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作品:《白月光守寡后[重生]+番外

    “皇帝啊,”肃亲王瞧着季钦眯了眯眼, “这小郎君带刀,是为何意?”
    “自然是意味着朕的宠信,满朝文武,只有季钦一人如此,且时时日日如此,”成宣帝说着话,向台下扫了一眼,问:“众位爱卿告诉肃亲王,是也不是?”
    下头明明争先恐后,开口却又齐齐整整, “回肃亲王,正是。”
    见状,成宣帝开怀大笑,拿起酒爵痛饮,后看向肃亲王, “怎样?朕可不曾妄言。朕都不怕,皇叔又在担心甚么?”
    此话一出,群臣震惊,齐刷刷地低下了头。
    肃亲王倒是不觉什么,他自是敢来,那便是做好了万全准备的,很快就要将这黄毛小子的皇位收入囊中了,陪他打上几场口水官司又如何,当即笑道:“本王能担心什么?本王此次来京,只担心陛下后日的万寿节过得好不好而已。”
    今日四月初二,而世人皆知圣人万寿乃是晋历四月初三。
    不是后日,而是明日。
    二人这三言两语之间,晓事的大臣已经是汗流浃背——
    成宣帝确实是出生在四月初四,四柱俱阴,陨星命格,当年出生便被钦天监监正断言不祥,送出宫去养了好久,待到开蒙才回宫,回宫不久又被安排到城外白鹿书院,远离皇族,同世家勋贵子弟一同读书。
    说来说去,不过是怕这灾星方了皇城中人罢了。
    只皇家到底是最最注重颜面的,上玉牒时便与他提前了一天,记为了四月初三。
    是以肃亲王这般,简直是将成宣帝脸上的遮羞布都展开来,与台下众人看了。
    “皇叔大约是上了年纪,连朕的万寿都记不清了么?”成宣帝懒懒笑着,向后微仰靠在椅背之上,看不出什么愠色,手却离季钦的刀只有一搾之距了, “若是皇考在世,怕高低要治你个罪了。”
    成宣帝如何看不上这肃亲王,先帝只会加倍地看不上,早年肃亲王独得恩宠,先帝登基虽未同成宣帝夺嫡一般血流成河,却也是费了大劲。
    若非是早年征战留了病根早早殡天,先帝定是要将肃亲王给整治了去。
    而至于成宣帝,自不怕肃亲王这般挑衅,还怕他不挑衅,到时候发落于他反落了人口实。
    赣鄱入京千里之遥,便是自得到了信儿的秦淮开始拦,且不说兵力损耗,将人拦住总不是问题,但成宣帝身边有季钦,这是用兵奇才,他们此番虽是被动应战,却也是请君入瓮——
    自是做好了万全准备,那斩草便要除根。
    *
    四月初三,入夜时分,宫城三里外登天楼。
    大晋有例,每逢大节,由天地山河臣率人登楼,点天灯,言己过,祈恩泽,求上天赐下恩泽,保山河稳定,天下太平,闾阎安居,万物泽盛。
    往年时,成宣帝的万寿节点天灯,身边陪同的皇家血脉只荣亲王一个,而今年,却又多了个肃亲王。
    登天楼有高有九层,于其上可将整个京城景色尽揽。
    待成宣帝按照礼数将《祈天诏》读完时,张福全已经将火把递过,桐油燃烧溢出袅袅黑烟气,季钦站在一边,目光在对面高楼之上逡巡,坦然面色中又带着严肃。
    成宣帝双手扶在栏杆之上,看着下头熙熙攘攘的百姓,几息静默,余光瞥见身侧二位皇叔,荣亲王还是一副吊儿郎当,十分不耐的样子,大约是着急钻红帐了,而肃亲王,他则是看得见的焦躁。
    就这?这般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妄图篡位谋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成宣帝在心中暗嘲。
    紧接着,他附上栏杆,对着下面等待天灯的百姓扬声道:“朕方才接钦天监令,不过多时或有大雨,天色已晚,诸位可先行归家,一刻钟后天灯升空,全京城都瞧得见,无须遗憾。”
    他说话时用上了内力,隔了九层楼也足够下面听清了。
    众人闻言抬头,只见明月如弦,星子满天,哪儿有半点要下雨的迹象?但圣人口谕已至,下头人很快便就散开了。
    此时,成宣帝才接过火把,又诵念一番,点亮了天灯。
    天灯亮起一瞬间,黑衣蒙面的杀手从各处如蚊蝇一般涌向登天楼,同时对面高楼屋脊之处火光突现——弓箭手出现,箭矢之上都带了火。
    这是两拨人马的角力,成宣帝方才命令百姓离席也是不忍伤及民众。
    登天楼九层人潮涌动,杀作一团,季钦与成宣帝靠背而战,数次想要杀至肃亲王面前而不得成。
    往下几层也都挤满了人,双方人马都杀红了眼,不断有人受伤掉下登天楼,而城下,京中十四营已与这些年里入城的肃亲王兵卫杀作一团,不用想,四方城门处,想必肃亲王的人马已然在全力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