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谁能想到太子回京后事情产生了变化,太子的病情急转直下,甚至……病危了。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惶惶不安有,深感迷茫有,甚至暗中高兴的人更是有。
    太子死了,太子府就没人做主了。区区一个皇长孙,又能如何?
    被皇长孙压制的一干人等巴不得太子早点死了算了。
    康熙年轻的时候,与他少年夫妻的是仁孝皇后,当初失去这位皇后,康熙是很心痛的。
    再后来的几位皇后,有感情,但总没有少年结发的情意。
    他以为他早已经淡忘了这种心痛,直到他五十多岁的这年,康熙四十四年夏,他最爱重的皇太子,最喜爱的二阿哥病重濒临死亡,让看惯了生死的康熙痛不欲生。
    那种心痛的滋味难以言说,总是很难受的。
    他手把手教养了十几年的皇太子,怎么能就这样丢下他潦草这一辈子呢?
    尤其是,这是仁孝皇后唯一留下的儿子,这么年轻就去了,他怎么跟仁孝交代?
    这不是夭折。这是英年早逝。是病死啊。
    康熙不能接受。
    太子看着他心急如焚的皇父,眼中有泪,却还在轻轻的笑着:“阿玛,儿子不想喝药了。药好苦,就让儿子去了吧。”
    康熙咬牙:“你休想!”
    太子气若游丝:“阿玛,儿子大限将至,迟迟却咽不下这口气。除了不放心阿玛,就是不放心弘晳。”
    “阿玛叫那么多人给儿子瞧病,可心病难医,他们不是都说了么?儿子尚有心愿,或许阿玛实现了儿子的心愿,儿子尚有一线生机。儿子愿意去个没人知道的地方调养身体,儿子要是活下来了,再来侍奉皇父。儿子都是甘愿的。”
    第44章 044
    昨夜太子吐血深度昏迷两个时辰,凌晨灌了药,醒来之后就勉力支撑,给康熙上了表疏,言辞恳切,句句泣血,深言自己不孝,将在皇父之前早逝,不能侍奉皇父左右。
    想康熙立弘晳为皇太孙,让儿子替自己孝顺康熙。
    太子在表疏中没有陈述立弘晳为皇太孙的缘由,表疏里字字句句,都是一个儿子临终前对父亲殷切的恳求。
    太子重病垂危之下,用笔自然不如往常,字写得不好,却已是他目下能写出的最好的字了。
    康熙能够辨认,却从这些字迹中看出深切的痛念。
    看着太子熬红了的双眼,形容枯槁的模样,康熙亦是痛彻心扉。
    他失去过很多的儿子,很多儿子有名字,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很难记起那些小孩子的模样了。
    很多都是不足一岁就夭折了的。有些在他这里,甚至只记得一个名字。
    就算是仁孝皇后的长子承祜,他也只记得那个小孩子模糊的样子。那时候他很忙,和承祜的接触并不多。
    可胤礽不一样。胤礽是他放在身边手把手养大的儿子。
    甚至他长大了,他都要将胤礽放在身边,生怕他会照顾不好他,让胤礽受了委屈。
    这个倾注了他很多心血的儿子要死了,康熙根本难以承受。
    看着胤礽的目光,康熙就想起仁孝皇后临终前的模样。
    他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小小的胤礽,给他的妻子看刚出生的儿子的模样。
    仁孝难产失血过多,说不出什么话来,他向她保证,一定会好好的将他们的儿子抚养长大。
    这都多少年了,怎么还是不成了呢?
    “保成。”
    时隔多年,康熙再度喊出了太子的乳名。已不记得有多少年了,康熙很久都没有喊过太子的乳名了。
    康熙老泪纵横,太子亦是含泪应了一声。旁边只有一个梁九功侍立,梁九功实在是感触,忍不住悄悄抹泪。
    康熙无法答应太子,又无法当着太子的面说拒绝他的话。
    太子精神不济,说完这些后又昏睡了过去,气息微弱,仿佛随时会断气。
    康熙甚至不敢离开,只能在儿子榻前枯坐。
    太子上了表疏,这件事外头也都知道了。
    太子临终前请立皇长孙为皇太孙,引起朝中一片哗然。
    原本就不满康熙立皇太子的八旗勋旧,因为之前的事情沉寂了一阵子,这会儿因为这个消息全都震动起来。
    当初立皇太子就是皇上一意孤行的,他们无法阻止,这会儿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子利用皇上的感情,再将皇长孙立为皇太孙呢?
    皇长孙和他们早就结仇了,以皇长孙的性子,再要是被立为皇太子了,那他们还有活路吗?
    偏偏八阿哥失势,直亲王离京,剩下的几个亲王贝勒阿哥们没法出头,他们生怕康熙悲痛之下真的要立弘晳为皇太孙,是以匆匆进宫,想要在御前痛陈危害,不要立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