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页

作品:《保命要从娃娃抓起+番外

    “明月长风,多适合舞一曲啊……”孟卷舒凭栏望月,口中呢喃,不知说与谁人听。
    沉默许久,她突然回头,少女般欣喜地拉住江令桥的手止不住地摇:“望秋,你……你去殿内将我的舞衣取来吧,水墨色,嵌红的,就在最里面的柜子……”
    “舞衣……”江令桥没反应过来,“娘娘你还有舞衣?”
    “求你了,帮我找找吧……”
    江令桥被晃得发懵,只觉得她鲜少有这么高兴的时候,便一口应下了,很快回殿中去替她找。
    孟卷舒则喜得像个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坐回铜镜前,卸了贵妃头面,脱下锦衣华服,换了个简单利落的少女发髻。
    那衣裳并不好找,被压在箱子最底处,鲜少被人问津。江令桥翻了许久才寻到,一到手便急急拿到孟卷舒面前。孟卷舒怔了怔,如见故人,纤弱的手指拂过寸寸丝缕,痴笑起来:“对,对,就是这个,是它……”
    那件舞衣不知吃了多少年的暗光,纵然料子上佳,光华犹存,但还是不免有了些许的皱褶。孟卷舒很快换上了这件云雾般轻柔的衣裙,轻轻扬起宽阔的裙摆,抑制不住地嫣然一笑,像个没有忧愁的春闺女子,脸侧两颊绯红,发髻也不如贵妃那般沉闷,显露出八/九分待字闺中女儿家的俏皮活泼。
    江令桥微微一怔,入宫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她笑得这般热烈,宛如羁旅的游子在异客他乡的和煦下,遇见了经年未见的青梅竹马,君未成名我未嫁;又如久旱的江南逢了甘霖,烟雨迷蒙中女子撑着油纸伞缓缓行在长长的雨巷。
    只是,笑着笑着,孟卷舒的眼底不经意湿了。
    “望秋……”她吸了吸鼻子,盈盈一转,裙摆宽大藏花褶,一扭身,一朵娇媚的水墨花便徐徐铺陈开,“好看吗?”
    “好看。”江令桥温柔一笑。
    美人梨花春带雨,孟卷舒像清浅的溪流湖泊,水看似澄澈,但目光所及,只有它愿意让旁人看到的表象,那真正的灵魂深处,在九重天上,在碧海深处,在触不可及,凝而无形的飘渺云端。探着了,生命便也就如一枝红梅,度过了凛冬,永远凋零在将至未至的阳春之中。
    孟卷舒笑着,眼里却在流泪:“我年少时不喜琴棋书画,独独爱舞也擅舞,所有人都说我是老天赏饭吃,也一度是爹爹和娘亲的骄傲。但我恃才傲物不愿精进,年少忤逆、倔强,时常让爹爹生气,娘亲流泪。那时无知以为来日方长,我暂且任性几年又有何妨,可是……可是……”
    说到伤心处,她瞑目缓缓落下两行清泪。
    “如今我抚琴,下棋,读书,作画,样样均沾,可样样都只是浅尝辄止。我将闺中最喜爱的舞裙尘封了几千个日夜,如今才与它又相见,一晃,好像过尽了千年。可就是这些日子,一天一天熬得很难受,熬到如今,什么都不一样了……阿秋,变了的,我再也回不去了……”
    江令桥不知如何安慰,有些手足无措,只能说:“娘娘若是思念高堂,或许可以向陛下讨个恩赏,回故土省亲,亦或是将二老请来宫中一叙,夫人老爷多年未见,一定十分思念。陛下如此宠爱娘娘,只要好言央求一番,相信不会是什么难事的。”
    孟卷舒听了,噙着泪,点了点头。
    而后是长久的沉默。
    “阿秋,”她揩了揩眼角的泪,声音很渺远,“你还没见过我跳舞吧?我阿爹阿娘都说好看,我跳给你看啊。”
    江令桥点头:“好。”
    得了准许,孟卷舒小心翼翼地提着裙摆,笑盈盈地奔到庭院中,站定,起范。院中没有掌灯,徒有月华落于身,锋利地将她切割成两半,一明,一暗。明的那面笑意靥靥,无忧少女的模样;无光的那面看不清面容,隐隐像皇城中那位高高在上,雍容华贵的贵妃娘娘。
    庭中无弦,心中有乐。声起影动,美人翩翩。她的舞是轻快热烈的,可每一个举手投足都沉浮着凄艳婉绝,细细倾诉着那些不能宣之于口的心底事。
    这一舞像极了她,轻扬烂漫的时候才最感伤。
    月色下,她舞得入情,苍茫的穹顶之下似乎只有她一人。半身没在浓白的光晕里,像是披着经年的霜雪。一圈一圈转开时,衣裙为玉盘,月光投落下来,把鲜艳的裙子照得发白。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2]。
    饶是不善舞的江令桥也看得出,她跳舞时的身段很精巧,也很难,一般人做不到。若不是真心喜欢并为之洒过十几年的汗水的人,很难会有这样的身姿和风韵。
    月亮细致地为那个翩跹的身影涂抹上一拢光华,每一次嵌红的裙摆徐徐旋开而又经久不息的时候,江令桥的脑海中便会不自觉浮现出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