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怜父亲去考试时,宁爷爷和宁二叔还担心过,生怕他考上功名回来报复,后来听闻人被山匪杀了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宁安从小聪明伶利,宁二叔和宁爷爷生了叫宁安科考的心思,他们怎么会放任小可怜一家平静的生活那么多年。
    这样的家人,何止凉薄。
    宁澜斩钉截铁,,“拼了一顿打,我也要告去官府,为我父亲求一个公道,还请秦大哥同我一起去作个证人。”
    “好,”秦大爽快地应承下来,他不能理解家人为何会这样阴险算计。
    “宁澜,你叔叔婶婶千不好万不好,你要顾念你堂弟啊,”宁奶奶突然扑了过来,哭的撕心裂肺,“你堂弟还要考取功名,你不能害了他呀!”
    害?宁澜此刻已经懒的和这一家子人掰扯了,若没有宁二叔宁二婶种下的因,怎会有今日的果。
    “够了,”三爷爷看完了一场闹剧,对宁二一家已彻底失望,“宁澜,你若执意要上公堂三爷爷不拦你,还望你顾及村里,慎重考虑。”
    这个时代压死人的名声啊,一人犯事,全族连坐,若宁澜执意上公堂,不论什么结果,恐怕整个族里的人尤其是读书人都要恨上他了。
    “三爷爷,若不是二叔二婶勾起这段往事,我原本打算烂在肚子里的,”宁澜佯装痛心,人们同情弱者是天性,宁奶奶那一扑已让众人的天平往宁二叔一家倾斜,“可我父亲若不是因为此事郁结于心多年,怎么会留下亲笔手书一封,还托梦给我,为人子若不能体谅父亲的苦楚,恐怕也称不上一个孝顺。”
    三爷爷有些吃不准宁澜的态度,“宁澜,那你打算如何?”
    倒是不少村里人出来相劝,让宁澜顾念旧情,留有余地,他们倒不是想为宁二叔一家说话,只不过涉及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说几句。
    “我愿意交给族里处理这件事,我相信族里一定会还我爹一个公正,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宁澜软下态度,他一个小辈去状告长辈,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得被惩处。
    再说此事年代久远,又只有秦大哥一个证人,抛开种种不可控因素,也未必能赢,宁澜自始至终想的都是如何让村里人相信这件事。
    三爷爷要和族中各长辈商议过此事再做处理,只叫宁澜放心,有结果第一时间来告诉他。
    最后族里开了祠堂,宁二叔宁二婶各打了十棍,被责令以后不许再以各种理由找宁澜要钱做事。并为宁澜要回两亩田地和五两银子的欠条,和二十两的赔付银子。
    只不过宁爷爷宁奶奶那里宁澜每月要给 50 文钱赡养费,其余皆不用管。
    族里大部分老人人还是顾及礼教着宁安这个读书人,开祠堂时虽有三爷爷这个老族长压着,也只得了这些东西。
    东西多少宁澜不是太在乎,他为的是替小可怜一家出一口气。
    小可怜母亲是真心护着孩子的,怕她死后小可怜羊入虎口,临走前将宁二叔宁二婶干的龌龊事清清楚楚告诉了小可怜。
    小可怜父亲是个读书人脸皮薄,哪里说的出手足相残还有宁二婶因爱生恨这种话,手书更是宁澜胡诌出来吓唬宁二叔一家的。
    第11章
    耳边总算清净下来,宁澜盘算了下手中的银钱。
    糕点生意满打满算做了 23 天,酸枣糕卖了 1450 文,枣泥山药糕卖了 2780 文,除去买糖买枣花的 1890 文、花婶儿的工钱 150 文及其他零碎,剩下 2160 文。
    前几回卖完药材加上之前手里剩的共有 5120 文,采买御寒物品和年礼花去将近 3000 文,现在算起来手里共有 4050 文,宁澜看着几钱碎银子和一堆铜钱,乐的眉开眼笑。
    宁二叔给的那二十两银子宁澜悄悄扔到了柳大婶家里,他希望柳大婶通过这回的事情能看透宁二叔一家的面目,心里少受些折磨。
    柳大婶因上回的事已不大在村里行走,听说还病了一场,这是一个太善良的人,宁澜希望她能早日好起来。
    山中药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几回卖药材得的钱已经是一回比一回少了,等过了年又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靠什么赚钱还得再做打算。
    宁澜暂且不去想以后,现在无债一身轻,先开开心心的把这个年过好。
    腊月二十九这日吃过早饭,宁澜把该送的年礼送了,三爷爷、山伯、花婶儿家各送去了一包酸枣糕、一包枣泥山药糕、两壶酒。
    三爷爷那里还带去了些山药,这种吃食由三爷爷给来告诉村里人最好,宁澜仔细交代过山药的吃法、挖采山药的注意事项才走了,三爷爷欣慰的很。
    李大夫那里宁澜多包了一两银子,他身体一直由李大夫调养着,药也抓了几回了,钱李大夫没开口要过,他不能一直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