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龙潜于渊18 两难

作品:《[三国]陛下何故谋反

    37.龙潜于渊18 两难

    伍孚对现在的情况也是一头雾水。他在接到手谕后便立刻调集兵马入城可还没等他到袁绍府邸, 那边已然变成火海,还有西凉军在烧杀劫掠。

    他一路至此又遇见禁军,一问才知道刘协被围困, 又火急火燎赶来救人。好在来得及时, 刘协没受什么伤。

    “袁绍呢?”刘谢有些着急问道。

    伍孚轻叹[kou]气, “臣无能,未曾发现袁绍。”

    “那陈泰呢?城门可封锁了?”袁绍暂时没找到没关系,他一大家子没那么容易跑, 只要城门封上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

    “陈总管和臣一起进城后便去找了崔校尉, 如今城门已锁, 陛下放心。”

    这便好,总算有个好消息了。

    今夜的大火、西凉军突如其来的反叛、联系不上的项羽还有反水的吕布, 一件接着一件, 让她理不清头绪。

    她感觉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cao]控, 此人的目的就是要让雒阳乱起来, 让她自乱阵脚,然后在浑水摸鱼。

    而这一切对谁最有利,那个人便是谁。

    显然, 是袁绍无疑。但仅凭他一人之力, 是绝对做不到这个地步的, 其中有多少人助力, 那可真不好说。

    刘谢拳头越握越紧, 等她抓到了袁绍,再来收拾这一个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陛下,火势快蔓延到这,我们往南边撤吧。”伍孚看着这冲天的火光,忧心道。

    漫天的烟灰密密麻麻落下,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味。

    城中房屋都是木头搭建,没有现代房屋那些乱七八糟的科技与狠活。要不然此刻她早就被吸入的浓烟给毒死了。这可能是今天最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所有人,撤往城南!”刘谢命令道,随后翻身上马走在前头,身后伍孚、马超带着兵马紧随其后。

    *

    雒阳城南。

    逃难的百姓堵满了整条街道,最前面的疯狂拍打着城门,有的甚至跪下给城楼上的守卫磕头。

    “官爷,求求您发发善心,开开城门吧!”

    “是啊,再不开门整个雒阳都要烧没了!”

    城楼上的崔烈冷眼看着一切,无动于衷。

    而和崔烈一起的陈泰面露不忍,他斟酌再三,还是求情道,“崔校尉,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不先开门放百姓出城去?”

    崔烈瞟了一眼陈泰,冷笑道,“城内贼人作乱,城外叛军虎视眈眈,若此时开城门,岂不是自取祸端?”

    他向来对宦官没什么好感,自十常侍霍乱朝纲,他对宦官是深恶痛绝。只是没想到,这个恶贯满盈的群体竟然还会出善人。

    “可如今这里全是百姓,城外也并无叛军到来,开门放他们一条生路吧。”陈泰仍于心不忍,想再争取一下,“若崔校尉怕陛下怪罪,那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你?”崔烈嗤笑,“你承担得起吗?你以为陛下为何让我关闭城门?那是为了瓮中捉鳖,要真让那只鳖趁乱跑了,你我的脑袋都不够砍!”

    陈泰想要反驳,可崔烈说得句句在理,最终一腔腹稿化作一声长叹。可城楼下那无数双绝望的眼睛都在看着他,让他更是揪心。两难的他选择闭上双眼逃避事实。

    看着陈泰这副模样,崔烈又道,“陈总管,身在乱世,你的恻隐之心只会害人害己。”

    崔烈怎么也想不明白,陈泰这么个人,是怎么混成中常侍还兼任皇宫总管的,陛下到底看上他点什么?

    话不投机半句多,之后两人谁也没再理谁。

    崔烈的目光一直紧紧注视着人群中动向,生怕遗漏些什么。

    如今城中所有活着的人,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聚集在城楼下,而袁绍,极有可能混迹其中。只要他能将人成功缉拿,便是大功一件。

    忽然间,远处人群传来异动,崔烈望过去,是一队人马,看旌旗上写着‘伍’字,是伍孚来了。

    前面的道路全是人,堵得死死的,在士兵强行开道后,刘谢等人才成功来到城门下,然后一行人登上城楼。

    陈泰、崔烈见到刘谢正要行礼,直接被刘谢免了,“可有发现异常?”刘谢直接切入主题。

    刘谢说的异常,特指袁绍。

    她向下望去,周围情况尽收眼底。但人海茫茫,想要找到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末将无能,并未发现贼子踪迹。”崔烈有些惭愧。

    “那城外呢?”刘谢继续问道。

    “也无动静。”

    没有动静?按吕布的速度来说不应该这么慢啊,现在他应该带着他的并州军出现在城外,和袁绍来个里应外合了啊。

    “吕布何时出的城?”

    37.龙潜于渊18 两难

    “今[ri]申时和贾将军一同出的城。”崔烈如实回道,今[ri]看两人行[se]匆忙,他还特地问了一下,所以记得很清楚。

    “贾诩也跟着去了?!”刘谢是抑制不住的惊讶,探子来报给她时只说吕布,对贾诩可是只字未提。

    崔烈不明白刘协为何突然激动,但仍点点头。

    贾诩是聪明人,绝不会跟着吕布一起反叛。而他跟着吕布去,只能说明一件事——吕布反叛或许只是凭空捏造的假象。

    自始至终,她就被骗了。她太相信自己的探子了,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从来没怀疑过他会反水。

    或许袁绍去找过吕布是真的,吕布见了袁绍后就去的军营也是真的。但那个探子故意只说一半,让她对此深信不疑。

    她还真是小瞧了袁绍,他算准了自己对吕布的猜忌,所以稍加挑拨,自己就轻易上套了!

    刘谢此时不知作何表情,她第一次觉得自己蠢,无处发泄的她一掌打在城墙上。厚重的城墙毫发无伤,反倒是她自己的手传来无法忽视的痛感。

    众人看着突然发怒的她一时不知为何,只能面面相觑,想从别人脸上知道点什么。

    最后还是陈泰上前小心询问,“陛下因何事而恼?”他跟在刘协身边这么些年,还是头一次看刘协动怒,想必是气得不轻。

    “温侯并未谋反。”

    先还叫吕布,现在直接改称‘温侯’,众人从称呼的转变也大概猜到了刘协对吕布的态度。

    但刘协一席话还是让众人十分不解,尤其是崔烈,他得到的手谕上写得明明白白,见到吕布一律当反贼处置,怎么一下子就变了?

    可刘谢也懒得跟他们解释,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

    看着底下的人群,刘谢愈发烦闷。明明袁绍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她却看不到……

    刘谢在目光在大家身上游走,似乎在迫切寻找什么东西,搞得大家一头雾水。

    在看到身后一个士兵腰间捆着的水囊时,她眼前一亮,走到对方跟前让人将水囊给他。

    士兵虽然一头雾水,但仍乖乖解下水囊恭敬递给刘谢。

    刘谢一手拿着水囊,一手拔出佩剑,将水囊的头和底部去掉,随后又用力将其撑开,这样一个简易的扩音器就做好了。

    刘谢拿着自制扩音器,对着城楼下大喊,

    “袁绍,你的把戏已被朕识破,现在你已无路可逃!若你现在束手就擒,朕还可以看在袁太傅的面上网开一面;若你再负隅顽抗,届时你的九族便同你陪葬!”

    喊完一遍刘谢怕对方还是听不见,又让城楼上的将士一同将她的话重复一遍。这洪亮的声音,就算是聋子也该听见了。

    刘谢就静静等着,见下面还没动静,刘谢再次喊道,“袁绍!你难道真要为一己之私[yu]让全族陪葬吗?!”

    喊完刘谢又静静观察底下的动静。

    过了许久,底下终于有了动静。

    “陛下,你我一人都到这个份上了,你若是我,会束手就擒吗?”

    刘谢循着这无比[shu]悉的声音望去,发现对方身穿一身粗布麻衣,打扮得与寻常百姓无异,那人一抬头,是她无比[shu]悉的面容——袁绍。

    好,肯站出来就好。刘谢给了身后崔烈一个眼神,对方立刻会意,对着身后将士命令道,

    “弓箭手准备!”待命已久的士兵举着弓箭纷纷上前,将箭头对准底下之人。

    袁绍看着这架势,轻蔑一笑,仰头又对刘谢道,“陛下,你以为这样就能捉住我吗?”

    “你以为你还跑得掉吗?”刘谢同样回以轻蔑的笑容。都这个时候,还嘴硬什么?胜负已经很明显了不是吗?

    “那陛下可就要失望了!”说罢袁绍一拍手,和他一样隐藏在百姓之中的士兵拔出佩刀,驱赶着百姓。

    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为了活命,只好任凭驱赶。

    “陛下,你向来爱民如子。要臣袁氏一族的[xing]命还是要这雒阳城中百姓的[xing]命,选一个吧。”

    刘谢怒极反笑,她当真是高估了袁绍的底线,竟然拿百姓做人质!

    “袁绍!你还清楚自己的身份吗?!你不怕被后世史书唾骂吗?”他们文人士族不是最注重名声吗,就算里子不要了,难道连面子也不要了?

    “陛下,今[ri]雒阳城中数万百姓的[xing]命,皆在陛下一念之间。”袁绍并不慌乱,也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犹豫不决间,崔烈急了,“陛下,今[ri]若放袁绍离开,无异于放虎归山,还请陛下速速下令!”

    如今进退两难的变成了刘谢。她何尝不知道袁绍放不得,可是一旦下令放箭,这些百姓哪里还有生还的可能。

    他们何其无辜……

    见刘谢还不下令,崔烈继续劝道,“若放袁绍离开,任其壮大,到时候战事频发,死的可就不止几万百姓了。陛下,别再犹豫了。”

    刘谢何尝不明白,可是、可是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啊……

    她真的要为袁绍而牺牲掉这些百姓吗?他们有什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