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作品:《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

    康熙现在心情不好,挂念太子,根本没有心情见这些人。
    况且听见他们进宫,就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见不见都是一样的。
    当初立保成为太子,就是考量诸多下的决定,是必须要立这个皇太子,也是为了保全这个儿子。
    汉臣,包括汉大学士们,对仁厚温雅聪慧的皇太子都是非常认可的。
    皇太子的威望很高,而即便太子的长子有些不着调,可皇长孙的聪慧,和他的能文能武,也是汉臣们看在眼里的。
    太子重长子,他们其实看皇长孙也挺好的。
    何况前头还有一个立皇太孙的朱元璋在。如今皇长孙的性子与朱允炆大不相同,依着皇长孙这样嚣张跋扈的性子,叔叔们也是很难欺负他的。
    汉臣们不大有意见,却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支持什么,他们的沉默就是对太子最大的支持。
    若非汉臣不愿,早就直谏。而太子临终前的表疏,已经能够让皇上震撼了。
    他们也不能做些什么,否则会引起皇上的不满,那就适得其反了。
    闹起来的,也就只有八旗勋旧。
    八阿哥都没许他进宫。
    九阿哥身上还有些不清不楚的事没交代清楚,这会儿也只能跟十四阿哥两个在一块儿嘀嘀咕咕的,就琢磨着怎么让康熙见一见八旗的人。
    底下的小阿哥们因为弘晳的关系,又因着太子曾在宫里住过那么些年,心里都是很喜欢这个病弱却很温和的太子哥哥。
    一个个都哭天抹泪的,看的康熙也是心疼,就都叫带走了。
    诚亲王恒亲王两个心里倒是有点对立皇太孙有意见,可看见皇父一心一意念着病危的太子,也不敢出来说什么。
    就是想,指望着康熙再多思考思考,多想一想,最好多拖延些时候,太子眼看着就不行了,只要拖死了太子,弘晳尚未立皇太孙,那这事儿在太子死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太子没了,皇长孙又不是皇太孙,到时候储位空虚,他们几个皇子阿哥,自然就有机会去争一争了。
    康熙吃不下什么东西,可他这个年纪,不吃东西肯定是不成的。就这么熬着,就要把一代帝王给熬垮了。
    梁九功不敢劝,劝了康熙也不听,这时候谁也不好使了。
    弘晳端了膳食,来寻康熙。
    康熙回了乾清宫也是枯坐。
    这两日为太子的事闹的心力交瘁,他这里有些公务要处置,也是没法耽误的。
    只好一面心痛,一面批阅奏折。枯坐总是不成的。只是心里不舒服,身上也是哪哪都不舒服了。
    右手不好用了,康熙改用左手写字。
    “玛法歇一歇。用点膳食吧。”
    康熙抬眼一瞧,是弘晳来了。
    太子病重这几日,这孩子一直陪着,也是短短时日就瘦了,如今瞧着哪还有平日里那个模样呢?
    康熙倒觉得,还是喜欢弘晳神采飞扬的模样。
    “你阿玛可醒了?”康熙问。
    弘晳亲自给康熙布膳:“没有。”
    谁劝也不想吃,弘晳把膳食送来了,康熙不忍辜负他一片孝心,还是用了些。
    康熙本来还有点怀疑他,这点怀疑本来也只会放在心里不会说出来。
    可遇上太子这事,康熙忽然想好好的和弘晳聊一聊。
    他说:“太子回京前,京中就有传言,说太子若是病死了,朕就会立你为皇太孙。这传言朕找不到源头,也不知是谁说的。”
    弘晳见康熙用的还不错,也知道这时候,康熙用这些已经很好了,便又亲自收拾了,然后让人将东西拿出去了,服侍了康熙净手。
    他才说:“孙儿也听见了。纵然是现在,外头也有许多人说,这个传言怕是要应验。也有人说,这是传言,不足为信。更有人说,这是孙儿与阿玛联手放出来的传言,就是为了谋夺皇太孙之位。”
    “胡说!”康熙下意识的就否认。
    或许他之前也是这样想的。可现在却不这样想了。
    他自小宠爱的皇孙,怎会是个用父亲性命谋夺这些的人呢?
    胤礽也不是这样的品性。
    这只能是有人栽赃嫁祸,为的是什么,还是想害他们父子么。
    就和之前那些人联起手来,想要害了弘晳是一样的。
    只是太子重病,他们还来不及动手,就直接将这件事安在他们父子身上。
    自从太子重病垂危,康熙心里就一直非常的内疚自责懊悔。
    他知道太子寿数难永的事,却始终下意识的忽视这一点,哪怕太医西医都与他说过了,他还是认定只要好好医治就能医好太子的病。
    一方面他知道太子的病要好好休养,一方面又不得不起用太子牵制皇子阿哥们与八旗勋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