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的时候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都是街坊四邻,有的拿来一把米,有的拿来一把菜,还有的看他家里缺什么自家有多的又跑了一趟拿过来。
    宁澜心中感激,行了大礼谢过并一一记下来。
    “好孩子,快去洗洗,剩下的我来帮你打扫,”花婶儿就住在隔壁,先拿了些吃食,看到宁二婶给的被褥不知是多少年的糟东西了,霉渍斑斑的,又回家拿来一套被褥让宁澜先用。
    宁澜这才想起他脸上身上还有血污,赶紧打水把手脸都洗净了,进屋换了一身衣服,“有劳花婶儿和山伯娘了。”
    换衣服的空,山伯娘也过来了,同花婶儿一起把房中灰尘和院中的落叶扫了,屋内也仔细擦洗了一遍。
    宁澜要帮忙,被两人赶开了,花婶儿和山伯娘都是干活的好手,看宁澜那不甚利落的动作觉着碍眼,“到晌午了,你烧锅煮饭吧,你这小身板可不能再挨饿了。”
    宁澜便去了厨房里,看了乡亲送来的东西,用仅有的两颗鸡蛋煮了一锅香葱鸡蛋面。金黄的鸡蛋,碧绿的小葱,汤上几点亮汪汪的油花还算拿的出手。
    宁澜找到一个瘸腿的桌子搬到外面并找石头垫上,又找了几个小木墩擦干净,“花婶儿,山伯娘,来吃饭吧!”
    “给我们做什么,我们回家吃就行,”两人应声从屋里出来,笑着责怪道。
    宁澜端来一盆水叫他们洗手,“这是应该的,你们帮了我这么多,可惜我没什么好东西,花婶儿山伯娘千万别嫌弃才好。”
    “怎么会呢,”山伯娘乐呵呵地端起一碗面夹一筷子放嘴里,“哟,怪香的。”
    “还真是,宁澜你手艺这么好呢!”花婶儿也夸道。
    宁澜笑笑,“婶子伯娘快别夸了,这清汤寡水的怪叫我臊的慌。”
    三人说说笑笑把饭吃完了,家里也收拾的差不多了,花婶儿和山伯娘怕宁澜睹物思人,又语重心长地劝解了几句才各自回家。
    宁澜这大半天费了许多心力,这会儿累的不行,刚准备躺下,秦大哥掂着两只野鸡和一些米粮过来了。
    秦大大多数是寡言少语的,他看着宁澜家中仅剩的摆设物件都缺胳膊少腿,默默的拿工具收拾加固了。
    宁澜也知道秦大哥是趁着路上人少才来的,他平时去镇上都是摸黑去,因为小时候的事,他不愿和村里人过多打交道。宁澜困的不行,却不催他,在一旁递东递西,烧水倒茶。
    等秦大走后,宁澜一头栽倒在床上睡了个天昏地暗,醒来外面已黑尽了。他顾不上管肚子,趁着月光拎着一只野鸡往柳大婶家去了。
    山中就是这样好,一抬头能看尽无数的星星闪烁,月光明晃晃的,照着小路的曲折。
    宁澜找到柳大婶家敲开门,柳大婶把野鸡接过去,只说了一句,“以后两清,莫要来往了。”便砰的一声把宁澜关在了门外。
    柳大婶这样的性子,让宁澜生出几分佩服。
    柳大婶和小可怜母亲娘家是同村,她家穷,打小没少受小可怜母亲家救济,因此一直记在心里。
    宁澜这次闹着从宁二叔家分出来,为确保万无一失,得找个帮手,头一个就想到了她。
    柳大婶沉默着应下,对宁澜琢磨设想的各种细节也上心,确确实实也是帮了大忙的。可到底她没有真的看见宁二叔宁二婶上山,心里有疙瘩。
    宁澜不知如何劝解,他也的的确确是没有说谎的。
    ......
    这晚是宁澜穿过来之后睡的最安稳的一晚,次日一早醒来感觉充满了力气,利落地打水洗漱一番,熬了两碗浓稠的粟米粥慢慢喝着。粥上面飘着许多未脱掉的皮壳,但不妨碍他的好胃口。
    宁澜一边喝粥一边打量这个小院,小院构造摆设和秦大哥家差不多,只是比秦大哥家大了一些。
    房子也是土坯,坐北朝南,一间主屋坐落于正中,西边一间小杂物间和一间厨房挨着,东边一个小书房,旁边小篱笆围起了一片空地,原来应该是菜园。
    小书房应是小可怜的父亲读书用的,只是里面的书和笔墨纸砚都没有了,只剩一叠用过的不能再用的草纸,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宁澜小心的把草纸上的灰清理干净仔细收了起来。
    宁澜又把屋中都翻了一遍,想找找小可怜母亲有没有留下东西,可惜什么也没找到,不禁有点难过。
    打起精神,宁澜准备把主屋重新布置一番,家中难免有客人来,一进来看见一张床大剌剌的摆着不好看。
    挪床的时候,倒让宁澜在床脚下发现一支木簪,木簪简单雅致,刻着梅花,必是小可怜母亲用过的。宁澜同样小心翼翼的把木簪擦拭干净和那一叠草纸收到了一起,心中的难过被这小惊喜驱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