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澜跟着去小厮去认了们,收了 300 文定钱。正好这几日空了出来,宁澜准备好小厮要的紫苏桃子姜,又做了一小坛给阿公阿奶家送过去。
    到了约定那日,宁澜把紫苏桃子姜准时送了过去,管事的出来结剩下的 520 文钱的时候,宁澜只要了 500 文,权当是结善缘了,万一以后还有机会合作呢。
    “宁澜。”
    宁澜刚拿了钱走了没几步就听见张九如的声音,扭头去看果然是他,“九哥,怎么是你?”
    “怎么不能是我,”张九如看见宁澜脸上掩盖不住的惊喜,心中也开心起来,“今日是张家小公子生辰,我被邀了来。”
    “这样啊,我是来送吃食的,好久不见你了。”
    “我回京里了,才回来,”张九如温声解释,“一回来就见着你了,长高了少。”
    宁澜笑笑,他现在有时夜里睡着腿会抽筋,看来确实是长个了。
    “等我一会儿,我把礼物送过去就出来找你,我们叙叙旧,”张九如叫小满先带着宁澜去茶馆,自己进张府去了。
    “宁公子,你跟我走吧,我们先去茶馆,公子估计得一会儿才能出来。”
    “好。”
    小满带着宁澜进了一个雅间,要了点心和茶水。半年不见,小满竟也成熟不少,像经了不少事儿。
    ......
    “被拉住说了一会儿话,等急了吧?”张九如问。
    宁澜摇头,他嘴里正吃着一块儿点心。
    这里的茶是碾成粉先调成糊状,再一边加水一边快速击打成细腻的泡沫,碧绿的茶汤颜色分外好看,入口醇厚,宁澜一下子适应不来这种味道,刚拿了一块儿点心去压嘴里的味道。
    张九如等他把东西咽下了,“我听张府的人说你做的那紫苏桃子姜很好吃,我什么时候能有机会能尝一尝?”
    宁澜盯着他,“九哥想吃,随时都有,就是怕你忙没时间。”
    “怎么也学会打趣人了,”张九如拿手中的折扇敲了敲宁澜的头,“我要跟你讨教各种美食呢,还希望你能不吝赐教。”
    宁澜憨笑一声,“赐教不敢当,做几道九哥没吃过的吃食还是可以的。”
    “好,那我拭目以待了,”张九如见宁澜前面的茶喝过一口就没碰过了,“可是喝不惯这茶,我叫人给你换一杯牛乳过来。”
    张九如大宁澜五岁,从见宁澜第一面就不自觉把他当成弟弟看待,也不知道宁澜身上哪种品质吸引他,就莫名觉得宁澜比他家中那几个弟弟亲很多。
    宁澜也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能聊的来的人了,俩人一直聊了很久,中午吃饭也没挪地方,叫了外边的吃食送进来。
    临走前,张九如又打发小满去买了些饮品叫宁澜带给宁磊和笑笑。
    镇上各种好喝的饮品,什么卤梅水、鹿梨浆、木瓜饮还有各色凉茶,宁澜每次回去都要给宁磊和笑笑带一样,这些饮品卖价都不算便宜,宁澜都只是买一回尝过就够了,这次托张九如的福,能叫宁磊和笑笑喝个够了。
    凡事有来有往,宁澜定下日子邀请张九如去他家吃饭。
    两人分别时宁澜有些不舍,“九哥如果什么时候不打算留在这里了,还请派人捎个信给我说一声。”
    张九如沉声道,“放心,我最近不会再走了。”
    ......
    转眼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要挂艾草,吃粽子。
    宁澜从镇上回来,就准备了糯米、枣,同宁磊笑笑一起包粽子。宁澜包的粽子小巧可爱,一口一个不成问题,包粽子剩下的五彩线给宁磊笑笑编手绳玩儿。
    小黑已经窜的比小九儿大了,宁澜团了两个线球给它们,两个小家伙玩的不亦乐乎。
    后山脚下这些天来了一个镇上的施工队,运来了很多材料盖房子。三爷爷说是村中早几十年走出的惟一一名当官的,因为身体原因提前致仕了,落叶归根,回来颐养天年,顺便做些事回馈乡里。
    那人名叫宁致文,算是宁澜的本家,还不到五十的年纪,致仕确实早了些。宁致文提前让人给村里捎来了钱,让村长选址建个学堂。
    洞溪村环境确实挺好的,青山绿水,处处分明,宁澜也很愿意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而且洞溪村和周围几个村子离的都很近,在这儿办个学堂周边的孩童都可以过来上学。
    后山脚下的房子热惹闹闹的盖了好几天了,村长也开始招呼每家出名劳力,张罗盖学堂的事。
    学堂盖在了村中间靠近祠堂的位置,听说是文曲星下凡的方位,特意请风水先生测算出来的。等到 7 月中下旬,学堂就能开始招学生了。
    “宁家祖坟真是冒青烟了,这出去当了官的还能回来办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