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儿乖乖,爹爹给你洗澡,不要抓我好不好,”午后阳光正好的时候,宁澜用温水给小九擦拭了一番,小九儿粘人,总爱往他床上跑。
    “喵,”刚碰水的时候小九儿还有些焦躁,宁澜耐心抚摸着它的背,等它情绪稳定了才继续。擦拭完怕小九儿受凉,又用棉布捂着在阳光下喂它喝肉汤,等小九儿毛干了,宁澜才抱着它去床上午睡了。
    之后上山宁澜都是带着小九儿去的,小猫贪玩,宁澜也不愿把它拘在家中失了野性。起初给小九儿项圈上系了根长长的绳子防止它在山中跑丢,后来也不用了,小家伙非常有灵性。
    转眼已经入冬了,宁澜又去镇上卖了几回药材,买过冬季御寒的衣被食物,便不打算再进山采药了。
    趁大雪封山前,他要多囤些酸枣和山药做成糕点,为漫长的冬日填些进项。
    酸枣肉可以做成酸枣糕,把酸枣隔水蒸到开口,凉晾剥皮拿木捶捶捣成泥。捣酸枣泥的过程中枣核会脱离出来,宁澜一一拣到干净的木框中,以后空了剥酸枣仁卖。
    酸枣泥捣出来是像面团一样的,比面团还有粘性。再把面果煮熟,也捣成泥。面果晒干之后吃起来像红薯,只是个头小很多,非常噎人,但极甜。糖价贵,面果的甜味儿可以替代一部分糖。
    最后面果泥和酸枣泥加糖混合均匀,揪出大小相同的剂子摊在竹筐中,再用手指按成松饼大小的圆形,晾晒至七成干就可以了。
    晾好的酸枣糕成琥珀色,酸甜软糯,宁澜给取了一个“琥珀糕”的名字,暂时打算卖一文钱一块儿。
    山药宁澜打算做成山药枣泥糕。
    村里人家中收来的红枣去核煮熟,仔细剥了皮儿锤打成泥,再入锅中炒,炒制时加少许糯米粉增添粘稠度,最后加糖加猪油炒至枣泥成团儿了出锅。
    山药也需削去皮煮熟按压成泥,两层山药泥剂子夹一层枣泥剂子放入刷了熟油的梅花模具中,脱出来五瓣梅花儿样,非常好看。
    山药枣泥糕宁澜给取了一个“白玉糕”的名字,打算卖三文一块儿。两样糕点宁澜调试了几次味道,觉着差不多了,记下最终的材料用量。
    第一场雪后,宁澜才去镇里摆摊儿,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他心中也是有考量的。
    一来这两样儿点心做法简单,内行人一尝就知道怎么做,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节再去找原材料就不好找了,宁澜只要年前这段时间安安稳稳的把这生意做下去就行。
    二来这两样点心都需要大量的糖,成本不低,没人竞争宁澜方便控制价格。
    头一次去镇上宁澜只带了 50 块儿酸枣糕,30 块儿山药枣泥糕,两样糕点都提前切了些小块儿用来给路过的行人品尝。
    这里对商人比较友好,有很多商业税减免的政策,像宁澜这样本地的流动小摊贩,朝廷颁布过“小交易,不收税”的法令,所以宁澜摆摊儿每天只需交 2 文钱的的“占道经营费”,占道经营费原来也不收的,只是摆摊儿的人多了不好控制官府才开始收。
    宁澜左右各挨着一个卖白豆蔻熟水的小娘子和卖香包的老婆婆,卖熟水的小娘子脸上蒙纱,羞羞怯怯。
    其实白豆蔻开胃健脾、专解暑湿,适合夏日里饮。但是宁澜不断的看到有年轻的小娘子和书生样儿的少年买着喝,突然想到李清照的一首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煮熟水,莫分茶。”便然懂了,这些都是古代的文艺青年。
    点心摆外面时间长了会干,也不卫生,宁澜只摆出样品和试吃品,其他的还放在筐里,用湿布盖着。
    宁澜给卖熟水的小娘子和卖香包的婆婆各送了两块儿点心,便吆喝起来,“好吃的点心,免费品尝,满意了您再买。”
    稍刻便有人来问,宁澜让来人自取试吃品品尝后,才介绍道:“这琥珀糕酸甜开胃,可美容养颜,一文一块儿;白玉糕软糯,可补益脾胃养气血,三文一块儿。”
    那人惊道,“小哥还懂医理?”
    宁澜谦虚,“略懂一二。”
    那人也爽快,“成,那琥珀糕十块儿,白玉糕五块儿,家里人吃了若合口味,我再来买。”
    “好的,”宁澜麻利的用油纸包了,手上戴着托花婶儿缝制的棉布手套,“您头一个光顾,琥珀糕和白玉糕我都多送您一块儿。”
    “那多谢小哥了,”那人看宁澜大方又讲究,满意地付了钱。
    客人临走前宁澜还不忘交代:“若家中肠胃不好的,琥珀糕要少吃。”
    待人走后,卖香包的老婆婆夸他,“你这小哥做生意真是实在。”
    宁澜笑笑,他也是受爷爷奶奶影响,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什么人该吃什么样的食物都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