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不眠不休了好几日, 才挤出这半天时间,”一旁牵马的小满闻声道。
    “多嘴, ”张九如轻斥。
    “忙你就不要来了,身体最重要, ”村中陆陆续续有人走动了, 宁澜不敢再牵张九如的手, 两人并肩徐徐走在乡间小道上。
    “我想见你。”
    张九如低低沉沉的声音叫宁澜心打颤。
    回到家宁磊已经在院内读书了, 见着张九如也很激动, 拉着他问东问西。几人都没吃早饭,正好张九如带来了一块宣威火腿,宁澜拿来做了一锅火腿鲜笋汤。
    火腿鲜笋汤扬州人称之为“一啜鲜”,曹雪芹《红楼梦》中第五十八回也写过贾宝玉为喝这口汤还烫了嘴。
    宁澜先在火腿上铺上葱和姜片,然后倒入少许黄酒先上锅蒸20分钟。笋去皮后焯出草酸、再切成细丝,鲜木耳、黄花菜和蒸好的火腿也切成细丝。锅中倒水先放黄花丝、木耳丝、笋丝和火腿丝煮,倒入盐和黄酒去腥调味,等水沸就煮好了。
    一碗又鲜又烫的汤下去,几个人鼻尖都冒出微微的汗。吃完饭宁磊上学去了,张九如才问道,“怎么没见笑笑?”
    “成亲了,”宁澜将之前的事三言并作两语讲给张九如听。
    张九如听完心中一紧,拿出200两银票递给宁澜,“可惜我来的匆忙,没什么能给笑笑添妆的,你帮我转交给她,钱财俗物,望她莫要嫌弃。”
    宁澜只收了100两,他自己才添了150两,“九哥心意到就行了,笑笑不会说什么的。再说了我添的就是九哥添的。”
    宁澜低头收银票的时候,没注意到张九如给小满使了个眼色,小满悄悄出去了。
    下午张九如就要走,两人不舍得浪费一丁点时间,耳鬓厮磨在屋内待了半日,分别前张九如在宁澜耳边低声念“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张九如走了之后宁澜在床上躺了半日,什么也不想干,很久才挣扎着起了身,去找村长和族长了。
    “修路,当真?”听了宁澜的想法,宁建民和宁建邦都有些激动。
    “宁澜,这可是大事儿,你再好好想想,”冷静下来宁建邦劝道,村中路虽好修,也得花上上百两银子。
    “建邦叔,建民叔,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宁澜点头,要想富先修路,洞溪村的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更是泥泞的不能走。村中只有一条路勉强能容车通行,所以马车牛车除非必要,一般很少进村。而村民要想去镇上就得在村头坐车,从村尾走到村头就要小半个时辰。
    村中的路,当然不会奢侈到用青砖,只需要用黄土加碱高温铸成土砖就可以。这是汉代流传下来的法子,即可保证日常通行,又能保证不会乱生杂草,只要不经常过非常重的车,用个上百年不成问题。
    私人修村里的路,官府不会过多干涉,但是要大量挖山中黄土就得上报了。这时山林都是官府设专门机构管辖的,老百姓平时猎个野物摘些野果野菜都没事,涉及到破坏山林结构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而且村中的路要扩宽,难免要占到一些私人土地和荒地,占用荒地也得县衙的人过来测量登记。
    县衙那边自有建民叔去跑,最难的反而是和村里人的沟通,一是其他家族,你不出钱就要出力,不能白占好处。二是占用的私人土地赔偿问题,这得一家一家沟通讲明利害让人家自愿才行。
    路该如何修规划了两回,第一回就是有人死活不同意占用他家的地,怎么赔偿都不行,最后只能改道,这一改道就要多花二十两银子。
    所以修路这事,有人得了钱,有人却要白白出力,那些个心里不平衡的就骂到了宁澜家门口,“黑了心的,这路我们怎么着都能走,天天来来往往都是找你买东西的,凭什么让我们出力干活。”
    “可不是,有钱人没几个好东西,唯利是图。”
    宁澜都要气笑了,松了手中的绳,把小黑和阿黄放了出去,那些人就作了声,只敢背小声嘀咕,“要我说,还得让他赔我们钱呢,我家门前的路都被走坏了。”
    “可不是,走,找族长去,让他赔钱。”
    看着远去的几人,宁澜吹了个口哨,“阿黄小黑干的好,回家给你们煮肉吃。”
    “汪,汪。”
    修路的事还没说好,村中传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宁二叔宁二婶死了,宁安不知所踪。
    “死的可惨了,毒蛇咬死的,”作坊这边大家干着活嘴里议论的也是这事,“听说宁二的手被老鼠啃了半只,也不知道是活着被啃的还是死后被啃的。”
    “也算他死后做了件好事,起码毒死几只老鼠。”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有人骂活该,有人说是报应,也有人替宁安惋惜,反正纷纷扰扰已经和宁澜没有关系了。