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作品:《堕天后我觉醒了血脉

    第一百三十六章
    瑤山君——
    在聽到這個封號時, 謝寒衣等少數知曉姬瑤名姓的人眼中都不由流露出幾分怔愣之色,這是巧合麽?
    姬瑤,瑤山君……
    這是巧合, 還是警告?
    姚靜深看向聞人明襄, 只見她唇邊噙着恰到好處的淺淡笑意, 讓人難以自外露的情緒窺得她心中真實想法。
    席間議論聲漸大,聞人骁為姬瑤封君的消息仿佛驚雷一般, 驟然炸響在衆多世族耳邊,引發巨大反應。
    而聞聽此?言, 在場陳氏族人在怔愣之後,大都露出狂喜之色。
    這可是封君!
    他們?陳氏竟然出了一位封君!
    在他們?看來?, 這實在是一樁天大的好事。
    與之相對, 席間世族中不免有人心?中泛酸:“她如今不過十四餘, 便已被?封為君侯,不知未來?要居何?等高位……”
    “便是她平東境水患,也不過救了些低賤庶民,如何?配得君侯封號?”說這話的人壓低了聲音, 并不敢站出來?對聞人骁的诏令直言不滿。
    “是啊, 君上未免也太厚待這陳稚了!”
    ……
    席間所坐之人多是世族出身, 何?曾将庶民放在眼中。
    就算是上百萬庶民的性命又有什?麽要緊,上虞境中黔首足有數千萬, 少便少些罷了。
    大約只有在征役夫, 興兵戈之時, 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才會想起庶民。
    于是在他們?看來?,聞人骁對姬瑤的封賞實在太過, 她所行之事,封個上大夫已然足夠優厚, 何?至于封君!
    上虞前一位被?封為君侯的,是庶民出身的聞人昭。
    他因數次大敗離國,軍功煊赫得封武寧君,當日諸多世族因聞人昭出身對他封君多有不忿,如今卻覺得相比姬瑤,他之所為至少宣揚了上虞威名。
    嘈雜議論聲中,蕭婥含笑端坐,并未對聞人骁此?舉顯出多少意外之色,也絲毫不曾對姬瑤封君之事表露不滿。
    她和?桓家家主都未曾說什?麽,其他人便不敢貿然跳出來?,他們?也不想開罪姬瑤。
    聞人明襄将冊封的白玉簡奉至姬瑤面前,只要她伸手接下,便是為聞人氏冊封的瑤山君。
    姬瑤坐在素輿上,神情只是淡淡。
    她沒有動。
    封君的诏令就在眼前,她卻連擡手接住的意思也沒有,更不說行禮謝恩。
    此?時無?數視線都彙聚在她和?聞人明襄之間,看向玉簡的眼神中難掩熱切,見她久久不動,陳氏族人恨不得上前替她接下。
    “瑤山君為我上虞活民無?數,君父都看在眼中,是故以君侯之位相請,望瑤山君不棄。”聞人明襄笑意晏晏,全然不在意姬瑤的冷淡,開口又道。
    對上她的目光,姬瑤眼中只見一片冷淡,絲毫沒有動作的意思,數息過去,場中陡然安靜下來?,席間世族面面相觑,她為何?還不接旨?
    陳方嚴就坐在姬瑤身旁,張口想勸,但?偷觑着她神色,話到了嘴邊又都咽了回去。
    他的膽子一向不算大,此?時便也不敢指點姬瑤做什?麽。
    姬瑤不動,聞人明襄也維持着奉上玉簡的姿勢不變,似乎她不接下,她便也不會起身。
    “她這是什?麽意思?”
    見此?,四下有竊竊私語聲響起,這可是封君的旨意,她為何?還不接下謝恩?
    這可是無?上尊榮!
    上虞立國近千年,得封為君侯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但?這與姬瑤又有什?麽關系?
    人族眼中尊榮權勢,于她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如今世上之事,對姬瑤來?說,只是想做和?不想做的分別。
    恰好,眼前這件事,她不想做。
    不想做的事,那便不做,如此?而已。
    至于旁人如何?想,姬瑤向來?是不在意的。
    在越發沉凝的氛圍中,聞人明襄臉上的笑意似乎也籠上了一層淡淡陰霾。
    陳肆動了動唇,目光在二人之間逡巡,似乎想說什?麽,但?終究沒敢開口。
    低聲議論的賓客也在凝滞的氣氛中噤了聲,席間一片寂然,安靜得落針可聞。
    終于,就坐在姬瑤下首不遠的越重陵站起身來?,打破了凝滞氣氛。
    他擡手自聞人明襄手中接過玉簡,俯身一禮:“阿稚行走不便,我代她謝過君上恩典。”
    越重陵這話出口,衆人下意識看向坐在素輿上,神情毫無?波動的姬瑤,她看上去可不像有謝恩的意思。
    姬瑤看向越重陵,對上她的目光,越重陵只覺在眼前少女面前,自己心?中想法仿佛無?所遁形。
    但?那又如何??
    越重陵站直身,随後又鄭重向姬瑤拜下:“臣,見過瑤山君。”
    在他拜下之後,席間來?客終于回過神來?,眼中帶着幾分複雜之色,衆人壓下繁雜心?緒,先後站起身,齊齊向姬瑤施禮:“見過瑤山君——”
    姬瑤冷漠地看着這一幕,只覺無?趣。
    她指尖微動,越重陵手中玉簡便在衆目睽睽之下化作齑粉,轉瞬被?風吹散。
    席間再度陷入了一片沉滞的靜默,聞人明襄臉上的笑意也不由淡了下去。
    聞人氏已經對她足夠優厚。
    蕭禦怔然一瞬,又覺得這的确是她會做出的事。
    也只有她,才會這麽做。
    座次并不靠前的諸多小世族此?時卻頗感茫然,這是什?麽情況?
    不過短短一刻,局面一波三折,實在讓他們?有些反應不及。不過就算心?中茫然,此?時也不敢貿然出聲問詢。
    就在接近死寂的沉默中,院牆外響起數騎疾馳而過的聲音,大門前,有人揚聲道:“我等奉東境封道首之命,攜禮為陳姑娘賀!”
    門外的陳氏奴仆并不知園中發生的變故,知曉封應許與姬瑤有舊,不敢怠慢,立時便引着幾名自東境來?的遠客向席間來?。
    大約是因連日趕路的緣故,幾名武者都有些風塵仆仆,為首女子正?是寇柔。
    随着幾人前來?,氣氛終于有了些許緩和?,席間還站着的人正?試圖努力忽略那卷被?姬瑤毀去的封君玉簡。
    “寇柔姐,他們?站起身,是在迎我們??”身後青年有些疑惑。
    道首在淮都原來?這麽有面子麽?
    寇柔敏銳地察覺了氣氛中的微妙,令他噤聲,沉着地行至席上,向衆人一禮。
    在場并沒有什?麽人識得她,但?封應許的名字他們?并不陌生,飛紅臺一戰,如今列席在座的許多人都曾親眼得見。
    哪怕沒有親眼見過,也從傳聞得知,封應許一手詭怖刀,正?出自姬瑤指點。
    他千裏迢迢派人自東境送來?會是何?等珍奇靈物?
    寇柔鄭重自納戒中取出一卷薄如蟬翼的絹帛,這是東境特有的織物,即便織就數十丈,交疊起來?也不過幾兩重。
    此?時數十丈長的絹帛在她手中也不過一卷書簡大小。
    但?這根本?算不得什?麽珍貴之物,既不能令水火不侵,又無?法不令濁氣所污,連一枚靈玉也不值。
    寇柔與幾名武者将手中絹帛展開,随着絹帛展開,道道墨跡現于人前,這是無?數個福字,其中許多字跡堪稱稚拙,說是出自初學者之手也不為過。
    衆多世族再三細看,發現這真的只是張滿是墨跡的絹帛,再無?其他殊異之處。
    這算什?麽?!
    堂堂東境武道道首,獻上的賀禮竟然只是一卷無?甚用處的絹帛?!在場許多世族交換眼神,都覺匪夷所思,目光自然地流露出輕鄙之色。
    在這樣的視線下,幾名東境武者不由漲紅了臉,寇柔神色卻是如常,她開口道出了絹帛上墨字的來?歷——這是封應許親自請東境七郡受災鄉民為姬瑤寫?下的萬福書。
    封應許如此?行事,一方面是為救水患,他散盡所有,如今囊中羞澀,一時籌措不到像樣的賀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清楚,于姬瑤而言,自己能尋來?的重禮大約只是微末之物。
    所以最後,他耗費數日,親自請東境百姓為姬瑤寫?就這卷萬福書,賀她生辰。
    這卷絹帛或許什?麽也不值,卻是曾受姬瑤恩惠的黔首滿懷謝意寫?下,他們?真心?賀她安平順遂。
    只是在世族之人看來?,這樣的賀禮未免太過可笑。
    庶民的感激?
    如此?廉價又毫無?意義的東西?,如何?堪為賀禮?
    不知多少人生出相似的念頭,得庶民感激有什?麽用?
    對于這等微賤之人,只需從指縫中漏出一點殘渣,便足以他們?感恩戴德了。只是這些庶民向來?貪婪而不知進?退,當以酷烈刑罰加以轄制。
    當今世上,自诩血脈尊貴的世族對于庶民大都作如此?想。
    所以他們?不明白姬瑤為何?要不惜自身救下那些微賤庶民,聞人骁又有什?麽必要為此?獎賞于她。
    世族掌握財富,權勢,将修行功法敝帚自珍,而庶民連字都不能認全,能如聞人昭一般自庶民成為一國君侯的,遍觀人族九州,也是少之又少。
    而當他登臨高位時,同樣選擇将無?數從前的自己踐踏在腳下,以自己的出身為恥。
    但?人族所謂的血脈貴賤,身份高低,與姬瑤又有什?麽關系?
    世族也好,庶民也罷,于她并無?分別。
    她一寸寸看過那卷萬福書,感知蔓延時,觸到了其上殘留的融融暖意,令她心?中也為之泛起古怪情緒。
    寇柔好似沒有意識到這些世族戲谑而不屑的目光,她小心?将絹帛再次卷起,以雙手鄭重地将之奉在姬瑤面前。
    所有人都覺得,姬瑤連聞人骁封君的玉簡都不曾接,就更不會接下這卷毫無?價值的絹帛。
    但?他們?又猜錯了。
    姬瑤擡手取過寇柔手中絹帛:“我收下了。”
    今日無?數世族攜重禮來?賀,上虞國君親下诏書封姬瑤為君侯,卻被?她随手毀去。
    她真正?收下的賀禮,只有這卷在衆人看來?堪稱簡薄的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