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覃啐了一口,“真是个贼人啊!你时常来往帝京,可有见过他?”
    “见过一次,却听过他不小的名声。”
    “他还真是个人物?”
    张文阳道:“当年我见他是在受忠帝举办的冬猎场上,那场冬猎便是他张罗的。当年京中流传着‘玄师’的名号,受忠帝身边唯一信任的人正是此人。”
    “他是受忠帝的人。”郑覃淡淡点头。“会不会对陛下已经有了反心?”
    张文阳道:“这并不重要,他想谋反,与谁都毫无关系。天下初定,当初受忠帝办不成的,当今陛下都能办成,从前的陈年旧账他定然是要掏出来查上一查。如若他真的要反,你大可借机剿匪,在陛下面前讨上一功,有了这一大功,往后几代儿女都不必再愁,更不必担忧当初做下的事。”
    郑覃当初虽在帝京西北做防线做的有功,却从外踏足过帝京,没有踏足过帝京的功臣说到底也只有面子上是功臣,里子永远都是比帝京里的人低劣的。
    唯有立下一大战功,他便能去帝京走一遭,苏家才算真正不用再仰人鼻息。
    .
    帝京。
    寒风窜进朝堂,一群大臣犹如听命的木头一样立着。李南淮曾令卫扬送完粮食即刻便回,千万不要逗留莽蒙。北明虽是莽蒙的靠背,却绝非同袍。
    但卫扬始终未归,直到北明融雪以后,千里快马飞驰帝京,那日帝京城门大开,卫扬在莽蒙身陷重围的消息上报朝堂。
    莽蒙老可汗时日无多,蒙都人心惶惶,大王子顾尔金远离蒙都与北蛮交战已是数年。蒙都早已将可汗的位置紧紧盯着,只等哪日可汗亡去。但如今顾尔金手中有兵,又是老可汗的嫡长子,将来的可汗。冬日过后,蒙都动荡,顾尔金派遣一部分亲军归都护驾,自己身先士卒冲在前线。
    莽蒙叛部阿尔与部兵少力微,主要靠北蛮的大批军队作战。
    顾尔金本欲生擒北蛮首领莫夫,带大队人马正面迎击北蛮军队。卫扬带领靖云军与顾尔金兵分两路迎战莽蒙叛部阿尔与部。起初阿尔与部节节败退,退兵数十里,卫扬带兵穷追不舍,最后被引入山谷,待料到有问题欲后撤时,背后却忽然多出了一队北蛮士兵,将卫扬的兵如驱赶牲口一般驱进了雪山深谷。
    北蛮人一贯野蛮,也从来皮糙肉厚,他们扛得起冻,但是卫扬是中原人,他们被关在雪山谷底不吃不喝,撑不过多久。北蛮人等着顾尔金来投降,却始终没等到。等过了些日子,北蛮军队的粮吃完了,便打起了吃肉的盘算。
    “陛下!”朝堂之上那人风尘仆仆,“北蛮人啖肉!啖了靖云军的肉!北蛮要北明即刻拿万石粮食去换靖云侯!晚一日,靖云军便有数十人被生吞活剥!陛下,请速速驰援!”
    李南淮见识过北蛮人,他至今为止犹能记住曾经在临牧与北蛮的军队打的仗。他们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吃马肉,而是食人,食用战俘。马匹对于北蛮军队来说是作战利器,他们的马匹能在雪地里狂奔。
    朝堂瞬间哗然,犹如马蜂窝一般焦躁。
    “陛下,我们驰援莽蒙的粮食尚且只有五百石,万石粮食并非儿戏啊!”
    “陛下原本只是让靖云军押运粮食而已,而他送完粮食却不曾回来,而是私自带兵与北蛮作战,这是将皇命放在何处?将北明放在何处?此战只是莽蒙与叛部的内战,即便是北蛮掺和其中也与我北明毫无干系!靖云侯此举便是要我们与北蛮为敌了!”
    李南淮道:“北蛮从来目中无人,当年他侵犯北明疆土,败于北明。是我北明有大国胸襟,才不计前嫌收他为藩。如今北蛮胆子大了,竟敢擒我北明战将。”
    李南淮对北蛮人的痛恨几乎所有人都知晓,他既然都这样说了,便是一定要护着卫扬了。
    闻律看着李南淮的脸色,拱着手站了出来,“陛下之意,是要遣兵前去营救靖云侯吗?但是那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若要硬闯怕是也难,况且靖云侯的性命如今是握在莫夫手里的,万一他知晓咱们要打,他要杀了靖云侯呢?”
    王弼高应和,“毕竟不是北明的地界,确实不易救。靖云侯是为了莽蒙那大王子而身陷重围的,他不去,倒要咱们北明去。他莽蒙到底是将咱们北明当什么了?”
    大臣们永远有说不完的理由,却没有一条是可用的。有人站出来道:“此时并不是讨伐莽蒙的时候啊!一日之内,靖云军就要有数十人被杀害,生吞活剥啊!诸位,若此时有万石粮食,自然是要即刻送往北蛮,要他们放人呐!”
    朝堂上瞬间哑了言,万石粮食从哪里拿的出来?之前给莽蒙送的粮食都是出自楯州,他们难道还要让楯州出这一万石粮吗?楯州的百姓难不成要去喝西北风?这时候是个人也说不出再次要楯州出粮食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