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濯随便掰扯几句,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谢熠秋本人,都觉得说的极对。
    于是便传颂出来了顾玄师神通广大。
    顾濯自己听了都觉得汗颜。
    但好处也不少,比如剧情值上去了,生命值也暂时不用愁了。前些日子因为剧情值达到了五百,系统提供了金手指的功能。
    只不过所谓的金手指,就是可以舌战群儒的嘴皮子功夫,似乎他说什么别人都能信。
    特别是有一个人,仝恕。想着前些日子,谢熠秋召群臣商讨是否再派人前往西北讨伐西奴。顾濯心想,谢熠秋既然有此意,那肯定是要前往收复青甘十四州的。况且青甘乃李南淮故乡,或许可以趁着这个由头,让帝京对李南淮的□□放松一些。
    到时候谢熠秋的精力大多都放在了战事上,而李南淮也能多些时日休养生息,暗中拉拢一些可用的人。
    当然有不少大臣是不支持的,说是现在无人可用,到时候就怕西奴更加猖狂。但是谢熠秋的耳根子硬,从来听不得这些,看着这些大臣额间细密的汗,顾濯知道,又是一堆炮灰。
    还好自己是个有同理心的作者,虽然当初在写的时候残忍了些,但是现在来到这里一看,周围竟然全都是炮灰,自己也觉得不好受了,好像这些人都是他亲手杀死的。
    他给谢熠秋上奏,“西奴应该讨伐,青甘本属北明,不应该沦为他人之奴。而是否有可用之人,不应该是一群老臣说了算。北明人才众多,遍地都是可用之材,陛下不妨另选才能。陛下当初下的一步棋,也该有用武之地了。”
    当初顾濯为了使谢熠秋优待宁枕山一家,说了不少,其中有一条便是说给宁枕山封侯加爵,北明青年才俊仰慕宁大帅,定会追随,为陛下所用。
    “陛下应该启用曾经因罪行而被革职或是解甲归田之将,刀枪入库,磨光之后,依旧是将才。但是不是良将,陛下可使他们也参与其中,与新人一争高低。”
    顾濯此话当然是有图谋的,所谓的“刀枪入库”,说的不仅仅是那些解甲投戈的人,更是指被栓在帝京的李南淮。
    谢熠秋对此很是疑虑,顾濯知道,他生性多疑,断不会轻易给李南淮钻了空子。但是顾濯却没想到,当初那里力荐处死宁枕山一家的仝恕,竟然支持他。
    这倒是让他没想到。
    但转念一想,仝恕是裴钱的人,他这样做,又不无道理了。
    此时顾濯与李南淮相聚,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北明要举办一场大型的选武大会,不仅是挑选良将,也是振奋军心。
    不管何人都能参与其中,都能出帝京、号千军。
    对于李南淮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顾濯私下来见他,是谢熠秋允许的。谢熠秋将主办权交给了顾濯,他就有理由到处奔波,招纳人才。
    .
    寒冬中一壶温酒,将两人心事相连,氤氲的雾气袭上顾濯的面庞,看不清了眉间那颗痣。就连身旁伺候的人有那么一瞬间都怔然了,揉揉眼睛,怕自己看错了。世间竟有如此相像之人。
    “殿下不必担心,到时臣知道怎么做。既然陛下放心将这事交给我,殿下也尽可放心,此次胜者必是殿下您。”
    李南淮谄笑,“顾玄师如此徇私舞弊,倒叫我不知该怎么报答。你不怕陛下怀疑。”
    顾濯指尖摩挲着酒杯,眸色清亮。谢熠秋对他已经不是怀疑不怀疑了,而是有无利用价值。若说怀疑,谢熠秋从一开始便怀疑他了,他自然知道,他也知道他对谢熠秋还有利用价值,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肆意妄为。
    顾濯抬首,眉间痣竟全然消失在了雾气中,他嘴角微微一挑,似是哂笑,“陛下厌恨世子殿下,不也还是留您一命?陛下早就怀疑臣了,殿下不妨与臣打赌,看看陛下敢不敢杀了臣?”
    第16章
    一时的言语相对,有那么一瞬间,顾濯的样子像极了李南淮,不仅是样貌上的神似,就连语气也像是一个人一样。
    李南淮看着他,嗤笑出声,“顾濯,我等你扬名立万,等这帝京被你翻一番,才不枉你与陛下‘情深义重,荣辱一身’。”
    “你我何尝不是一样的人,李南淮。”
    顾濯与李南淮告了别,下了酒楼,地面的雪已经能没过脚面,上面踩着深浅不一的坑。街上的人渐渐少了,日头隐匿在了云后,帝京一下子变得冷厉起来。
    李南淮朝着下面,姿态轻佻,道:“顾玄师,我便不下去送你了,一路保重。”
    大氅扬起了飞雪,顾濯抬头,盯着上面那位风姿绰约的青年才俊看了一会儿,所谓心境沉淀、锋芒内敛,便是这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