡節儉,大家要做的事也還很多。
    林戈見說她不動,便請劉遨出馬。別人都是祝纓一手養大或者提拔起來的,劉遨不一樣,她雖年輕卻是後來的,且頗受重視。劉遨聽罷,也覺得這場壽應該做。這年月,有這樣的壽數很難得,更難得的是身體也還好。祝纓的生活也有些寡淡,看起來幹的都是大事,劉遨總覺得她有點孤獨、有點冷,暖和暖和也是好的。
    劉遨便游說祝纓:“蕭何建未央宮,也不是為了奢侈,大夥兒給您慶壽也是同樣的道理。安南設鎮之後,辦的大事兒譬如太夫人之葬,都是喪事,還沒辦過喜事呢。上下官民人等,也借這個機會樂一樂。又在正月,也不耽誤農時……”
    祝纓這才同意了,但要求不要浪費。
    巫仁自告奮勇:“我盯着,不會的。”
    項安也說:“一應用物,壽宴之後能再作他途的,我們都先規劃好。”
    祝纓也只好由他們去了,她自己是不在乎的,但劉遨說得也是,不能讓整個安南陪着她沒喜氣。蘇晟在北關,難免有油水,正準備給祝纓的壽禮呢。他才跟過往商人訂了一尊玉雕的麻姑獻壽,他妻子覺得這些東西未必能夠出采,趙蘇、項安等人,哪個不熟悉北貨呢?
    夫婦二人正為這事兒着急,眼看日子一天一天往後走,一旦過了年,生日就在眼前了。
    大家都這麽在意準備一件喜事,皇帝死了,這不給人添堵麽?雖然安南也沒幾個人很在意皇帝的生死就是了。
    他匆匆走回家,媳婦兒卻不在家。這是一位附近小寨出身的姑娘,比蘇晟小了七歲,在劉昆手下學了一陣,又在劉衍手下做事,最後被幕府錄用,派到北關上來查賬,挑出蘇晟若幹錯處。蘇晟因此被提到幕府去解釋,險些被解職。最後查出并非故意,卻也挨了二十鞭子。
    此後也不知道兩人怎麽走到一起的,反正蘇晟落下了聽老婆話的毛病。
    他轉出門來,遇到一隊販布的商人,商人忙抽出兩匹素帛來捧給他:“都是好貨,請您搜檢。”
    蘇晟道:“莫要弄鬼!我才不收你這個……”
    兩人正在拉扯間,突然一個女聲飛了過來:“你們在做什麽?”
    蘇晟手一收,素帛往地上一落,商人慌忙往下一撈,險險将素帛抱在了懷裏。蘇晟堆起笑來:“娘子……”
    山紅鳳斜了他一眼:“回家再說你。”又轉了個笑臉,安撫商人,讓他只管去賣貨。商人腳下抹油,溜了。
    蘇晟道:“你拿什麽呢……我并沒有勒索他!”
    山紅鳳道:“你做這個官,不故意去勒索就已經有許多好處啦,再索要,成什麽話?”
    “是是是。”
    山紅鳳将手裏一捧東西交給他:“拿着。”
    “這是什麽?”
    “腰帶,”山紅鳳有點得意地說,“新的,我看姥常佩的那個有些舊了,新訂的。北貨,京城來的呢。”
    蘇晟道:“京城啊——”
    “京城怎麽了?”
    “陛下駕崩了。”
    山紅鳳道:“死得真不是時候啊,不過,也不礙咱們的事兒吧?”
    蘇晟道:“應該不算大事,京城離咱們這兒太遠了,有事也與咱們幹系不大。我只要守好北關,不叫人混水摸魚就行。”
    “那你這個時候回家做什麽?”山紅鳳問,“不該在關上的嗎?”
    蘇晟道:“找你呢,咱們各自寫信問一問他們,出了這個事,這壽接着怎麽做,不能因為這個事耽誤了吧?”
    山紅鳳道:“我看也不能,不過問一問也好,大家一致。”
    夫婦二人忙各自寫信,再派人送信。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回信,祝煉等人都說:照舊。
    山紅鳳還從劉昆處得到了具體的指點:哪怕安南很重視皇帝的死亡,也不必因為他耽誤了給祝纓做壽。皇帝死後,天下官員、百姓悼念也是有講究的。通常是越靠近皇宮,力度越大。譬如京城,那就是真的一點兒喜慶也不能有,還要意思意思地戴點素色。因為天子腳下,得天子實惠最多。悼念的時間長短也不同。
    其餘依次類推,執行的标準也差不多。輪到安南現在,信送到,皇帝頭七都過了。安南又是羁縻,幕府別接到消息就放鞭炮被抓到把柄告一狀就行。
    蘇晟道:“就是,東宮死的時候也沒怎麽樣呀。生日照做!反正離得遠,朝廷現在也調不來大軍,怕它怎地?我看他們現在也顧不上咱們,都想着争皇位呢!”
    山紅鳳道:“真的?”
    蘇晟道:“你信我!”
    山紅鳳張張口,想說他,猛地想起來一件事,又将話咽了下去。她說:“那好,你看好北關,沒事別總往家裏跑,壽禮不用你操心了。”
    夫婦二人一碰頭,又各忙各的去了。
    ……——
    蘇晟夫婦的想法也正是安南大部分人的想法。遙遠的地方死了一個皇帝,與他們有什麽關系呢?安南、梧州、祝縣,自設立之初就沒把“皇帝”頂在頭上過,“皇帝”也沒給過他們什麽好處,更不曾對他們造成過威脅。印象最深的還是江政封山,讓梧州過了一陣緊巴日子,但那也不太難,很快就又恢複了。
    離得遠又管不了這裏,所以,為什麽要管一個皇帝死不死的?
    小部分人,如祝纓,卻是不得不多想一些。如果一切順利,報喪與報喜應該是差不多的時間出現的,通常這消息都會以新君的名義發下來。祝纓打開一看,只有一個皇帝駕崩的消息,還是政事堂奉太後之命發出的,且沒有通知新君是誰,但要各地維持秩序,不得聽信謠言,那就有點複雜了。
    眼下政事堂裏,有王叔亮、有施季行,還有一個一心求穩的姚辰英,有他們仨在還沒能夠順順利利地實現皇位的交接,估計是有一場麻煩,需要考慮最壞的情況。
    劉遨是個認真的人,她到了祝纓的面前,謹慎地詢問:“節帥,要如何應對?”
    祝纓道:“先寫個奏本吧。”
    劉遨道:“新君未定也是件大事,只寫個奏本就可以了嗎?遠隔關山,誰也不知道新君會是誰、是什麽樣的性情,萬一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因此記恨,以後免不了要有麻煩的。”
    朝廷的手明着伸不過來,抽冷子惡心一下也挺難受的,如果只是恭敬的态度就能免掉一部分的麻煩,劉遨認為是劃算的。
    祝纓道:“當然要派人去,人去了,我的奏本也得到呀。唔……”
    太年輕的人,沒有經驗,很難應付這種複雜的局面。趙蘇是最合适的,但年紀也不小了,長途奔波也夠嗆。祝青君身份特殊一點,也不太适合這個時候過去。
    最終,祝纓還是選派了祝煉帶着路丹青、祝彤同行。路丹青對宮裏還算熟悉,祝彤會認路,且是男女搭配,适合各種社交、探聽消息。
    劉遨寫奏本,因不知新君是誰,她的用詞避開了之前知道的幾個皇子的名諱,寫了個萬金油。再由祝纓寫信給舊相識們。最後召來祝煉,讓他帶着路丹青、祝彤盡早動身,祝彤又帶了一百騎兵同行。
    路丹青在兵曹的事務,交由從西關上輪替回來的金羽負責,林風則被派往西關。
    幾道命令下去,除了趙振哭了一場,安南上下無人受驚。趙振的心情很是複雜,他知道這位先帝算不得明君,但好歹也是個君,死得也太潦草了,身後事都沒安排好,這算什麽呢?朝廷、天下要何去何從?只恐生亂。
    他哭了一場,安南上下別人都無法體會他這個感受,這讓他分外的難受。抹掉眼淚,趙振求見祝纓。
    祝纓讓他坐下,先喝茶,趙振一個須發花白的人哭得眼睛通紅,讓人看着怪不忍心的。
    趙振緩啜了半杯茶水,才慢慢地問:“大人,接下來會怎麽樣?”
    祝纓道:“最好的結果,宮裏亂一陣子。最壞的結果,朝上跟着一場鬥,天下都有人受牽連。現在可沒有一言九鼎的人物了。”不說當年的陳巒、王雲鶴、劉松年,就是之前的鄭熹,也能壓一壓局面。但是現在,他們都不在了。
    王、施或許能讓許多觀望的人不動手,但冼、姚就不好說了,他倆收下叫驢不少。
    祝纓默算了一下,感慨于冼敬的長壽——他比我年紀還大吧?
    趙振追問道:“您也沒有辦法嗎?”
    祝纓道:“人心難測,我現在只是個節度使,能做什麽?看阿煉他們能帶回來什麽消息吧。”
    趙振頹喪地低下了頭,有點失望,又有點釋然。是呵,他們現在居在“南鄙”能做什麽呢?祝纓是有能力處理複雜狀況的,但朝廷把祝纓這樣的人“放逐”于此,還有什麽指望?
    揖一揖,趙振拖着腳往外走,滑過了門檻,步入庭中,忍不住往北看去——京城,現在怎麽樣了呢?
    ……——
    祝煉等人一路走得很急,都是輕騎,年紀最大的就是祝煉,只要他的身體吃得消,她們就與他一同趕路。祝彤帶的兵馬男女各半,這既是安南的習慣,也是祝纓特意安排的。萬一遇到緊急的情況,女兵可以進去一些男兵不方便去的地方。
    帶着糧隊要走将近一個月的路程,輕騎奔喪小半個月就到了。雖然趕路很急,卻也隐約聽到一點消息,譬如宮門關閉了,許進不許出。又譬如,京城派出許多禁軍、信使,不知道有什麽大事發生。再譬如,新的京兆尹是一個老頭子,姓江,以前一直在地方上。
    他們攜帶着信印、通關文牒,一路暢通無阻,直到了京城外圍,然後就被攔下了。上百號人,帶兵器、有馬,雖然通行,但京城不可能不關注。政事堂派了姚景夏率了一小隊禁軍在京外三十裏攔住了祝煉,詢問為什麽要帶這麽多人進京。
    祝煉道:“驟聞噩耗,五內俱焚,倉促成行,恐随從人不堪長途奔波或有死病,故而多帶了些人。”
    姚景夏打量了一下他身後的騎兵,發現裏面還有些女兵,也不覺得意外。這些南方人多半個頭不高,連他們騎的馬好像都更矮一些。騎着高頭大馬的禁軍士卒心中不免要有一點自得。
    姚景夏道:“您不能帶這許多人在京城亂走,禁軍撥出一處營房,請他們駐入。”
    祝煉道:“分開了,我有事叫誰辦去?”
    兩人一番讨價還價,祝煉突然問道:“京城是不是出了什麽事?為何不見新君登基的消息?”
    姚景夏的臉板了起來:“這不是您現在該知道的。”
    祝煉道:“我進京後,難道沒長眼睛耳朵?我要有事,難道安南不會切問?究竟情形如何,你不妨告訴我,也免得咱們在這裏僵持。”
    姚景夏無奈,只得說:“齊王……逼死先帝宮女,逃亡了。逃走的時候還傷到了秦王。”
    “哈?”祝煉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齊王,現存的長子,如無意外他就要當皇帝了,怎麽會?不過……肉食者鄙……合理又不合理的……
    姚景夏雙手一攤:“宮裏是這麽說的。嚴昭儀如今被禁足,嚴氏一門下獄。”
    “相公們怎麽說?”
    “相公們也不得入後宮,哪裏知道內裏的事?”
    祝煉又問:“國不可一日無君,內裏的事不知,外面的事呢?”
    “正在議,所以這一百人,不能亂走。”
    “你這麽一說我更害怕了,可不敢孤身入內,我可真怕一不小心就做了池魚。這些人沒有我的約束,反而容易生亂。他們得跟着我。這樣,我也不亂跑,也不去四夷館與他們鬼混。就在京城,就在會館裏住,如何?”
    姚景夏道:“我須得回禀相公。”
    匆匆去了半日方回,道:“可以,但不許胡亂走動。”
    “好。”
    祝煉心道,大意了,應該在路上就讓他們變裝成商人或役伕,分批進城再會合的。又暗中提防,看來京中的情勢比想象的還要糟糕一點。宮裏指定出幺蛾子了。
    進了城,姚景夏看着他們住進了會館才去複命。
    祝煉對路丹青道:“你去鄭府,問候太夫人。我去姚家,拜會姚相公。阿彤,你京城地面還不熟,先在會館安頓他們。明天起,丹青帶你熟悉京城的道路。”
    三人分好工,祝煉去姚府,得知了政事堂之前的想法:立長。
    雖然齊王也不是個明君的坯子,但勝在禮法上說得過去。
    如今倒麻煩了,宮裏說他“失德”,兩宮、秦王等堅決不肯同意他繼位——就算同意,他人也跑了。
    依次下去應該是秦王,但他傷得比較重,又怕他才立就死,人心愈發動蕩。接下來就是宋王,可他排行靠後,秦王受這樣的傷,怎麽願意為人作嫁?餘下的兩個皇子都小。
    王、施二人覺得事有蹊跷,姚辰英自己也覺得情況不太對,就像祝煉想的,合理又不合理,而且齊王的親娘現在還被軟禁了。
    姚辰英認為不如先立秦王,反正皇帝不幹活更好,丞相就給幹了,還省事兒。
    但冼敬不不同意,他傾向于把齊王找回來,如果沒問題,還得是他登基。王、施二人不同意皇位空懸,也不想立一個随時可能死掉的新君,而且秦王阻攔齊王這事,也很蹊跷,主張把這倆都放到一邊,擁立宋王。
    兩宮則另有想法,穆皇後親生兒子夭折,穆氏希望立最年幼的那個孩子。理由是成年的皇子們“不孝”,觊觎大位,不如從小培養一個明君,有母後撫育、丞相教導。
    末了,姚辰英問:“你怎麽看?”
    祝煉道:“齊王現在究竟在哪兒呢?”
    姚辰英道:“他能躲的地方都搜了,竟不知道。”齊王同行的還有他王傅與幾個王府的官員,他們的家裏也沒有這個人,所以正在找。
    祝煉道:“那,就要下令給各地的駐軍,以防他……”
    姚辰英道:“已經下令了,你們那裏,沒有他的消息吧?”
    “沒有的。他應該不會往南方去的,真去了,路上我就該遇到了。”
    姚辰英道:“到了京城,不要亂跑,外面已經夠亂的了。誰登門都別理會。”
    “是。”
    祝煉一時也理不清頭緒,他單知道皇室亂的時候是真的亂,卻不知道能亂成這副模樣,摻和的人這麽的多,比林風家、蘇晟家都亂!
    回到會館,打算彙總一下探得的情報,趕緊寫封信給祝纓。路丹青已經回來了,她的表情比祝煉還要驚異。
    祝煉問道:“怎麽?遇到什麽事情了嗎?”
    路丹青道:“過于離奇。我拜見夫人,夫人的兒子是長公主的驸馬,聽她們話裏的意思,這事有隐情。是皇後做的局。”
    “這話不能亂說,也不能亂猜。”
    “是真的,長公主還啐來着,說,姓嚴的過于張狂了!這就擺起架子來,不将皇帝真正的舅舅放在眼裏了。您聽,是不是有故事?”
    岳妙君口風嚴,架不住長公主忌諱少。長公主與穆家親近,得管穆家叫舅舅。自己兄弟一死,嚴家就抖了起來,長公主正傷心弟弟,又擔心自己和夫家的前途,嚴歸那個闖禍的弟弟又與穆家子弟起了沖突。
    他言語間頗為自得,以齊王是自己親外甥,別人都沒有他親近尊貴,穆家要過氣了,嚴氏“未必不如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讓圍觀的人眼睛放亮一點。
    別人還罷了,穆家哪裏能忍得?穆夫人連夜進宮告狀。
    穆太後與穆皇後原本已經打算接受現實了,禮法在,丞相們也不願意再生出事端來。趕緊弄個新君,丞相們還好接着幹事呢。天下兵馬勉強收回了,下一步就是休養生息,盡力抑兼并,事情多着呢!
    兩宮無奈。于穆太後,哪個都是自己孫子,都行,于穆皇後,哪個都不是親生的,但都得管自己叫娘,也差不太多。嚴歸在宮中算老資格了,近來色衰,寵愛不足,但有兒子,平日裏也比較會做人,不大招惹穆皇後。穆皇後捏着鼻子也就認了,作好了将來要對嚴氏更加容忍禮貌的準備。
    現在不一樣了。
    原來你們以前都是裝的!小人得志之後露出本來面目了,那不得往死裏作踐我家?!不行!不能讓你們得逞!
    至于個中究竟使了什麽計策,長公主再大意也不會說出來,路丹青也就無從得知,只能猜出來,齊王秦王估計都被利用了。齊王能逃出去,也是命大。
    三人對了對消息,祝彤問道:“齊王去哪兒了呢?”
    不知道。
    就拿個消息給祝纓嗎?
    祝煉道:“能傳一點是一點,明天咱們再各自行動。我明天得往宮裏去。”皇帝還沒下葬,是宋王出面給梓宮送到皇陵山上暫時開鑿出來的洞穴裏,等着山陵營建完畢。山陵使不是外人,正是穆皇後的親哥哥,穆太後的侄子,現在正在監工挖土呢。
    路丹青對祝彤道:“我明天繼續拜訪夫人們,你與我同行。”
    三人商議好了,次日一早就派人出京往安南傳遞消息。路丹青與祝彤這次去的是溫岳府上,溫岳是禁軍老資格,溫大娘子與祝家關系不錯,路丹青在京城的時候也去過溫家數次。
    祝煉則往宮裏遞了奏折,等着宣召入宮。現在沒有皇帝,大臣們請太後充當門面,但召見官員的事情還是丞相們安排,因此到了宮中,他不是見太後,而是被喚去了政事堂。
    政事堂裏,丞相肅穆,冼敬須發皆白,問的與姚辰英出奇地相似:“齊王可曾南下?”
    祝煉只好又解釋了一遍:“不曾,諸位每以節帥是女子,不肯屈居女子之下,怎麽會到南方來?”
    冼敬啞口無言。
    正在尴尬時,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了——齊王出現了。他往北跑,去找到了沈瑛的兒子。沈瑛之子外出為官,現在北方,兩人也算是遙遠的表兄弟,如今難兄難弟湊到一處,發出了一份檄文,控訴秦王謀害于他,要求天下忠臣“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