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谢熠秋似乎是为了自己, 他是在唬陈盛。他现在住在舜秦王府,又隐匿了身份,若是要粮食, 便极有可能是要养兵。
    顾濯进了厅内, 与谢熠秋对面而坐, 只是看不见帷帽里面是何表情。
    婢女给顾濯奉了茶, 顾濯开口道:“朝廷有州丞这般忠心耿耿之臣,真乃社稷之幸。”
    不知怎得, 这两人坐在这里, 似乎给陈盛一种无声的威压, 在冬日里竟叫他不自觉冒了汗。他咽了口唾沫润润嗓, 道:“顾大人千里迢迢至楯州, 才是朝廷肱骨。”
    顾濯带着漫不经心的一笑, “朝廷肱骨谁都能做,无非就是将自己附着于朝廷之上,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当年的青甘王在百姓口中也是朝廷肱骨, 而后一夜之间便能变作国之叛臣。裴钱也曾是肱骨, 但朝廷一句话, 他就能成为置百姓于不顾的奸宦。朝廷肱骨与叛臣贼子之间差的只是一个朝廷的态度而已, 无人管你是否真的忠君,是否真的爱国,又是否真的有了谋反之心。州丞应该深知这个道理啊,朝廷肱骨四个字莫不是在骂我?”
    “顾大人说笑,陛下治国有方,忠臣良将不计其数,顾大人自然是其中之一。”
    “陛下治国有方,可有的人就是喜欢表里不一。”顾濯为不可察地瞥了一眼对面一语不发地那人,眼神又转回了陈盛身上。“正是这群人让朝廷心生忌惮,陛下初定天下,一腔抱负正欲施展,自然不会留着这些顽虫坏了北明根基。”
    顾濯说了这一番话,表面看正义凌然,实则旁敲侧击,含沙射影。陈盛并非听不懂,他来这一遭,八成是与这个姓叶的是一个目的,只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每一句话都是在点他,若不听话便有他好看。
    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陈盛阴沉着脸,道:“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顾大人的意思?”
    “州丞未免太高看我了,我来楯州,不过是为了替朝廷巡查钱粮账目,此在北明只是冰山一角。且朝廷目的并非只是为了查账。西奴猖獗数年,陛下早有意思征讨之,收复青甘。如今情形,正是为了征收军粮,待到时机成熟,西奴若败,便是救曾经在它手底下辛苦讨生活的青甘百姓于水火。可若粮草不足,西奴不败,百姓必会再多受几分虐待。楯州与青甘乃近邻,曾经可谓亲如一家,想必当年眼睁睁看着青甘失守,心里也是不好受吧?”
    陈盛喟然叹道:“当年青甘陷于水火,城池沦陷,尸骸遍野。若非忽然听闻青甘王有意反叛,朝廷一致以为不予支援,我楯州又怎会坐视不理!只是谋逆之心怎能轻易原谅,青甘王若行事坦荡,楯州就算不吃不喝也会将军粮马草省下来以助青甘!”
    陈盛这般像是有苦难言,一点错都没有,将当年之事撇得干干净净。只听谢熠秋道:“州丞之意,当年是朝廷授意不许援助青甘?可受忠帝当年明明派了两万将士,几千石粮草运往青甘,却都半路消失不见。朝廷当年无从查起,一是因为战事未平,北明不宜再起风波,二是因为朝廷风向有意弃了青甘,这批粮草和将士便不再需要寻找。”
    顾濯接话道:“当年是当年,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可不会再顾忌当年的情形如何。当年丢失的粮草与军队,陛下一定会查,且翻遍整个北明也要查。”
    陈盛额上冒了汗,手不自在地缩在衣袖里。顾濯瞥了他一眼,道:“此事牵扯甚广,陛下必会顺藤摸瓜,将贼子肖小全都搜罗起来,到时候,到底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合力对抗朝廷;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为了活命将罪名全都扣在一个人头上,可就难说了。”
    见陈盛紧张了,顾濯笑道:“我待州丞如友才说得多了些,今日来贵府只是为了拜访。”
    顾濯说得轻巧,可是将陈盛的胆都吓破了。此时坐在厅内的那位“叶先生”一上来便说京中“主子”若要知道楯州可能牵连到他,必会弃车保帅,言下之意,就是楯州若被朝廷查出来曾参与过当年谋害青甘之事,那位“主子”便会如当年弃了青甘一样弃了楯州。这便是顾濯口中的大难临头各自飞。
    陈盛权衡一番,一则不能招惹朝廷,二则不能招惹“主子”,唯一之法便是不再往其他各州运送粮食,给朝廷查到自己身上的机会。且不再往外运粮,其他州不过是少了些粮食而已,若再心存侥幸继续运粮,他们少的便会是首级,楯州也会大祸临头。
    陈盛掂量清楚了,嗓子也干了,便僵硬地端着茶盏饮下一口,道:“朝廷要粮,是为了收复青甘,楯州自然会竭尽全力。还请顾大人上报朝廷,楯州愿出五百石粮食,助朝廷除贼寇,收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